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能源安全|汪文生 张静静: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能源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3-11-08 20:54 矿业科学学报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国土安全 > 国土能源安全 >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能源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矿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汪文生,张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安全问题是能源管理尤其是煤炭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体系、规范的安全生产业务流程和职工安全行为及安全隐患排查是保障煤炭安全和生产的重要手段[1]。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肃而紧迫的课题,能源安全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献信息的电子化发展,使得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对于学术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前沿热点把握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随着国内外能源安全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梳理出国内外研究的差异,而采用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文献计量方法对海量的研究文献实现精准分析,展现研究热点和演进,能够克服这一难题。

运用可视化工具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知识图谱研究的文献逐渐涌现。谭章禄等[2-3]探究了中国煤矿安全领域的研究脉络演进,认为安全生产、安全监察、煤矿事故及数据挖掘是热点关键词,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实现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是煤炭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陈孝慈等[4]研究表明,可视化安全管理的研究重心由安全技术向管理理论偏移,并且管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逐渐增多。杨洋等[5]对数字矿山与矿山安全文献进行知识可视化图谱展示。刘峰[6]认为未来煤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以更深层次的形态引领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陈磊和李红霞[7]研究了煤矿安全评价研究脉络,认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以及评价模型是未来该领域内的重点研究方向。李红霞和田辰宁[8]指出数据挖掘是煤矿安全管理领域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之一。

将数据库进行结合并对比研究,能够有效避免单一数据库的局限性。侯剑华和胡志刚[9]对国内外应用CiteSpace工具的作者、机构、主要领域和用途做了对比分析。车尧和张皓月[10]对比了CNKI、万方和WOS数据库关于情报学学术界“信息分析”问题的研究重点、方法手段。吴秋明等[11]结合CNKI和WOS数据库,对比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的历史、热点和前沿。可见,在已有对比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可进行3方面的提高和改进:

(1) 进行检索数据范围的扩展。现有能源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呈现的主要是煤炭安全领域的研究,不能有效涵盖能源安全整体的研究趋势。

(2) 图谱深层信息的挖掘。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文献的基础信息的分析,而对文献数据所体现的深层信息(核心作者群、文献高被引基础知识等)进行挖掘和展示有待完善。

(3) 将数据库对比分析运用于能源安全研究知识图谱中。已有针对能源安全管理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更多的是单一讨论CNKI数据库[1-5]、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外文文献数据库[6],从文献检索来看,鲜有运用知识图谱对国内外能源安全这一主题进行数据库对比分析。

因此,本文利用CNKI和WOS结合与对比分析方法,对国际和国内能源安全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比分析国际和国内能源安全知识演进、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期客观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思路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准备

1.1 研究方法与工具

为实现对能源安全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趋势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式。在文献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之前,首先对获取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描述,了解描述“能源安全”学术文献的发文时间、刊文数量、发文作者、所属机构及论文基金支持等数据特征,建立对“能源安全”已有研究和科学事实的基本认识;其次基于文献计量基础统计特征,结合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样本依次进行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和突变率检测分析,分别对国际和国内能源安全研究的知识演进、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Chen等[12]开发的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文献知识图谱分析中。该软件以寻径网络算法和共引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海量文献数据资源的总体图景、知识结构的演变规律、前沿热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动态可视化呈现,是实现文献计量和数据挖掘的科学工具。本文将借助CiteSpace(5.0.R1版本)对能源安全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前沿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1.2 数据选择与处理

根据陈超美教授的观点,追求更高的查准率既烦琐又容易造成对数据不必要的误伤,而且伴随查准率出现的无关数据在后续知识图谱分析中会自动暴露并且在分析中可对其实现修正。因此,在数据检索阶段“查全率”和“查准率”取舍中,数据完备性比准确性更重要,应优先保证“查全率”[13]。

对国内能源安全的研究数据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陈超美提出,“主题词综合检索”策略可显著提高检索结果的查全率。故检索范围为所有主题包含“能源安全、煤炭安全、石油安全和天然气安全”的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CD和CSSCI期刊。根据以上检索词显示的文献,最早年份确定起始年为1992年,为包含最新研究进展,终止年设定为2020年,故检索时间段为1992—2020年。初步获取2 967条文献记录,在检索结果中分别剔除报道、访谈、卷首语、刊讯、无作者、会议通知、简介等不相关文献,最终得到2 361条有效记录。

