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铁道兵瑰宝|笔底生花阅天香:铁道兵画家李建设牡丹绘画赏析

2023-02-07 13:26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  主页 > 大国红 > 铁道兵精神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铁道兵瑰宝(栏头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天下口碑数据库小编芬儿插播点睛导读




原标题:笔底生花阅天香牡丹绘画赏析

2018-01-24 11:56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铁道兵牡丹建设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的美称,自古以来,牡丹就以它特有的气质与风韵在众香国里风华绝代、独领风骚,吸引着无数的艺术家为其倾尽翰墨,洒尽丹青。在画家们的演绎之下,她们有的苍劲厚重,有的飘逸幽静,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可谓是千姿百态,既有着内敛的温存,也有着绽放的激情,更有着大雅之美,演绎着国色天香、富贵祥和的氛围。 虽然历代画家中热衷描摹牡丹者如恒河沙数,但是能真正登堂入室者却寥若晨星,因此自古就有 “画牡丹最易近俗”之说。而李建设却无疑属于能够抓住牡丹的独特神韵,把自身的人生况味和艺术探索融为一体,领一时风气之先,在漫长的牡丹画长廊中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杰出人物。

李建设笔下的牡丹,画工精美,有着极强的观赏性。既重形又重神,神形交融,求娇艳而避妖艳,俏而不俗,艳而不媚,花朵浓艳秀丽,层次分明;花蕊生动逼真,鲜活丰满;枝杆挺拔茁壮、曲直遒劲;花叶浓淡相间,疏密有致;花根苍劲厚实,生机盎然。他的牡丹花画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都突出“动感”,达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嗅之以香,触之以动”之美妙的艺术境界。

在冬日里一个暖阳入怀的上午,我们坐在他的画室,品着浓浓的香茗,和李建设一起掀开了他的艺术人生的长卷,侃侃而谈。

春风起处葩吐蕊

1960年,李建设出生在河南灵宝,这方南依秦岭,北濒黄河的热土,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和发祥地之一。再加上位于古代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这里的故事十分神奇,这其中就有老子骑青牛而出函谷关的传说和“楼船下益州”吞了东吴的西晋著名军事家王濬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让小建设从小就喜欢上了连环画和小人书,浓厚的艺术兴趣让他从七八岁时起,就喜欢上了写写画画。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绘画方面的书,于是,小人书和年画就成了他的最爱。每逢出了新年画,他就要缠着大人给买回来,买回来后贴在墙上反复临摹,一画就是多半天。

没有纸,就到处找,破报纸、废纸片,逮着就捡,捡回来整整齐齐压好,这种情况直到他十二三岁才有了改善。由于父亲在建设部门工作,经常出去干活,在工地上给他捡回好多水泥袋子,他开始把水泥袋子里面干净的那几层收集起来画画。

没有老师,他就照着年画和小人书学。后来上了中学,美术老师孟振中和县文化馆的李天英老师成了他进入艺术殿堂的启蒙老师。两位老师在河南省美术界都很有名气,他也算是开始在艺术上正式入门,有了专业人员的指导,比较系统地了解美术知识和绘画技法。

由于喜欢上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孟老师总带着他去写生,从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寻找灵感,汲取天地之间的养分,让自己在艺术之路上矫健前行。在写生时,孟老师把一些诸如:“画山难画树”、“山石难画面”等绘画口诀告诉了他,李建设听了,就总是去画树,专画石头面,刻苦的练习,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能攻难关的性格,这也让他日后受益匪浅。在写生中,他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这让他的美术创作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2岁时,李建设就在省杂志上发表美术作品,并参加画展。荣誉给了他进取的动力,自那时起,每天晚上十二点前入睡成了他的奢侈待遇,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创作。同时,他对美术的痴爱程度一发而不可收,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的画越画越好,年纪虽小却在当时的县里就已经很有名气。

