国土名片】李雨霖:乌蒙山中的娜姑镇白雾村

2023-08-11 22:16 云南画报  主页 > 村志 > 村庄名胜志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乌蒙山中的名镇

 
云南画报 2017年12期 

 

李雨霖

铜——是地处乌蒙腹地的娜姑的生命,因铜而生,随铜而逝。铜本身就是财富,一串串的铜钱是中国几千年的货币,为了铸钱的需要,云南东川府(今会泽)的铜经过人背马驮,万里迢迢运往京城,从小江河谷中开采出来的滇铜京运第一站就是娜姑。

千百年来,作为娜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是一个叫白雾的村落。为什么叫白雾,是因为清晨笼罩在娜姑坝子中的迷离的烟云,还是远古彝民的发音,没有人去考证,但白雾村中那些人去物非的建筑为历史抹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白雾村和锦绣的江南似乎有些隐隐约约的联系,高耸的猫弓墙总让人想起黄山脚下的那些小村,只是少了一些水乡的婉约,多了些高原边地的粗犷。其实白雾村人的祖籍大多是“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来到这遥远的乌蒙山区,目的只有一个——“淘金”。娜姑的历史已逾千年,但她的真正崛起是在明清时期,也就是东川府的铜成为朝廷铸币的主要原料以后,一座山区小镇迎来了她最为繁荣的日子。有人把娜姑称为“东方旧金山”,那些“南京应天府”的人們,那些“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们,怀着对财富的渴望,走上了漫漫西行之路,落脚到他们完全陌生的大山深处,生根发芽,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

若干年以后,这些淘金者们已经彻底地变为了白雾人,软软的吴侬越语也为粗犷豪迈的喊山调所取代。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却不是时间能够磨灭的,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厚重的部分,到了旧金山的淘金者建起了唐人街,到了乌蒙山的淘金者建起的是一座座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通海会馆……拜一拜自己的祖先,敬一敬本省的神祗,听一听故乡人的话语,能够让自己的拳拳之心得到一点抚慰。白雾人淘金发了财,一院院“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起来了,一家家的宗庙祠堂香烟缭绕,文庙、武庙、财神庙、大戏台、天主教堂……就这样,乌蒙山中的白雾村抖落了满身的土气,叱咤风云了数百年的光阴。直到几十年前的一天,时间在这里嘎然停止,但先人留下的一切已永远伫立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铜业的衰落,交通的改变,白雾再次回复了山区小村的宁静,华丽而阔大的会馆人去物非,或变成了学校、农家,或空空荡荡。历史的潮头在汹涌澎湃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平寂得无声无息。

如果说白雾是一个点,那么铜运古道就是串起若干点的一条线,线的起点是分布在小江河谷中的铜矿,线的终点是大清帝国的京都北京。当年,会泽被称为“万里京运第一城”,而娜姑则是万里京运的第一站。

大清乾嘉年间,每年三四百万斤(乾隆三年到七百万斤)京铜的驮运,就达20000余驮(每驮150斤)。而百倍于此的是,数十万吨重量的矿石、燃料、粮食、生活用品的长短途运输,不是人背、水运,而是靠马匹驮运来完成。古道上斑斑蹄印,那是何等壮观的一番景象,厚重的历史从这无语的大山深处突兀出来。苍凉的古道悠悠远远,铜运马帮清脆的铃声穿过千年的尘封,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

200多年前,为了试办京铜水运,一条连通娜姑与三江口(金沙江、小江和以礼河)的更为艰险的路被开凿了出来,它就是石匠房古道。之所以叫石匠房,是因为在修筑这段驿道时,有石匠数百在此凿石数年方成,因而得名。从公路上隔着高深险峻的峡谷看去,对面就是当年连通北京的铜运古道。壁立的悬崖峭壁上,荒草杂树欣欣然攀岩附壁,倒也生机盎然。一段古道,随山势开凿,一排石洞散布在石壁间,时隐时现,蜿蜒数里,这就是古驿道的窗子,看上去这条通京古道只像山腰上的一抹淡淡的丝带。

这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道路,沿盐水河的河岸开凿,石匠房山涧这一段一面是几十米深的河谷,数公里的驿道全为人工一锤一钻凿开山石而成的隧道。隧道高约两米,在外侧洞壁上每隔几米,就开凿一个石窗用于采光透气。如今,古道上已是人踪渺渺,只有高原的阳光从石窗中射进来,默默地洒在另一面洞壁和地面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诗篇仿佛就是为石匠房而作。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目标,路总会有的,古今都是如此。endprint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