对国际能源安全的研究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期刊数据库核心合集,对主题包含“energy security/ safety、coal security/ safety、petroleum security/ safety、gas security/ safety”的文献进行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所有年份中去除2021年,限定为 “1992—2020”,经检索显示1998年开始出现相关文献,故WOS分析的起始年限为1998—2020年;初步获取40 105条文献,剔除书评、新闻、访谈评论、会议摘要等无价值记录,同时剔除医学、化学、物理、材料、建筑等工学门类,最终得到5 036条有效文献记录,即每条文献记录都包括篇名、作者、所属机构、期刊名称、摘要、关键词等关键信息。

2 基于CiteSpace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文献基础统计特征

2.1.1 发文时间统计特征

发文时间特征可以了解特定学术主题研究的总体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

从图1可以看出,能源安全相关研究始于1992年,1992—2020年期间能源安全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可划分三个阶段:

图1 年度发文数量对比

第一阶段为初步萌芽期(1992—2001年),能源安全的探讨主要缘起于生物质能和核能。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02—2012年),这期间能源安全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增量明显、增速较快,能源安全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际和国内2008年和2010年均出现发文高峰值。这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发展和煤炭发展黄金10年有关联,全球能源行业的发展高峰时期和经济发展高峰时期的叠加推动了学术领域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度。

第三阶段为波动回落期(2013年至今),国际上表现为持续发展,国内表现为波动回落。这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能源行业的重点调整有关。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于能源安全的研究处于逐步深入的稳定发展过程中。

2.1.2 发文作者统计特征

(1)

(2)

根据普赖斯定律,当核心作者论文数量占论文总量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时,则可认定为该领域研究形成了核心作者群。根据式(1)和式(2),对结果取整后认为国内刊文数量在6篇及以上(国际为5篇及以上)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国内文献作者满足该条件的共计36人,发表了547篇文献,占国内文献的23.17%;国外文献数据中满足该条件的作者共计44人,发表了414篇文献,占所选定文献总数的8.22%。很显然,在能源安全研究中国内和国际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相比较而言,国内表现优于国外发文情况。

(2)高产作者及合作网络分布。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图3所示,可展现能源安全研究的高产作者及其团队合作情况。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圆半径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合作情况,连线粗细代表合作发文量的大小;图中圆圈及线条颜色与上方的年份相对应,表示每年有哪些主要作者。

图2 CNKI高产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图3 WOS高产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从国内作者图谱(图2)可看出,共有736个节点,334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 2。张运洲(59篇)、刘俊(31篇)、伍声宇(30篇)、刘林(29篇)、代红才(29篇)、许勤华(27篇)、刘思佳(27篇)是主要的发文作者,是该领域的研究主力军;同时,张运洲、刘立涛、沈镭等与其他作者连线相对较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合作网络,表明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团队。就整体来看,这些研究团队的内部网状联系较为明显,而外部网状联系较弱;同时,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位于合作团队中心,且发文量前5的几位作者有一定量的合作发文,这说明国内能源安全研究中团队有一定合作力度,但是合作量上还有待增强。

从国外作者图谱(图3)来看,共有973个节点,792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 7。Sovacool B K(41篇)、Zhang Y(24篇)、Wang Y(20篇)、Zhang L(19篇)、Helton J C(16篇)处于核心位置且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就整体来看,除排名前13位的作者形成明显的网状分布外,其余大量作者多为星状或点状分布;同时,发文量前13的作者位于合作团队中心且团队内部相互合作较为明显,这说明国外能源安全研究中团队主体内部合作力度较大,出现了以Sovacool B K等合作团队,但是不同团队之间的连线较少,说明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如果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企业采用多种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生产,则不同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人员为主的组织能力

对比图2和图3,无论是单个作者发文数量,还是团队之间的合作发文情况,国内、外研究作者都形成了明显的研究团队,并且团队内部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2.1.3 研究机构统计特征

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能源安全研究高产研究机构合作可视化结果如图4、图5所示。图中节点圆半径越大,表明该研究机构越高产;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合作情况,连线越多表示相互之间合作越多。图中圆圈及线条颜色与上方的年份相对应,表示每一年有哪些主要机构。

