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皇城相府第一映记|《康熙字典》、中华字典博物馆及“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

2023-10-30 20:35 人民网 皇城相府融媒 山西晚报  主页 > 映记 > 国土第一映记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华字典博物馆:中华字典博物馆是总结探索中国字典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向人们展示以《康熙字典》为代表的历代主要字典作品及其蕴含着的文化信息,珍藏中国历代各种形制的字典,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所字典博物馆。
 



探秘皇城相府中的字典博物馆

[日期:2008-03-13]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字体:  ]

    字典在中国古代称字书。我国字典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自《说文解字》开字典之先河,历经魏晋南北朝承继和隋唐宋元发展,到明清渐至兴盛。清《康熙字典》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字书的发展达到高峰。这部旷世之作的实际主持者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

康熙字典

    作为陈廷敬故里的皇城相府视《康熙字典》为“宝”,投资近3000万元,在皇城相府中陈家最早的老宅院——世德院,建起国内首座专题性字典博物馆——中华字典博物馆。中华字典博物馆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在小山村建立的“国字号”专题博物馆。

    中华字典博物馆由世德院的3座两层院落组成,分为中国字典发展史展示、字典收藏两大部分,游人在这里可以看到从中国秦朝开始到目前出版的各种字典,了解中国字典文化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全过程的同时,作为一所专题博物馆,还为字典爱好者、收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內收藏了各种版本的古代字书和近代字、辞典3391种,共计21532册。

    一部字典一段历史

    2月26日上午,一场大雪,仍然没能阻挡住人们前来皇城观光的步伐。在手持话筒的导游引导下,嘴里喷着白气的游客来到被称为“景点”的字典博物馆参观。

    “这是什么字啊?怎么都不认识!”几位进入“字说厅”的游客用眼睛盯着地板上书写的似曾相识的“古怪”文字发呆。

    占地约百平方米的“字说厅”展示的是汉字与字典形式的变迁。镶嵌在墙上的三处木简上的文字,向人们讲述了汉字本身的发展演化及文字载体的变化过程。

    据字典博物馆负责人赵子祥介绍,汉字是由陶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进化而来,汉字成熟后的书写形式先后出现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作为汉字载体的书籍历经了甲骨书、青铜书、石头书、简牍书、帛书,最后出现的是纸质书;书籍的制作远古是刻、写,后来出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近代又有了石印、铅印等。

    “字说厅”大厅中央有三个展示陶文、石鼓文和钟鼎文的独立灯箱。环顾厅内的三面墙上,悬挂着包括《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等古今具有代表性字典27个版样。

    《工农兵字典》在第六展室,一本大红封面的字典,格外显眼。“‘文革’期间,辞书发展几乎中断,其间出版的代表作就是《工农兵字典》。”这部由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编审组编辑的“文革”字典是1973年出版,收入单字7000余个,词目1600条。这部字典在1978年时重新再版。

    “一部字典一段历史啊!”赵子祥感叹!在1—9展厅,参观者由字书的“先秦至两汉”萌芽奠基期而进入“魏晋至两宋”的继承发展期;在经历了“辽夏金元”的特殊发展期后又迎来“明清”的兴盛期及“民国”字典发展的剧烈变革期;“新中国”字典发展由创新期、经过“20世纪80年代发展恢复期”、“20世纪90年代发展兴盛时期”、又昂首步入“21世纪初的发展开启未来期”……

    作为国内外首家字典展览收藏场所,其中不乏中国古代字书中的精品:明代木刻版的《说文解字》《尔雅翼》《字汇》(5种),清代木刻版和石印铅印的《康熙字典》(55种),还收藏了大量民国期间和共和国初期出版的珍贵字典,如《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的初版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辞海》出版社修改的未公开发行的稿本等。“异言阁”中,英国牛津、美国韦伯斯特字典家族100年前的各种出版物也尽入其中。“中华字典博物馆有历代各种版本的海内外藏品,各种版本的古代字书和近代、现当代字、辞典3000多种计2.1万余册。”虽只是隔窗相望,但从55个版本的《康熙字典》,以前从未见过甚至从未耳闻的我国各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字词典及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字词典,可以感受到难以数计的古人、今人在玩味那方块字时的快乐。

