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书画研究院定制用墨品:上党碧松烟

2019-07-13 22:10 天下口碑数据库  主页 > 墨宝 > 国土书画 > 文房六宝 >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9年7月6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与国土书画研究院在京确定产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的“上党碧松烟”传统名墨,列为国土名片主题书画定制墨品,规定从即日起,凡由该研究中心和书画研究院组织创作书写的国土名片、城市品牌、各类形象锦言和国土主题艺术作品,将山西长治上党区东河乡寨沟村潞墨非遗传人李云步按古法制作的“上党碧松烟”墨制品”,作为特别定制的首选用墨。



据长期从事该项研究山西学者李岳峰介绍:

我国制墨、用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产地众多,名墨繁多,品种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在松烟墨制造历史上,潞州产的上党墨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及制造工艺,是研究中国制墨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谈到松烟墨不得不提到中国两个史量级的人物:唐玄宗和李白。唐玄宗李隆基潞州别驾时候亲自改良做墨,诗仙李白为其撰写赞美诗,这两个人在中国制墨史上产生过极其深的影响。
“上党碧松烟”的产地在山西的上党地区,即现在的长治地区。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所以古称上党,素有“天下脊”美誉。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食五谷,制耒耜” ,开创了农耕文明,还首创了文字书法,被称为“八穗书”。唐▪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因炎帝作“八穗书”,作为书写必用品的古墨必然开始产生,但应该说,这一时期墨的概念属于适宜书写的天然物品范畴,上党地区真正进行人工制造古墨当在秦汉两代,唐代则为鼎盛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444——505)在《扇上彩画赋》赞曰:“粉则南阳之铅泽,墨则上党之松心。”由此可见,上党墨在南北朝时期已久负盛名。上党墨鼎盛的原因,除了其特殊地理条件下生长的松树做原材料外,还在于长治人的精心制作,使上党墨独步天下,名扬四海。
唐景龙年间,李隆基来到上党地区,即当时的潞州,任潞州别驾。他在此兴建德风亭、圣瑞阁,广集文人墨客,登楼咏赋,所需墨锭甚多。李隆基遂下令松烟墨的主要产地上党县(后长治县、今长治市上党区)加快生产,加大产量,并精心调配,在松烟墨中添加香料,使制造工艺日臻完美。明代学者王象晋在《群芳谱》记载,景龙初,“唐明皇以芙蓉花汁调粉,作御墨,曰‘龙香剂’”。元代著名史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宋熙丰间(1068-1085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当代学者林欢在《“龙香”墨考》(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三期)一文指出:“‘龙香’品名的形成地点在潞州,而唐代的潞州正是当时墨的主要产地。”林欢还指出:“以‘龙香剂’为主料的‘龙香’御墨的出现,是唐代中期北方制墨技艺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又指出:“从元代开始,‘龙香’墨真正进入宫廷,成为元明两代宫廷的首选御墨。”“正是由于士大夫阶层对于‘龙香’之妙感触至深,因此文人们开始将‘龙香’作为墨品的代表性称呼。”唐代时,随着日本遣唐使和留学僧人的频繁往来,造墨技艺也流传到东瀛,现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仍保存着唐代墨锭十余枚,其中一枚为唐开元四年所制。李隆基把造墨技艺推向一个高潮,对后世影响极大。现日本墨运堂株式会社所造高档墨汁被称为“玄宗墨液”,后因商标纠纷,不得不改为“玄明墨液”,而安徽红星墨厂所造高档墨汁亦称为“玄宗墨液”。
李隆基是性情中人,是书法痴迷者,其书法也相当了得,在长治有不少广为流传与墨有关的精彩故事。
唐代冯贽《云仙杂记·陶家瓶馀事》记:“ 玄宗御案墨曰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小道士如蝇而行,上叱之,即呼‘万岁’。曰:‘臣即墨之精——黑松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龙宾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赐掌文官。”后 “龙宾”一词即成为名墨的专用词。元代临海人泰不华,历任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等众多职务。他在《桐花烟为吴国良赋》一诗中写道:“龙宾十二吾何有,不意龙文入吾手”。 元代戏曲家高明在《琵琶记·五娘书馆题诗》中亦有“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妆粉养龙宾”之句。
明《潞州志》记载:“玄宗在潞时,寝,壁蜗纂成“天子”字,玄宗惊惧,涂去,数日复然,如此者三。后登大宝,琢玉成蜗,及金银铸成者凡数百,供之功德,前后人时有得之者。”“潞州启圣宫内有明皇欹枕斜书壁处,并腰鼓、马槽犹在”。
清乾隆《山西通志》引《开宝遗事》记载:“景龙初,明皇为潞州别驾。一日据案,见墨上有小道士,如蝇而行,上叱之。即拜呼‘万岁’,曰:‘臣黑衣使者,墨之精,龙宾也。’帝命掌记珍藏,名‘龙香剂’”。李隆基问鼎登龙后,把上党碧松烟墨作为赏赐品赏于文臣诗人,得者莫不为拥有一锭上党墨而欢欣雀跃,倍感身价提高。长安多少名利客,无不希求上党墨。在那时,上党墨是身份的象征,是文化的象征,“千金易得、一墨难求”。上党碧松烟成为长安街巷酒肆、豪门大户热议的话题。宋代有一首赞颂上党龙香碧松烟的著名儿歌《墨》:“一寸龙香一寸金,仙家传药不传心。得来莫作寻常看,千载文光翰苑林”,作者是湘地儿童邓熛,是他十岁时写的,可见上党碧松烟墨流传之广,其龙香精品名声之贵。