图4 CNKI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图5 WOS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从国内研究机构图谱(图4)可看出,共有610个节点,246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 3。CNKI发文机构明显呈现出以国网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为研究中心的研究群落,并且群落内部和群落之间合作密切。就整体而言,从研究机构发文量来看,国网能源研究院(59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0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30篇)、中国矿业大学(30篇)是该领域的主力研究机构;从研究机构的类型来看,能源安全研究多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且以科研机构为主,重点高校为辅,这与其所具充足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科研团队和科研设备密切相关;从研究机构合作情况来看,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发文较为明显,不仅体现为相邻地域内和同一机构内不同学院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跨地域不同院校以及高校和研究院之间的合作。

从WOS研究机构图谱(图5)可看出,共有604个节点,468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2 6。WOS发文机构呈现出以Chinese Acad Sci(中国科学院,84篇)、Tsinghua Univ(清华大学,76篇)、Natl Univ Singapore(新加坡国立大学,39篇)、China Univ Min & Technol(中国矿业大学,36篇)、Univ Calif Berkele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34篇)等为研究中心的明显研究群落,并且群落内部和群落之间合作密切。就整体而言,从发文量来看,中国研究机构表现突出,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中国占据7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从机构类型来看,WOS能源安全研究以重点院校为研究中坚力量,部分科研机构参与;从机构合作情况来看,地域临近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合作明显。

对比图4和图5可以看出,第一,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研究优势更为明显,占据重要地位;第二,能源安全研究多集中于研究院所和重点名校,是能源安全研究的主力军;第三,能源安全研究机构不仅有内部协作分工和地域相近合作的特点,而且表现出跨区域、跨国院校和机构合作的趋势。

2.2 高被引论文统计特征

2.2.1 国外能源安全基础知识研究情况

被引频次可以体现论文的质量、影响力,共同被引用频次越高的参考文献可以认为构成了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国外文献共被引进行分析,可获得图6所示的文献共被引图谱。

图6 WOS文献共被引时区图谱

从共被引共现网络来看,国外高被引文献的突发性检测显示,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6—2015年,其中,Sovacool B K等的文章《Indicators for energy security》是能源安全研究的奠基之作,引用量高达15 247。排名前6的突显高被引文献的主要内容有:

(1) Winzer C[14]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义——由能源供应链引起的或对其产生影响的威胁缺乏保护或适应。

(2) Kruyt B等[15]区分了与能源的可用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可接受性相关的能源安全的四个维度,并根据这一分类对能源安全指标进行了分类。

(3) Ang B W等[16]指出能源安全的定义具有背景性和动态性,且能源安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等方面。

(4) Sovacool B K[17]提出从可用性、可负担性、技术发展、可持续性和监管5个方面的320个简单指标和52个复杂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各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的概念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多义性的。这个概念有很多可能的含义。

(5) Chester L等[18]指出能源安全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描述,并根据所适用的国家、时间框架或能源来源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6) Vivoda V[19]建立了一个能源安全评估工具用以评估个别国家或地区能源安全系统,能源安全维度考虑了各国能源安全和政策的大量数量和质量属性,既包括传统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包括如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新因素。

由此可见,对能源安全的内涵的理解与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国外文献研究中的重点和早期关注的核心内容。

2.2.2 国内能源安全基础知识研究情况

尽管无法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中文文献的共被引网络时区图谱,但是基于“被引次数可以客观反映学术论文总体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和作用”这一假设,高被引论文和发表时间较早文献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内能源安全领域研究的基础知识点。表1列出了国内能源安全研究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

表1 CNKI高频被引论文

从高被引前10的研究文献来看,高被引文献作者之间缺少合作。《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是最早提出碳中和概念并对能源安全和低碳经济进行研究的奠基之作。付允等[20]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发展方向、节能减排发展方式和碳中和技术发展方法。江泽民[21]阐述了节约优先长期战略、一次能源开发利用和发展先进电力系统等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李胜和陈晓春[22]提出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低碳化。张文木[23]指出能源安全是一个直接与能源供求比紧密相关的概念,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应当是处于开放体系中并与世界相互依存的概念。张雷[24]指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数量安全)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质量安全)两个有机部分组成。谷树忠等[25]认为,资源安全研究应包括资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及预警系统、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分析和资源安全战略等内容。张宇燕和管清友[26]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国际石油市场以及油价波动问题,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归结为价格波动风险和可获得性风险。王礼茂和郎一环[27]重点回顾了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管清友和何帆[28]研究得出中国能源安全应包含可获得性、价格波动、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四重含义,在可接受价格水平下重点保证油气资源稳定供应是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首要目标。刘新华和秦仪[29]指出,根据中国石油的现状中国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制订石油安全战略以确保石油安全。