    博物馆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是字典爱好者、收藏者和研究者的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去年12月13日,中华字典博物馆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在陈列“辽夏金元字书发展期”的第三展区,当导游解释说《突厥语大词典》是用阿拉伯文注释的时,这位游客马上纠正:“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突厥文是伊斯兰文化中的一种。伊斯兰文化包括三种语系: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他们都属于印度语系,但是他们的发音、符号、语汇都是有区别的。《突厥语大词典》就是用突厥文编撰而成,不能说成是阿拉伯文编撰的。”原来,这位游客是文坛大家王蒙。曾经在新疆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王蒙解释说,《突厥语大词典》在新疆是一本常用书,是一本关于突厥人学习、道德、行为的一种整合,准确地说,它更像是一本论文集。看到有些尴尬的导游,王蒙替之“解围”:“不过,这样的问题很冷门,导游不知道也是非常正常的。”

    王蒙先生的谦逊,令导游和现场的游客频频点头。

 

“农民+教授”办起博物馆

    投资3000万元,设立中华字典博物馆,这不能不说是皇城村当家人——张家胜继用300万元将《康熙王朝》剧组拉到皇城,加进20集有关陈廷敬和皇城相府的戏之后甩出的又一绝招!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正规的字典,是陈廷敬率其子及20多位翰林院学士花费6年时间编撰完成的。这部巨著后来出现了127种版本。

    为了收集字典及有关的资料皇城人费了很大的劲。赵子祥告诉记者,“收藏《康熙字典》要钱啊,一种版本几千元就把我们吓住了。”

    皇城村曾经是一个穷山沟,村民一年的收入不足千元。在开发皇城相府之初,村里年收入为230万元。能够用于搜集陈廷敬的历史资料的费用更是有限。为了节约成本,皇城村只好发动村民跑图书馆抄资料。皇城村村民陈淑平是陈廷敬的第23代孙,听到村里要筹建中华字典博物馆,她和村里人一起跑到民间去寻找字典。

    为了得到相关的文字资料,皇城相府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副总经理樊书堂上北京跑了二三十趟。这位去了北京没时间去天安门、去纪念堂的副总经理都泡在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抄资料。

    如今博物馆橱窗内展出的《康熙字典》的各种封面,就是当年从图书馆“抄”来的资料。

    中华字典博物馆能顺利建成,还少不了霍耀中、张世满、李豫山西大学三位教授的支持。中华字典博物馆的雏形是“《康熙字典》展览室”,刚开始仅在树德院一间狭小的厅堂内接待游客。2004年,考虑到《康熙字典》的历史影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霍耀中建议将树德院扩展成“中国字典发展史”专题陈列馆并向观众开放。

    作为扩展工程的总策划师,霍耀中教授重点把关策划美术设计,作为历史文化学和文献学教授,张世满、李豫带领研究生夜以继日地搜集、分析、整理展馆的全部文献资料。为了全面地收集各种版本的字典辞书和相关信息,李豫教授不辞劳苦寻访大小书店,两三年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副委员长赠送“镇馆之宝”

    2007年5月25日,《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在皇城相府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8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皇城相府,围绕《康熙字典》的编纂理论、方法和成就,以及辞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等题目展开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临皇城相府参会,并向博物馆赠送一批由他亲自主编的字典辞书及一本《康熙字典》。

    在博物馆“稽古阁”内,记者见到了这本纸质已发黄,封二上写有“圣祖御定康熙字典丙辰恭戴葆藏”字样的《康熙字典》,封三上有许嘉璐的题词:“此书,吾友中山大学叶国泉教授所赠。一九五九年余与叶兄同时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彼从事现代汉语教学,谓此书于彼无用,遂赠余以济其时字典之匮……中华字典博馆甫成,谨以奉之,书非珍善,然可映照数十年文化沉浮,窥见其间学界一角状况耳……”

    短短一百多字,既写出字典的来历,又写出同事之间的友谊,关照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沉浮,并表达了对皇城相府建立全国第一个字典博物馆的支持和呵护,再加上字典本书的珍贵性,因而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今年,国际《康熙字典》学术研讨还会要在皇城举行。”临离开皇城时,赵子祥说:与上次相比,这次的规模将会更大!