风华正茂蕴生机

1977年,部队来灵宝招收美术创作的文艺兵,县里便向部队推荐了他。在部队里,李建设不仅画国画,还学习画版画,很快就成了文艺骨干,他创作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海报、幻灯片相继在全军获奖。这让他在青海省美术界也有了一席之地,作为铁道兵代表,经常参加省和部队的活动。

铁道兵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从1948年诞生到1984年撤销并入铁道部,历经35年的风风雨雨,从战争年代,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志在四方,艰苦奋斗,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血汗洒遍神州地,经纬铺向彩云间,在人民军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叶剑英元帅的题词,精辟地概括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形成的“铁道兵精神”。而战斗在青藏高原的铁道兵指战员更能诠释这种精神的伟大。为了表现这种精神,他把昆仑山风雪和铁道兵生活融为一体,创作了《风雪飘飘》《高原岁月》《盐湖筑路》《东方欲晓》等一系列反映铁道兵战天斗地、以苦为乐的精神绘画作品,在全军、全国、全省的美展中屡获大奖。其中作品《东方欲晓》和《高原春》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84年铁道兵撤销并入铁道部,李建设也于1986年转业到地方,在洛阳书画院专门从事美术创作。就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在画山水人物的同时,受“牡丹之乡”的影响,被牡丹大气、富贵的精神所感染,喜欢上了画牡丹。这雍容典雅的“花中之王”,深深地吸引着他。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带着几个年轻的同事去牡丹园写生,后来干脆长驻牡丹园,认真观察牡丹的生长规律,枝叶干的特点和花卉的颜色形状,冬天画干、春天画芽、夏日秋天画花,越画越来劲儿,越画越有情趣。

李建设渐渐地从牡丹的绘画创作中,悟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首先是稳定均衡: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硕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为其特征。因此在布局上讲究变化的同时,还要给人以稳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横倚时不宜头重脚轻,也要避免左右对称。在布局时,除了注意干枝和花叶的均衡外,可利用墨色的浓淡或配以石块造型,达到均衡画面重心的目的;还要花叶互衬:红花虽好,仍需绿叶扶持。作画时利用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形态,也要考虑色彩关系。如果浅色花头(白、黄、粉绿等)不以深色叶子衬托,则花形轮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头周围衬叶过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样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时必须注意花和叶的色彩关系。气势贯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表现花、叶为主。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气势的贯穿较容易。所以画牡丹,不论画面的大小和构图的简繁,都要理顺花、叶、茎、干的来龙去脉,注意整个画面气势的贯穿;以少胜多:画面虽小,但笔墨精练,观后意犹未尽。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达到此种境界,除画家的笔墨素养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画一花一蕾的同时,可在主体花的后侧画些枝叶等伸向画外,或在色彩处理上,把后侧枝干等画得淡些,形成第二层次,以至消失为空白,产生笔墨形色虽尽,而画外仍有花的效果;疏密虚实:画面上花、叶稀疏而均匀,则感松散无中心。布局过密,满纸花叶,不留空白,又显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间,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才能恰到好处。画面的虚实处理同样重要,笔墨形色处为实,画面空白处为虚。近者墨色浓重处为实,远者墨色清淡处为虚。这样既可使画面有空灵感,虚处又能留给观赏者以无限的遐想。用笔墨捕捉动感,以神韵定格笔墨。无论是群芳争艳、春意盎然的大写意,还是一枝独秀、风骨遒劲的小特写,无不蕴含着春的生机,流淌着花的神韵——或婀娜多姿,或风姿绰约;或五彩缤纷,或姹紫嫣红;或雍容华贵……

就这样,二十年来,李建设踏遍了洛阳的牡丹园。工笔、写意一起招呼,写生手稿堆得有几米高,牡丹园中,到处留有他的足迹,洒下他的汗水。渐渐地,牡丹的形象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是烂熟于心,一提笔,就能生动地画出牡丹生动的姿容。