由此可见,中国学者的早期文献主要基于能源内涵的理解、能源安全观的演变、中国能源安全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分析,为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各种视角的研究开阔了视野,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国内外能源安全基础知识研究对比

对比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的基础知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早期对能源安全的研究各有侧重。国外研究起步时间较早,侧重于对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发达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能源安全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演进方面,侧重于分析总结和延伸能源安全观的演变,重点关注中国能源安全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化环境下中国能源安全应当何去何从等方面。

3 能源安全研究热点与趋势

3.1 能源安全研究热点分析

3.1.1 国内能源安全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追踪提取到在能源安全研究中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借助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Keyword”,得到图7所示1996—2020年能源安全研究关键词主题路径知识图谱。其中,Modularity Q(模块度)大于0.3、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大于0.5时,说明聚类是合理的。

由关键词聚类图谱(图7)可看出,“能源安全、石油安全战略、石油安全、能源外交、煤炭企业”是国内最为突出的研究热点。

图7 CNKI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根据研究内容的相近度,对形成的主要聚类以及各节点的高频关键词整理后(表2)得到,国内对于能源安全研究重点关注4个方面。

表2 国内能源安全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15)

(1) 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安全。基于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转型成为确保能源安全的大趋势,围绕能源转型制定相应能源战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根据表2可知,聚类#0的高频关键词有: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粮食安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能源革命等。

(2) 确保石油安全的战略行动。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不断探索和实施石油安全战略,包括提高战略石油储备和储采比、发展新能源、与俄罗斯石油大国保持密切合作、鼓励发展生物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聚类#1和#2包括的高频关键词有:石油安全、俄罗斯、中国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石油储备等。

(3) 确保能源安全的中国行动。包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能源互联网、完善能源法等。聚类#3的高频关键词有:能源合作、能源外交、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天然气等。

(4) 以煤炭企业为代表的安全生产和供应实践。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能源安全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供应对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聚类#4的高频关键词有: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石油企业、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等。

3.1.2 国外能源安全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获得国外能源安全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对所呈现的各节点的高频关键词按研究内容的相近度进行划分得到4个区域,如图8所示。

图8 WOS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由WOS关键词聚类得到12个重点聚类(图8),“energy security(能源安全)、life cycle assessment (全生命周期管理)、behavior(行为)、lithium ions battery(锂离子电池)、optimization(优化)”等是国外最为突出的研究热点。对聚类进行整理后得到,国外对于能源安全研究重点关注3个方面。

(1)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聚类#0)。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促进了各国在提高能源多样性方面做技术革新和改进,推动了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表3,高频关键词有:energy security、climate change、renewable energy、power、sustainability、technology、natural gas等。

表3 WOS能源安全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70)

(2) 能源多样化选择和管理(聚类#1、#3、#4、#9)。通过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发展生物燃料、锂离子电池等,对能源体系内部及外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进行整合与优化。高频关键词有:life cycle assessment、biofuel、management、electric vehicle、oil等。

(3) 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对立与统一(聚类#5、#7、#8、#10)。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和降低碳排放背景下,控制和约束能源消费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艰难决策。学者们围绕三者关系,进行了模型构建和优化研究。高频关键词有:optimization、model、emission、consumption、ecology等。

3.1.3 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热点对比

国内外能源安全的研究热点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侧重的方面。相同之处在于,都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关系、确保能源安全的大国行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安全等。但在具体的研究中仍存在以下差异:

(1) 国内学者基于我国国情,紧跟国内最新政策,围绕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互联网建设”做了大量分析研究,为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建言献策;而国外研究文献关注范围不仅限于中国,还包括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和供应大国,国际横向比较的研究较多。