迎国庆,简明版《康熙字典》在皇城相府重磅首发! 


山西皇城相府旅游景区

迎中秋,贺国庆,由华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历时4年精心编排的简明版《康熙字典》国庆期间在皇城相府重磅首发,发售现场人气火爆。

《康熙字典》由相府主人陈廷敬及张玉书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历时六年编撰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十二集,共收录汉字47000多个。《康熙字典》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是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是家藏必备书籍。

历史上《康熙字典》多次翻刻、翻印,版本极多,发行量巨大,自古以来是读书人的必备书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给广大读者提供一本简明易懂的《康熙字典》,华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历时四年时间,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康熙字典》进行了重新编排,删除了反切、直音、出处、例句、考证、辨伪等文字,加注了汉语拼音,附注了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为广大群众出版了一本简明、实用、高端、大气的工具用书。

简明版《康熙字典》于2017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国庆发售。目前第一次印刷的字典已订购一半。应广大读者需求,华纳公司正在研究开发简明本《康熙字典》学生版、珍藏版、大字版、礼品版、真草隶篆书法版等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023“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圆满落幕

【查看原图】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致辞。人民网 卢鹏宇摄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致辞。人民网 卢鹏宇摄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23年09月14日17:07
 

人民网晋城9月14日电 (艾雯、武笑)时至中秋,相聚晋城。来自波兰、肯尼亚、巴基斯坦、乍得、尼日利亚、加纳、老挝、苏丹、蒙古国、俄罗斯的10组选手以“家园”为主题,分别进行精彩现场讲述。选手们情真意切、娓娓道来,用汉语声情并茂地描绘各自心中美好 “家园”的理念。今天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人民网、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山西皇城相府集团承办的2023“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决赛在山西省晋城市圆满落幕。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社长何勇,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唐维红,山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李彦,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山西皇城相府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进朝等嘉宾出席决赛现场。

李希奎在致辞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中华民族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和平友爱、亲人善邻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运送的是茶叶和瓷器;十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硕果累累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三月,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只有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人类文明的星空才能熠熠生辉,人类共同的家园才能祥和繁荣。”

唐维红在致辞说:“十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共同谱写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美好篇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家园’的概念深深植根在中华文明的血脉基因中。从《礼记》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文明始终坚持天下一家、立己达人、互相尊重的理念。本届大会以‘家园’为主题,期待与各国朋友共同讲述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相知相融的故事,共同建设世界文明和谐繁荣的百花园。”

高喜全在致辞中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晋城,晋城是晋善之城、晋美之城、晋级之城、晋升之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所在、根脉所系,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由全国对外友协主办、人民网承办的本次比赛,旨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我们坚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比赛一定能够成为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的文化盛典。”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敏,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志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毅,商务印书馆《汉语世界》杂志主编、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副会长储丹丹,著名作家、2022博鳌青年领袖苏芩,人民网阿拉伯语专家、青年汉学家瓦利德,皇城村纪委书记、《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赵台住等9位评委为选手现场打分。

评委们从中文表达能力、现场感染力、故事阐述的核心价值观、文明互鉴成效等方面进行评分。经过精彩的交流比拼,来自尼日利亚的选手李昊瑞最终摘得桂冠,荣获特等奖;颜青(苏丹)、莉迪亚(肯尼亚)荣获一等奖;沙杰(巴基斯坦),贝雨欣(加纳),王安、叶何麦(乍得 双胞胎)荣获二等奖;安德烈(俄罗斯)、玛莉(老挝)、格格(蒙古国)、金雪花(波兰)荣获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2023“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澳大利亚赛区冠军柯雅各,韩国赛区冠军金允熙来到中国,亲临决赛舞台,现场分享获奖感言。柯雅各借用中国古典诗词,自己谱曲、演唱的中文原创歌曲《秋》,中西合璧、意境沉醉,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2023“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以“家园”为主题,旨在传递“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理念,承载与各国朋友们分享和谐共生,共建美丽世界的愿望。本届活动自今年6月开赛以来,吸引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选手参赛。不同肤色、文化背景的外籍友人因汉字结缘,讲述心中 “家园”的故事。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激烈比拼,10组选手披荆斩棘、脱颖而出,最终齐聚晋城,登上总决赛舞台。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