天姿卓绝香凝露

他笔下的牡丹绝少抑郁萎顿,始终赋予笔下的花之精灵积极向上的意义。他的画始终充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氤氲着鲜活灵动的血脉。他的画有《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绿牡丹,有《天姿卓绝》的蓝牡丹,《冰清玉洁》的白牡丹,这些牡丹品种都非常少,硬是让他全睹了芳容,为了更好地把这花之精灵表现在作品中,他反复琢磨,耐心实践,力求把色彩掌握到得心应手,做到艳而不俗,雅俗共赏。

为了画好牡丹,1996年李建设专程来到北京画院,在王文芳工作室一画就是两年。王文芳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其美术思想讲求“三美”,把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笔墨美作为衡量好作品的标准,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同时绘画水平也提高很快。

李建设的牡丹画,完全没有那种俗气之感,而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笔下的牡丹,仿佛长生乡野,在农民的小院里、篱笆边,或是山坡上、田角落,蓬蓬勃勃,笑迎春风;不是忸怩作态,自恃娇贵,非庙堂不开,而是不拘场合,自然绽放,率性本真,展现色彩之美、形态之美、生命之美。不是在人工的百般呵护、宠爱下长成,富贵而弱不禁风,而是经历了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后,向世间吐蕊怒放,华丽而英姿飒爽。

李建设还把版画技法融入到牡丹花的创作中,他继承了美术史上牡丹大师的艺术成果。他的牡丹花团锦簇,艳而不俗,用笔老辣,用墨大胆讲究,施色明快,充分展示出牡丹的国色天香、富贵吉祥。《芳菲祥瑞》《繁华昌盛》《贵紫娇红》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国色为邻动京畿

2011年7月,他的作品《国艳春融》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画展”中获一等奖并被收藏。这幅作品,艳而不俗,技法、色彩、笔墨独树一帜,疏密有致,用笔准确有力,色彩浓淡相宜,叶肥花艳,姿态万芳。分明是浓妆艳抹,富丽华彩,但却又透露出无限的清新淡雅,简约大气,更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厚重感,看出了花儿顽强的生命力,和傲视严寒冰雪后的风骨。立于画前,让人心情舒爽,而又心态平静,驻足之处,隐隐飘起花香来,沁人心肺。这之前,牡丹作品参展获奖的极少,被认可的更少,这幅作品奠定了李建设牡丹画创作的新开端,也让他的牡丹画在中国画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建设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追索,也让他有了太多的荣誉,24岁加入中国版画家协会,成为最年轻的版画家;28岁进入了中国美协,也是公认的最年轻的美术家。作品也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所收藏。

2015年9月18日,他的作品《最赏春浓》《天香富贵》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庆祝中泰建交四十周年暨诗琳通公主殿下六十寿辰 中国书画慈善展览”中展出并出售(每幅100万泰铢,约合2.8万美元),其所得献与诗琳通公主殿下之泰国红十字会。泰国文化部长亲自与他交谈,称赞他“用牡丹画作为纽带,连接了泰中两国的友谊”。

他用一支如花妙笔,描绘着牡丹明丽清新的生命情态,点染着牡丹典雅高贵的灵魂。著名美术评论家黄丹麾评论道:“他的作品格物致知,由推究自然物象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哲学反思,由自然的山水、花鸟顿悟出人生的境界和艺术理念,是一位学问型的国画家。”

古往今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审美感受与智慧去领悟大自然的深沉意蕴,去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创造和培育出中国画这株东方古老的艺术奇葩。几十年来,李建设把艺术探索的触角伸向牡丹之乡,一边从那片高天厚土中汲取艺术表现和精神养分,一边把这种养分酿成民族钢健之魂的华彩乐章。进而升华为,民族魂魄的象征。这种认识不仅仅超越了艺术风格和单纯的学术意义,而是一个满怀社会责任感的画家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对他所提出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在此,我们也祝愿李建设在艺术之路上融笔墨于心灵,创作出更多的精美的牡丹画作,谱写出自然界更加动人的乐章。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