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 大国玺宝】 乾隆皇帝的印章知多少——处处皆留印

2023-04-04 19:02 网易号  主页 > 墨宝 > 国土书画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土名片网-大国玺宝文化遗产活化保护专家组摹制;
   乾隆宝薮:宝笈重编”         
   天下口碑墨宝频道收藏展陈点睛导读







乾隆皇帝的印章知多少——处处皆留印

0
分享至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印章狂魔”。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玺印按功能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宝、名章、闲章三类,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帝王个人心性素养的体现。

乾隆帝(1711年一1799年),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1736年—1795年),上承父祖余辉,在爷爷康熙、父亲雍正的铺垫下,又经过励精图治,缔造了大清王朝最辉煌的盛世,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帝受祖父康熙帝影响,自幼仰慕汉文化,于理政之暇,博览群书,雅好收藏,醉心书画,其文化素养之高,在包括汉族皇帝在内的历代帝王中颇为少见。文化上编纂有《四库全书》,搜刮了大量书画,编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清史稿·高宗本纪》评其:“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自明代以后,历朝帝王或附庸风雅,或出于嗜好,似乎都对印章很感兴趣。处理政事之余,把玩品味,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而清朝的各代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玺的数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秦汉之前,玺印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称为玺。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能称为玺,而臣民的印章只能称为印。到了唐代武则天时,因为玺与死谐音,很不吉利,就改称皇帝玺印为“宝”,后世一直沿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皇帝印玺都称为“××之宝”。

一、皇权的象征,发号施令的象征——二十五宝玺

“乾隆二十五宝”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玺的总称,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是真正的官方国玺、皇权和地位的象征。清人关后,因国家制度的不完善,早期几位皇帝所用的39枚宝玺在使用中功能混乱,时有出错。乾隆十一年,由乾隆皇帝亲自鉴别、设计并监工,从功能与品相出发,对这39方宝玺进行了重新排比,从中挑出了25方,并重新排列次序,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即“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一直放在交泰殿里,此后不管是哪个皇子继位,这二十五宝都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二十五宝功能如下:

“大清受命之宝",以表明皇帝的道统,昭示大清的大统乃为天授,;

“皇帝奉天之宝",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

“大清嗣天子宝",以表明效仿祖辈,昭示皇权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皇帝之宝(满文),颁诏大赦时用,发布赦免罪犯或减刑的诏书;

“皇帝之宝",以整治国家,使之有序;

“天子之宝",用来祭祀所有神灵;

“皇帝尊亲之宝"用来封赠皇族成员徽号“皇”;

“皇帝亲亲之宝",用于向亲王颁旨时用;

“皇帝行宝",赏赐施恩时用;

“皇帝信宝",以征戎伍,用于征调兵马;

“天子行宝",用于册封外藩时用;

“天子信宝",给远方各国降旨时用;

“敬天勤民之宝",用于来京朝觐官员降旨时用,告谕入朝谒见的外臣;

“制诰之宝",用于告谕朝中大臣,训示官员时用,;

“敕命之宝",降旨训谕之印,颁诰命、敕命时用,用于封官加爵的敕书;

“垂训之宝",用来宣传国家典章制度;

“命德之宝",用以鼓励忠诚贤良;

“钦文之玺",尊崇文化之印,以重视文化教育;

“表章经史之宝",表彰经史之印,以尊崇古代的训示;

“巡狩天下之宝",巡察疆土之印,皇帝外出巡察时随身用印;

“讨罪安民之宝",征讨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讨伐时用;

“制驭六师之宝",统辖全军之印,发布军令时用于处理军旅中事;

“敕正万邦之宝",给外国降旨时用于告谕外国;

“敕正万国之宝",诏告四方百姓时用;

“广运之宝",以重视旌表纪念。

“二十五”这个数字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确定的,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选用二十五这个数字呢?乾隆引用了《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一典。而封建帝王都处处引经据典,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来确定宝数,是希望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当了太上皇的第一年,86岁的乾隆在他题为《匣衍记》的一篇文章里,揭开了二十五宝的秘密。

