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名村博览|衡水冀州区北内漳村: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发展特色之路

2023-08-30 15:22 河北共产党员网  主页 > 村志 > 中国名村谱 >

打印 放大 缩小






【乡村振兴好榜样】衡水冀州区北内漳村: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发展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2-05-20 08:34:00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衡水频道新闻热线:0318-6690071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走进衡水市冀州区北漳淮乡北内漳村,村口雕梁画栋的牌楼高高矗立,村里的景象和人们印象中的乡村形象大相径庭——宽阔整洁的大街,道路两旁迎风摇曳的梧桐树,树荫后面鳞次栉比的二层别墅和仿古式瓦房整齐划一,健身设施齐全的广场边还有在乡村极为少见的影剧院……处处彰显着北内漳村与众不同的美。

  作为革命老区,北内漳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在历任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带动农业、文化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将昔日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冀州区北内漳村的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举行开馆仪式。
衡水市冀州区北内漳村的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开馆仪式现场。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青少年到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开展红色党史教育。
青少年到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参观学习。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红色村史”激励后人接续奋斗

  “提起北内漳村的发展变迁,就不得不提及它的‘红色村史’”。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庆余介绍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内漳村是冀南区的抗日中心村和堡垒村。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当年村中很多青壮年加入抗日武装,更有大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1938年10月,北内漳村成立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陆续建起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由于抗战形势紧迫,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从邢台南宫迁至北内漳村,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历时4个多月,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人才……

  现如今,建在北内漳村的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是衡水市红色教育基地,建馆的初衷就是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永远激励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片红色热土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不屈不挠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一代代北内漳人的血脉。他们秉承革命老区自有的坚韧和勇气接续奋斗,将保家卫国的情怀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

  刨出“第一桶金”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我国处在贫困时期,北内漳村也不例外。虽然在红色精神感召下,北内漳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依然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1962年,在冀州门庄乡政府就职的李青云毅然辞职回村,立志要“干点事儿,摘掉家乡贫困帽子”。

  当时北内漳村周围大部分是盐碱地,不长庄稼,却适合枸杞的生长。经过几番考察后,李青云就带着7名青壮年成立了治碱小组,治碱小组实行军事化管理,工作作风严谨务实。每天休息时间,几个人围坐在一块,学习党的文件精神、种植技术,并带头在盐碱地上开垦种植枸杞。1967年,上百亩枸杞为村集体挣来了“第一桶金”——3万元。“在当时那可是天文数字!”有了钱,北内漳村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大力兴办村办企业迎来“高光时刻”

  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我国汽车行业迅速崛起,与汽车配套的棕丝坐垫出现很大缺口。当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青云得知后坐不住了,他拖着伤残的身躯六上京津考察论证,并筹集资金,外出学习,于1980年建起棕垫厂,当年投产。第二年就实现产值26万元,创利税4万元。1983年又陆续建起油棉加工厂、沙发木器厂、砖厂、棉纺厂等村集体企业。北内漳村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小康,也让家乡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1989年,北内漳村研制的模型聚氨酯高回弹软垫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1992年,另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汽车门内装饰板研制成功,产品外观质量整体性能都达到或超过日本原件水平,被国家五部委定为国家级新产品,创立的北内漳汽车内饰件厂创利税200万元,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夏利TJ7100汽车门内装饰板专业厂;1996年,北内漳村成立北内实业集团,成为该村村办企业走向辉煌的里程碑;1999年,北内漳村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增加到5600元。

冀州区北内漳村排列整齐的新民居一角。
衡水市冀州区北内漳村排列整齐的新民居一角。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冀州区北内漳村村村民闲暇时间在干净的街道上散步游玩。
衡水市冀州区北内漳村村村民闲暇时间在干净的街道上散步游玩。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增进民生福祉大步奔小康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得到最大实惠的应该是村民。这些年,北内漳村利用集体经济反哺农业,打井、买农机,用飞机撒药,建粮仓、面粉厂,发展农业产业化;同时,大力改善全村人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率先装设电灯、电话、电视,修路建房通自来水,并建起了卫生院、图书馆、影剧院;还千方百计发展教育,盖起了教学楼……

  现在的北内漳村,二层住宅楼、仿古式小瓦房、别墅楼交相辉映,村民过上了“比城里人还美”的生活,不用缴纳燃气安全保险费、宽带费,每年春节还可以领分红,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补贴,一半农家建成了美丽庭院,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在红色精神传承中,北内漳村逐渐蜕变,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大踏步走向全面小康。

  进入“新时代”谱写美好幸福生活

  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北内漳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该村建立了北漳淮现代农业园区,樱花园、彩色苗木园、果品采摘园、奶牛养殖场等一应俱全,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现代种养于一体,推进了三产融合发展;在发展村办企业上,该村建立了我省首家村级汽车内饰件研发中心,研发出100余种汽车配套产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其中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其带动下,全村有20多家个体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北内漳村形成了以汽车配件、医疗器械、采暖制造为主的工业制造产业格局。

  生活富裕了,北内漳村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该村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组建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具体标准,节俭简办红白事已蔚成风气;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新中国外交官红军小学,将北内漳中学建成衡水市园林学校、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如定期开办普法大讲堂,邀请律师和司法工作者来村授课,提高村民法律意识;成立民调会,民调员与村“两委”干部同在村委会值班,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实现矛盾不出村。该村面貌日新月异,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李庆余说:“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乡村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我要像老书记李青云那样,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带领全村百姓把北内漳打造成‘升级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用心用情谱写为百姓美好幸福生活赓续奋斗的‘红色故事’进行曲。”

 

编辑:扈炜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