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红家书宝库|红色家书内涵与育人价值探析(作者:张珊珊

2024-04-21 21:12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主页 > 大国红 > 红家书宝库 >

打印 放大 缩小





红色家书内涵与育人价值探析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作者:张珊珊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红色家书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体现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手段。红色家书育人是指以红色家书为生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达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历史观和政治观等育人目的。探讨红色家书育人的价值意蕴、厘清红色家书育人的目标导向、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的文化供给,更加有助于加强大学生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一、红色家书育人的内涵特征
红色家书多写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其语言质朴真实、简洁精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红色家书是一部涵纳广阔、鲜活生动的青年思想教育史。尽管不同时期的红色家书在思想教育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围绕爱国立志教育,责任奋斗教育和勉学修身教育三方面展开的。
 
1.爱国立志教育
爱国是红色家书的一大核心主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其因祸福避趋之”、“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诗句无不表现出革命者们甘愿流血断头,也誓要保家卫国的凛然正气和执着信念。蔡炳炎在1937年赶赴上海前线前写给夫人赵志学的亲笔信中写到:“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1]华侨王雨亭在送自己年仅15岁的儿子王唯真回国抗战时写到:“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支援,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湮没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2]正是这种义无反顾、深沉无私的爱国情感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也是中国人民最终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重要精神动力。
 
立志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起点,也是青年人修身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古人云:“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红色家书中生动体现出革命者们在青年时代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信中写到:“主要意旨,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3]关向应给叔父的家信中,写到:“非侄之不能领悟斯意,以慰父母之暮年,而享天伦之乐,奈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惟一之人生观也。”[4]这些话语表现出树立远大理想对于青年人的重要意义。
 
2.责任奋斗教育
红色家书中责任奋斗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担当时代责任和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是是指个人对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所承担的使命和职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志当利天下志,留名当留万世名”,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奋斗,而个人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对于时代责任的承担。聂荣臻1922年在法国留学期间给双亲的家书中写到:“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只有责。”[5]任弼时1921年春给任思度的信:“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6]红色家书正体现了革命者将个人有限的生命与时代责任感紧密联系,将个人奋斗理想与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结合的崇高道德情感。
 
砥砺奋斗的关键在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砥砺奋斗的价值在于百折不挠的拼搏力量。左权1937年9月18日给左铭三的信中写到:“中国的财政经济日益穷困,生产日益低落,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的。”[7]这些家书反映出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勇挑重担,艰苦奋斗,投身家国大业的坚定态度和革命精神。
 
3.勉学修身教育
红色家书中的勉学修身教育包括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时代是人磨炼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代。从红色家书中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子女们在青年时代练就过硬的本领,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王稼祥给王柳华的信中写到:“列宁先生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事实。我们既要革命,必须先研究革命理论,实习革命方法。’”[8]毛泽东1941年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写到;“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9]朱德给朱敏的信中写到:“你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10]
 
此外,红色家书中还体现出革命家们重视孝敬父母、以诚待人等品德修为方面的教育。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子女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最首要的道德品质。毛泽东1919年给文正兴、文正莹的信:“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亲视汤药,未尝废离。”[11]任弼时1921年春给任思度的信中:“寝即梦及我亲,悲愁交集,实不忍言。”[12]以诚待人体现了革命者为人处世的准则。彭雪枫给妻子林颖的信中写到:“古训中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倘我已以诚待人,而人对我仍存戒心者,则首先即应反省自己,看诚得够不够,诚之功夫用得到家不到家?诚实是虚伪的反面,为古今中外所共认的美德。我辈应以此二字共勉共励。”[13]
 
二、红色家书育人的价值意蕴
1.价值导向:筑牢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家书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体现着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价值标准和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不但是个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凝练而成的价值核心,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正处在思维最为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红色家书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中为实现崇高理想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等精神要义,对于奏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主旋律,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天然的价值导向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要求,这一重要思想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核心目标在于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深化教育改革,遵循教育规律,“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作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4]使广大大学生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家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能够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增强价值判断、形塑价值观的作用。
 
2.价值目标:沟通红色记忆,增进民族情感
红色家书育人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发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历史记忆的“共同情感”,以此触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其国家主体意识,民族情感,让其自觉为传承民族文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功立业、大有所为。
 