原来,乾隆帝在定宝数时,是引用了《周易·系辞上》说:“天数二十有五。”所以规范为二十五方。历史上东周二十五王,历五百一十五年。他又在《匣衍记》中说:“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就是说,如果大清朝能传二十五代,就是苍天赐福,算是奢望!。他曾默祷上天,希望清朝能享国二十五代。周平王迁都洛阳,开东周二十五代的帝王霸业,成为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乾隆将顺治帝作为清朝定鼎燕京后的第一代,希望自己的王朝也能像东周那样,延续二十五代。鉴于历史上最长久的东周也不过历经二十五代,而清朝在迁都一事上,与东周略有相似,因此他断定,大清王朝绵延二十五代的最高年限来媲美千秋外代,故制定的国宝以二十五为数。尽管乾隆帝在厘定二十五宝时明确规定了其各自的用处,但实际上,前4方为传国玺宝,轻易不得动用,后21方的日常公务宝玺亦多是藏而不用从。

二、个人身份名章

名章即姓名章,代表持有人的身份可以是一枚,包括姓和名;也可以是两枚,一枚为姓一枚为名,或一枚为姓一枚为字,亦可以是别号。

乾隆帝未登基前,日常所用有“和硕宝亲王印"、“长春居士"等印。雍正帝崇信佛教,平时多与僧道往还,一向以佛门中人自居。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一日,他在宫中大办法会,招集全国道行高深僧侣参加,亲自开坛讲说佛法,并收亲王、大臣、僧侣等14人为徒,合称十四大门徒。其中包括宝亲王弘历,赐号“长春居士”

登基后先后刻有“乾隆御笔之宝"、“乾隆宸翰” “隆"等印。仅在名号上,乾隆就花了不少心思,除了较为普通的篆书刻制,还有《易经》卦象卦名的融入,特别是“乾”字,它本身是八卦之一,代表天,在他的玺印里,“乾”和“隆”常常分开,第一个字更是常以图形出现。

“乾隆宸翰"印:宸,原指北极,即紫微垣,后借指帝王居所。翰,古以羽翰为笔,凡用笔所书者曰翰;宸翰专指帝王笔墨之迹。

三、鉴藏方面的名章

乾隆一生酷爱文物,王公大臣更是投其所好,极力搜罗贡献,珍宝文玩从四面八方源源涌入清宫,宫成了极为宏富的文物收藏地。翻开乾隆御制诗集,有关吟咏古代文物的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对名画法书,乾隆常常爱不释手,繁忙的政事之余,展卷观赏,兴之所致常挥笔题赞,官中收藏的大量名画,大都留有他的墨迹,钤有他的印章。这类印章在乾隆朝的宝玺中很多,如“宜子孙”、“几暇鉴赏之宝”、“乾隆御赏之宝”、“御赏”、“内府书画之宝”、“清玩”、“乾隆御玩”、“鉴古”、“学古有获”等。

在欣赏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正因为如此,乾隆帝对于古代艺术品的整理尤为重视,在位期间,钦定、编纂、刊刻了大量有关古代文化艺术品的著录书目,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砚谱》等。凡是被著录书目收入的作品,特别是绘画、法书,都要钤盖相应书籍的印章,如“秘殿珠林”、“天禄琳琅”、“石渠宝鉴”、“宝笈重编”、“石渠继鉴”、“珠林继鉴”、“天禄继鉴”、“珠林重定”等,作为皇宫收的凭证。

在乾隆平日生活中,凡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和他的起居所至,都存有精美的艺术作品,许多殿堂名字即因此而得。养心殿是乾隆处理政事、休憩的主要场所,其西暖阁因藏有王氏三帖而被命名为“三希堂”,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三希堂记》,将“三希”之意引伸为“希贤、希圣、希天”,并说“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仁正符养心”与之相呼应,宁寿宫是乾隆为自己禅位以后建造的頤养之所,其养性殿西暖阁,因得南唐.李廷畔“翰林风月”古墨存放而名之“墨云室”,“墨云为含英咀华之游艺,适合养性。又如为贮岳氏五经而特建“五经萃室”;马和《国风图》,数十年始获全部,藏于“学诗堂为韩混《五牛图》特设“春藕斋”,等等。这些地方以及许多其它重要官殿又是他玩赏古物的场所。在这些固定场所收藏或乾隆在此把玩、观摩过的作品,都要钤盖相应地点的鉴藏章,如 “乾情宫鉴藏” “养心殿鉴藏”、“三希堂精鉴”、“乐寿堂鉴藏玺”、“重华宫鉴藏 ”、“御书房鉴藏”、“懋勤殿鉴定章”等。据约略统计,仅出现于书画作品中的乾隆印章即达五百方之多,乾隆对艺术作品珍爱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四、反映皇帝为政思想