(2) 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国内学者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两大方面,研究如何实现国内能源转型;而国外研究突出能源系统的整合,从能源多样性出发提出发展多能互补模式、大力开发页岩气等新型能源。

(3)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能源安全治理的大国具体行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能源安全研究着重于全球合作共同治理,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着重于研究如何降低能源安全风险。由于研究立场的不同,导致国内外在能源外交方面的合作意愿区别较大。

3.2 前沿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对突现词的提取,可以识别出该学科领域的近期及未来的研究趋势。突现词是指某段时间内突然出现并热度急剧上升的关键词。为研究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关键词作为节点,得到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前沿演化趋势。

3.2.1 国内能源安全前沿趋势

从2013年开始,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相关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现波动式回落,但在前沿的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成果。

图9是经整理后的国内能源安全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图中每个小格对应一个年份,Begin表示相应关键词突现的起始年,End表示结束年。

图9 CNKI能源安全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1) 基于对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黄金10年的考虑,并依据能源安全学术发展情况、学术成果数量和研究深度,将国内能源安全研究前沿分为3个阶段:1996—2001年,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世界石油市场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2002—2012年,以安全战略、石油企业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2013—2020年,以安全管理、天然气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

(2) 根据对突现词的提取可知,当前处于第三阶段,共出现了7个最新研究前沿,分别为:“全球能源治理、全球治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互联网、能源革命、一带一路、天然气”。

(3) 在当前阶段研究前沿中,“一带一路”“能源革命”和“全球治理”的突现强度最大,其数值分别达到7.788、7.093和5.590,从2015年持续至今均为研究前沿,说明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持续性的追踪研究。作为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推动实现能源革命,建设“一带一路”为能源安全探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不仅体现出中国为世界能源安全做出的努力,同时也为世界能源安全提供优化方案。

3.2.2 国外能源安全前沿趋势

图10是经整理后的国外能源安全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10 WOS能源安全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1) 依据国外能源安全学术发展情况、学术成果数量和研究深度,大致可以将国外能源安全研究前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96—2008年以hydrogen、carbon、energy policy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2009—2015年以russia、biofuel、technology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2016—2020年以electric vechicle、co2emission、strategy等为研究前沿的阶段。

(2) 根据对突现词的提取,当前处于第三阶段,近5年来国外能源安全研究延续至今的前沿议题共9个,包括electric vechicle、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uncertainty、energy storage、politics、framework、co2emission、strategy等。

(3) 在当前阶段的研究前沿中,“strategy、economic growth”和“energy storage”的突现强度最大,其数值分别达到11.638、9.037和8.462。能源安全贯穿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证各国经济稳定增长,不仅需要能源可靠和可持续性作为基础支持,更需要各国严格落实能源安全政策,在增加燃料的多样性和减缓化石资源的消耗方面做出更多现实行动。

3.2.3 国内外能源安全前沿趋势对比

国内外能源安全在研究前沿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近几年的前沿研究,主要关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4个领域,即能源革命、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能源互联网建设;而国外的前沿研究,则侧重于着眼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应对能源安全挑战,实现能源安全优化调整。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发文时间、作者和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对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

(1) 在发文基础特征方面,国内外能源安全研究整体上经历了初步萌芽、快速发展和波动回落3个阶段;就发文作者和机构而言,国内和国际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并且国内作者和国内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及团队合作整体情况都明显优于国外。

(2) 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侧重于能源安全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且研究对象主要为发达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而国内主要侧重于能源安全观的演变分析,重点关注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分析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能源安全的应对策略。

(3) 在研究热点方面,国内外都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关系、能源安全方面的大国行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安全等,但各自侧重的方面存在差异:一是国外关注范围更广,且横向对比分析较国内更多;二是国内提倡全球合作、共同治理,而国际社会在合作意愿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在研究前沿方面,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问题差异较大。国内学者近年来较为关注的是“全球治理、全球能源治理、能源互联网、能源革命、一带一路、天然气”,不仅是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的前沿;而国外的前沿研究则侧重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应对全球能源安全挑战,实现能源安全优化调整。

综上分析,能源安全问题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已经从过去关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安全供应和保障,逐渐向适应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大国行动和战略探索转变。因此,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诸如加快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加大电动汽车普及率、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安全优化方案开展可行性论证,为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和大国合作行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