一方面,红色家书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左权将军给妻子的家书中写到:“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站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15]左权将军在写完这封家书不久后便壮烈殉国,这封家书表达出一个思念年幼女儿,渴望家庭团聚的温柔的父亲形象。可见,红色家书的价值目标不但在于其真实描述了一段历史,更在于由历史唤起情感意义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升华。另一方面,无论是泛黄的信纸还是厚重的木质灯柜,红色家书的载体也能够激活人们的内生情感,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抗战之际留给家人的一封简短家书全文被刻在一个褐色的灯柜上。家书写到:“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16]岁月荏苒,纸质的家书早已湮没无寻,然而刻有家书的灯柜历经磨难却完好地保存下来,它向世人展现了川军将士勇御外侮的铮铮铁骨以及对国家民族的不二忠贞。正如Georges Duby所说:“我把手放在羊皮纸间,这些皮肤往往是触摸的精致温柔。”[17]因此,载体也是红色家书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
 
3.价值原则:深化历史教育,形塑政治认同
红色家书育人的价值原则在于深化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从细微处理解宏大的历史,汲取当中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从而有助于形塑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习近平2013年在考察西柏坡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8]可见,历史本身是革命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一段家书,一段历史。与宏大的历史叙事不同的是,红色家书的叙事是从历史事件中的具体细节中铺陈而来的,家书的作者往往都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中既有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职业军人,又有教师、学生、商人等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这些家书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变革是如何深刻改变一个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轨迹,又是如何影响一个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的?红色家书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1939年到1945年,以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为总指挥的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进行了不少于3次的大型细菌战,导致当地突发大规模鼠疫,死伤无数。1941年,当时正身处细菌战一线参与救援工作的红十字会医疗队医生刘宗歆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我在义乌诊治鼠疫已得五十多人,半死半活(发病后一天半内服药者多之余,二天后服药者多死亡),疫势未减,很忙,短时间不能走开。”[19]这封家书可谓是我国军民抗击日本细菌战的铁证,深刻的表现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感染鼠疫细菌后的惨状以及中国医疗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治病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红色家书的叙事“使普通人的经历、行为和记忆有了进入历史记录的机会,并因此成为历史的一部分。”[20],其中包含的价值原则更能激发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及民族主体意识,帮助形塑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三、红色家书育人的实现路径
1.挖掘红色家书文化内涵,增强教学育人魅力
 
红色家书是革命人物在艰苦的岁月中用自己的欢笑血泪谱写出的生命华章,是他们留给后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红色家书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主的育人路径。
 
一方面,提炼和挖掘红色家书当中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基因,让红色家书中多彩丰富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之在主题、内容、方法、载体等各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红色文化。
 
另一方面,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红色家书中体现的德育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探索具有时代性、生活化、真理性的红色家书育人模式。通过创建文明校园,开展以红色家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家书文化的力量,陶冶情操,自发产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2.发挥红色家书情感价值,提升情感育人能力
红色家书的情感价值在于为大学生创造了丰沛的情感体验,让其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全心全意奉献青春、艰苦奋斗的历程,有助于厚植文化根基,唤醒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为了发挥红色家书的情感价值,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育人能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和直接施教者,肩负着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红色家书的情感价值,明确红色家书情感价值在思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准确把握其特及触发路径,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
 
另一方面,要注重积极创设和谐的教育情境,提升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利用数字工具,搭建学生能够参与、动手、探究的红色家书文化研究数字化平台,拉近大学生与红色家书文化的距离,努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3.创新红色家书传播方式,激发思想育人活力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兴起的当今社会,红色家书文化要想最大程度上取得人们的价值认同,提振红色家书文化的辐射力,就离不开传播策略的优化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为此,创新红色家书传播方式,不仅有利于红色家书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更加有利于增强红色家书文化在新时代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激发思想育人的活力。
 
一方面,将融媒体与红色家书文化高度融合,拓宽宣传路径。新时代的融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保障下,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全面整合,最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的新型传播手段。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拓宽红色家书文化的宣传路径,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网络实践与理论宣讲的无缝对接,让红色家书育人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另一方面,将新技术与红色家书文化有机结合,提高传播效果。引用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增强红色家书文化的现代感、震撼力,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沉浸感、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激荡,从而提高红色家书文化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