作为一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乾隆深知要想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推行自己的政策,必须善于运用理论工具进行思想统治,阐明自己政策的正确和必要,“有典有则”、“考古正业之宝”等印章正是这种理论阐述的痕迹。又如:“典学勤政”、“敬天明理”、“致中含和”、“有典有则”、 “考古正业之宝”等。这些印章所反映的思想是与乾隆的行为密切相关的,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乾隆为政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手段。从中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乾隆的统治时时处处显现出明确的功利性,具有浓厚的理智色彩。

在他即位之初,针对雍正后期紧张的政治气氛和不断激化的各种矛盾,宣称严政令繁苛,每事刻核,对当时比较严苛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他首先转变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为执行新的政策制造輿论根据。他以儒家传统的中庸学说为依据,提出“治天下之道,贵乎得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也。”由此推及到为政方面,则一张一弛文武道,吾亦因之得政要。” "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理论宣传,才使乾隆即位以后在治国政策上的转变顺理成章,没有引起大的波澜。有关这种中庸学说的印章有: “和顺积中”、“执用两中”、“称物平施”、“中得天地心”、“所乐在人和”、“用厥中”、“致中含和”、“中和”、“含和”等。这类印章之所以很多,与乾隆本人对“中道政治”思想的重视并极力推崇不无关系。

五、记事纪盛

乾隆时期,每遇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刻制宝玺以为纪念。如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七十圣寿时,乾隆帝把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根据杜甫诗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另刻“犹日孜孜" 印,表明乾隆帝虽然自负但不自满,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

乾隆五十五年八十圣寿时,又仿照此例刻“八徵耄念之宝",同时又刻“自强不息"印作为“八微耄念之宝"的副章,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心意。并择取含有 “福"、“寿"字样的诗文用寿山石、青田石、铜分别制成组玺,总量达660方,纪盛之意更为明显。

乾隆五十七年,反击廓尔克的战役全胜,为纪念其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特镌“十全老人之宝",此玺既是乾隆自己的功勋纪念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

乾六十年,乾隆成为清代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于是用喜字第一号玉刻“太上皇帝之宝"并“心愿符初"玺,表明达到了自己当初所有的心愿,人生至此心满意足,再无遗憾,以彰显熙朝盛瑞。无论国事还是家事,乾隆都表现出一个成功者的优越和自得。“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四得十全,八徼五福”,骄狂之态溢于言表,也深蕴于寸方之间。这便是乾隆晚年心态的基本格调。

这些宝玺在他去世之前不断地被复制,数量很多,比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都多达几十枚。

六、个人情趣及艺术追求

另有一类乾隆的印章.亦与其本人情趣密切相关。这类印章的印文大都出自经史文字,或者源于乾隆自己的得意诗句。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表明乾隆对艺术的理解、热爱和追求。

关于诗的印章有:“陶冶赖诗篇”、“入眼秋光尽是诗”:“吟咏春风里,几席有余香” “敲诗月下周还久”、“诗书悦性存”等。吟咏作诗是乾隆一生的嗜好,“平生结习最于诗 。

乾隆也喜欢读书、写字作画和研究乐理。有关读书的印章有:“怡情书史”、“观朽为乐” “读书依竹静”、“桑麻艺植爱豳风"、“诗朽悦性存” 一年无日不读朽”、“孔颜乐处谁寻得.羲皇上人我不为”、“学于古训乃有获" “勤学好问”、“开卷有”、“礼园朽圃.以人为鉴”、“书史研求遵古训”、“读朽晰理” 等:有关写字作画的印章有:“乾隆御笔之宝"、“泼墨”、“写生”、“几暇临池"、“用笔在心” “笔化春雨”、“写心”等。有关音乐的有:“琴书道趣生”、“官商之外太占心"、“琴德"、 瓯香乳听调琴”、“半榻琴"等

皇帝的玺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大到重要的历史典制,小到皇帝的一言一行,在小小玺印的方寸间均有体现,其当政时社会承平,政治安定,在六十余年漫长的 “盛世"之中,他以个人魅力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烙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