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雄安新区|瞭望丨“华北明珠”变身记

2023-10-27 10:07 雄安新区官网  主页 > 关注 > 首都圈 > 雄安新区 >

打印 放大 缩小


栏头点睛:大国  雄安新区
署书:胡正钧(国土名片网栏目首席署书)
导读:国土名片网编研员芬儿、侯水生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盧




瞭望丨“华北明珠”变身记

  着眼全局,雄安新区实施“百淀联通”工程,拆除阻水堤埝,疏浚水流通道,扩增淀泊水面,让白洋淀的水通起来、动起来

  ◇为持续保护野生动物,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九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将白洋淀湿地全域列为禁猎区、全年列为禁猎期,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扰

白洋淀旅游码头(2023年6月1日摄)。朱旭东 摄

  白洋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这里上承九河、下通渤海,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白洋淀生态修复治理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鸟类天堂”美景重现。

  全流域“一盘棋”治理

  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秋日的白洋淀淀阔水清,一派华北水乡迷人景象。

  很难想象,前些年这里曾是“垃圾围湖、污水横流”的景象:上游工业污水、淀区群众生活污水直排,处于“九河下梢”的白洋淀成为纳污之地。在位于淀区深处的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庄子村,村民赵雁林回忆,一些河段水面一度呈“酱油色”,气味刺鼻难闻。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为根治污染,当地开展全流域“一盘棋”治理,“控源、截污、治河”一体化推进。

  改善白洋淀水质,关键是把住“入口关”。白洋淀上游河流,流经河北保定等地。近年来,河北对白洋淀上游原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数十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据不完全统计,上游已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三万余家,封堵入河排污口2000多个,河道内大量垃圾杂物得到清运处理。

  毗邻雄安的保定市高阳县是著名纺织之乡,有纺织企业4000多家。“企业的印染废水经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指标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可用于染厂回用、环城水系、农田灌溉、城市绿化和街道喷洒。”保定市生态环境局高阳县分局副局长李旭辉说。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改善白洋淀水质的重要手段。河北设立沿淀化肥农药禁施区,淀区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100多个淀边村、淀中村实施“一村一策”专项整治,积攒多年的垃圾得到清运处理,农户下水口全部接入管网,污水统一处理后导排到淀外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整治河道、净化水质,让白洋淀重现碧水清波。保定高标准规划实施环城水系项目,对黄花沟、府河、一亩泉河、护城河等8条河流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建成集水清、河畅、景美、宜游等特征于一体的生态环城水系。

  位于白洋淀西部的府河河口湿地,是府河、漕河、瀑河三条河流交汇入淀的地方。治理前,这里是“人进水退”的农田和鱼塘。如今,当地采取“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近自然水质净化工艺,就像在河口加装了“滤芯”,入淀水质净化程度明显提升。

  “一盘棋”治理,为淀上人家带来新生活。安新县王家寨村四面环水,是白洋淀唯一不通陆路的纯水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现在水面宽了、水清了,鱼和鸟也多了,王家寨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淀中翡翠”。

  生态补水 百淀联通

  从高空俯瞰白洋淀,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数千条沟壕水道纵横。

  过去,一些淀泊相对“孤立”,与其他区域水路不畅、水流缓慢。一些淀中村周边到处是鱼塘,围堤围埝、进村道路把水面分割得支离破碎,容易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着眼全局,雄安新区实施“百淀联通”工程,拆除阻水堤埝,疏浚水流通道,扩增淀泊水面,让白洋淀的水通起来、动起来。

  2019年以来,河北治理鱼塘560多个,拆除围堤围埝约230公里,清除污染底泥1194万立方米,增强水系连通性和淀区水动力,减少淀区内源污染。

  烧车淀,是白洋淀143个淀泊中面积第二大的淀泊。通过将淀内淤塞区域和南部淀区道路阻隔拆除,实现了水力连通、大小不同的淀泊相连,水面更加宽阔。

  约占白洋淀面积1/7的藻苲淀,原来是相对“孤立”的。通过水系疏通工程,这里与主淀区实现水脉联通,淀水一路向东汇入大淀。

  过去,白洋淀上游一些河流断流,一些淀区曾出现“干淀”现象。近年来,河北统筹黄河水、长江水和上游水库水,为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2018年以来累计补水40多亿立方米,淀区面积明显扩大,“水动力”显著增强。

  为全天候监测白洋淀水质,雄安新区利用无人监测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构建“天地淀一体化”智慧监测系统,使技术人员更快、更准确识别污染物。

  “经过系统治理,目前,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青头潜鸭携带幼鸟在白洋淀觅食嬉戏的画面,多次出现在一些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

  青头潜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它们选择在此安家育雏,用翅膀为白洋淀的生态治理修复成果“投票”。

  为持续保护野生动物,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九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将白洋淀湿地全域列为禁猎区、全年列为禁猎期,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干扰。

  此外,雄安新区采取“政府+民间协会+志愿者”管理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爱鸟护鸟行动。

  “白洋淀鸟类资源呈现出种类增多、数量增大的明显趋势。特别是珍稀鸟类的出现,印证着白洋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的显著提升。”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永昌说。

  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将白洋淀当做栖息歇脚的驿站和繁衍生息的家园。目前,雄安新区已监测到野生鸟类26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54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中华鳑鲏鱼在全淀分布,青鳉、银鱼等“土著”鱼类重现。

  “现在,村民们更加珍惜白洋淀生态治理修复的成果。人、水、鸟、鱼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正在逐步形成。”安新县赵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文祥说。(记者张涛 齐雷杰)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