由于上党碧松烟为皇家贡品,以李白的身份讲,尽管他博学多才,游历祖国各地,但未进入宫廷之前,还是很难使用到如此昂贵精湛的古墨。鉴赏并广泛使用上党碧松烟,应当是在天宝二年秋(742年),李白42岁奉诏来到长安之后。《李太白年表》记载: “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第二年时,李白“待诏翰林,草《和蕃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但是,“秋,遭谗见疏”。李白“草答蕃书”的故事,经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演绎后撰辑了《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编录在《警世通言》里。此文展现了李白超常的才华、蔑视权势小人的傲骨精神,但我们从中可知,李白醉草昭书的时候,所用墨即为上党特制的御墨“龙香剂”。文中写道:“天子命设七宝床于御座之傍,取于阗白玉砚,象管免毫笔,独草龙香墨,五色金花笺,排列停当。赐李白近御榻前,坐锦墩草沼。”李白醉草诏书吓退蛮使的故事,经典不衰。由于李白在用“龙香墨”挥笔书写之时,让当朝权臣杨国忠侍立研磨,让宦官高力士侍奉脱靴,由此得罪权贵,为以后遭受排挤和打压种下了祸根。除此之外,文中还有李白奉旨为杨贵妃填写《清平调》三章的描写。只见那李白醉眼朦胧,龙飞凤舞,《清平调》三首立马而成。有了上文的铺垫,由此可见,此次李白填词用墨仍为“龙香墨”。
李白撰写赞美上党碧松烟的诗句,大概在他“遭谗见疏”之后。他一心报国,却遭权臣报复,无奈离开长安,无有好墨伴身,该是多么失意。这时,正好张司马向他赠送上党碧松烟。得到一个朋友的信任和关切,是多么惬意兴奋。李白情难以抑,喜不自胜,欣然挥笔写下了《酬张司马赠墨》一诗:“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由诗可见,李白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振奋,何等豪迈。此诗收录于《李白诗全集》卷十八。正是因为有了李白这首赞誉上党碧松烟的诗作,才使我们今天有幸身临其境,一睹上党碧松烟真容,一嗅上党碧松烟芬芳。

李白是诗人,也是书法大家,但因其诗词光照日月,故“书为诗名所掩”。他于天宝三年(744)三月十八日在阳台宫书写的四字诗《上阳台贴》,流传于世,价值连城。其流传至今的唯一墨宝《上阳台贴》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此贴二十五字,分五行,用笔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据有关专家考证,《上阳台贴》为李白用他所钟情的“上党碧松烟”书写而成。


历史上,长治制造的松烟墨,质量最佳,品相最好,深受宫廷帝王大臣、文人墨客的喜爱,众多学者纷纷写诗赞誉。较李白年长50余岁,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的李峤,也曾赋诗赞美上党碧松烟:“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绕画蝇初落,含滋绶更深。悲丝光易染,迭素彩还沉。别有张芝字,书池幸见临。”唐代诗人高僧齐己,得到友人赠送的松烟墨后,也情不自禁吟诵道:“珍重岁寒烟,携来路九千。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他认为如此珍贵的岁寒松烟,只能用以书写重要的“典诰”。 宋代宋代
如今,每观唐冯承素本《兰亭序》、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帖》、李白《上阳台帖》、颜真卿《祭侄稿》,以及经生抄经等墨书印迹,无不感受到松烟墨的风采犹存。
上党碧松烟的产地在现今的长治县。清乾隆《长治县志》记载:“五龙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高二百二十丈,盘距十六里……环山胥茂松,冬夏苍翠。李白所谓上党碧松烟也。”宋代学者苏易所撰《文房四谱·墨谱》记载:“上党松心为之尤佳,突之末者为上”。宋代晁季一所撰《墨经》在论及优质松烟产地时说:“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尤先见贵。”其他志书也记载了唐宋两代上党墨作为皇家贡品进贡的情况。《唐书》记载 :“唐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赀、布、人参、石蜜,墨。”南宋郑樵所著的《通志略》记载: “潞州贡墨、人参、花蜜、菟丝子。”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在其所著《文献通考》中记载:“宋潞州昭德军士贡人参、蜜、墨。”诸如此类的记载,举不胜举。
《墨经》记载:“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氏不显。唐之匠氏,惟闻祖敏。”所以,唐代上党地区造墨工匠,无有姓名流传,唯一流传百世的是一名宋代造墨工匠。元代学者陆友所著《墨史》曾记载:“李清,上党人,以墨著名。”宋金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上党地区的制墨业如同陶瓷业一样,难逃厄运,墨坊被毁,墨工南迁,从此一蹶不振,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上党地区的造墨活动,具有文字记载的最后时间当是在明代。清乾隆年间《长治县志》在写到本地制墨基本绝迹时,特意强调:“然余垂髫时,犹及睹陵川宗侯所制龙墨,色味俱良。”文中所指“陵川宗侯”,为明代朱元璋后裔。其子沈简王朱模封潞州后,朱模的二子朱佶燏封为“陵川王”。之后,在长治县的志书中,就再无制墨的文字记载。由于制墨属手工技艺,在苍茫岁月中,上党地区仍有部分文人墨客出于对文房四宝的喜爱,加工制作墨锭,用来自己使用或赠送友人,但已经难以形成规模,也名不见经传。


“上党碧松烟”是秀美长治厚重的文化标志和符号,是上党大地文化艺术的金字招牌,更是长治人杰地灵的彰显和体现。为了挖掘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县在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恢复制造上党碧松烟历史名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认真思考,认真对待。在长治市及长治县书协的支持推动下,爱好古文化的李云步仔细研读宋代李孝美所著《墨谱法式》、明代沈继孙所著《墨法集要》及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遍访民间,遵古研制,克艰攻难,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制墨技艺。同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上党碧松烟”“龙香”“潞墨”三个商标,组建了山西上党碧松烟文化有限公司,并在自己的家乡韩店镇柳林村建立了“上党碧松烟”古墨生产基地。墨中精品“上党碧松烟”恢复制造,一经亮相,即受到极大关注和好评。在2017年山西省第三届文博会上,评为铜奖,并评选为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曾出土过一挺唐墨,为牛舌形,墨面正中就有清晰的阴文“松心真”三字。“上党碧松烟——潞墨”剥去千年的尘封完美的展现示在世人面前,且任然能够研墨使用,“千年如石,一点如漆”。上党松烟墨如同丝绸一样,沿着古丝绸之路,从上党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西域乃至欧洲,在古丝绸之路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伟大的“一路一带”建设中,“上党碧松烟”,也必将会大焕异彩,做出新的贡献。



 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咏上党碧松烟》诗: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