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八一之子|王树元: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铁道兵

2023-08-01 11:44 参考网-红岩春秋杂志  主页 > 大国红 > 铁道兵精神 >

打印 放大 缩小







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铁道兵

 
红岩春秋杂志 2022年7期 

 

王树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在接收东北的同时也接管了铁路。由于战争破坏,铁路设施损毁严重,东北交通运输处于瘫痪状态。为此,我军组建了武装护路部队,以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成立护路军

我军进入东北初期,国民党特务、土匪和东北先遣军、光复军等反动组织不断对我铁路运输线大肆破坏,致使撞车、翻车、脱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面对严峻局势,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10月开始组建铁路护路军,执行武装护路和协助接管铁路的任务。郭维城任护路军司令员,尹诗炎任副司令员。

当时铁路秩序混乱,大的车站一天也开不出一列车。除了因为当时我军负责军运的干部和战士不懂铁路规章制度外,还在于外有土匪、内有潜藏的敌特,对铁路线、通信设施肆意破坏,给铁路运输造成严重损失。

对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于1946年7月颁发了《铁道运输暂行条例》,总结了解放区铁路军运工作的经验,明确了军事运输的定义、地位和办理的基本办法,还对军事运输办理机关、权限、军运手续、装载标准及军运纪律等方面作了规定。

6月,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正式成立,苏进任司令员兼驻中长铁路军事总代表,王光文、张鹤鸣任副司令员。同年秋,东满、西满及绥化地区的护路队,归属铁道司令部领导。护路队以营、连为单位,分布在铁路沿线守护车站、桥梁、隧道等重要建筑,保障铁路安全畅通,并配合铁路员工突击抢修铁路、桥梁。12月,铁道司令部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下辖东满护路军司令部、西满护路军司令部,有7个步兵团、1个回民支队、1个装甲列车大队。

1947年2月,中部护路军司令部成立,下辖第1、2、3团,驻哈尔滨。张鹤鸣任中部护路军司令员,中长铁路哈尔滨军事代表刘居英兼任政委,徐斌任参谋长。接着,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成立,阎九祥任代司令员,郭延林任副政委,司令部驻梅河口。

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在长春至沈阳段和沈阳至吉林段铁路两侧地区发动夏季攻势,歼敌8万余人。随后,东北民主联军又集结9个纵队的兵力发动秋季攻势,攻克城市15座。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对东北铁路、桥梁等设施进行疯狂破坏。

8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东北民主联军撤销东、西、南满和中部护路军司令部以及装甲列车大队。护路军直辖7个团,总兵力达8500人,分布于东、西、南、北满约5000公里的铁路线上。在东北军区总部和东北铁路总局党委领导下,护路军胜利完成了护路、维持铁路沿线一带治安及剿匪任务。

组建铁道纵队

1948年2月,经东北铁路总局党委决定,东北军区批准,护路军第6、7团改编为铁道兵团第1团,第4、5团改编为铁道兵团第2团。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意图和东北各线铁路破坏情况,铁道兵团第1团配合齐齐哈尔铁路局工程处,完成了郑家屯至西阜新间的铁路抢修任务。铁道兵团第2团从4月中旬投入吉长线的抢修工作,完成了孤店子至兴隆山间线路修复与通信架设,并修复了饮马河大桥,使铁路进一步延伸至距敌人占领的长春仅10公里。

7月,为支援部队作战,保障重武器和军用物资及时运到前线,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铁路各站段1200名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建东北人民解放軍铁道纵队。黄逸峰任司令员,苏进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何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武可久兼任纵队总工程师。

7月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成立大会在护路军3团驻地哈尔滨市南岗极乐寺塔院大灵堂召开。东北军区副政委罗荣桓发表讲话后,苏进宣布了关于组成铁道纵队编制序列及干部配备的命令。

铁道纵队机关由护路军总部和牡丹江军区机关部分人员组成,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供给部、卫生部、宣传部。纵队下辖4个支队、1个汽车大队,总兵力1.9万人。

其中,纵队第1支队由护路军铁道第1团、嫩江军区独立第3团及226名铁路员工组成,共4309人。第2支队由护路军铁道第2团、吉林军区独立第6团及221名铁路员工组成,共3407人。第3支队由护路军步兵第3团5个连、辽吉军区独立第3团2个营、牡丹江军区1个营及241名铁路员工组成,共3611人。第4支队由护路军步兵第1团3个连、辽吉军区独立第3团1个营、吉林军区独立第6团5个连、护路军梅河口指挥部2个大队及145名铁路员工组成,共3996人。支队下设线路和桥梁团。

7月中旬,罗荣桓亲临纵队机关视察。他说,这是我军建军20年来创建的一支新兵种,标志着我军向现代化迈进。

突击抢修铁路

铁道纵队成立后,做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保障大部队调动、粮食和弹药补给以及特种兵部队装备顺利运往前线,铁道纵队根据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意图,兵分四路,突击抢修锦州、沈阳、长春三个方向被破坏的铁路。第1支队沿新(立屯)义(县)线抢修,第2支队沿吉(林)长(春)线、第3支队沿哈(尔滨)长(春)线同时向长春方向抢修,第4支队于梅河口一带待命。

辽沈决战时,为支援部队攻打锦州,第1支队迅速抢修大(虎山)郑(家屯)线后,又冒着敌机轰炸和国民党军不断袭扰的危险,抢修西阜新至清河门段34公里线路和13座桥梁。其间,第1支队被敌人困在了锦州附近。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指战员们边修路边与敌人作战。他们日夜突击、艰苦奋战,最终将铁路延伸至锦州前沿。

抢修期间,第1支队还协助组织运送了64次军列,将集结在东线和四平等地的作战部队和军用辎重安全、迅速地运到了锦州前线。辽沈战役后,他们随大军投入到平津战役的铁路修复中。

1948年9月初,为支援部队围困长春守敌,铁道纵队第2支队重点突击抢修吉林松花江大桥、土门岭隧道及各段线路。抢修后,火车可由哈尔滨经吉林直达长春市郊。

第2支队桥梁团主要担负各种桥梁的抢修任务,首先抢修的是吉林大桥。这座桥被炸坏了两孔,桥梁架断的断、歪的歪,修复难度大。当时,机械工、铆工等技术人员缺乏,来自哈尔滨车辆厂的技术骨干杨增田和金志纯,曾参与修复佳木斯松花江铁路大桥,主动担负起技术指导的重担。他们和战友来到现场,共同研究修复细节,人多工具少,就发动群众自制工具;没有量具,就照着样子画。为了早日修好吉林大桥,攻打困守在长春的国民党军,他们没有分工,撂下钳子又拿起大锤,不分昼夜地工作,最终完成任务。

沈阳解放前夕,第2支队奉命抢修彰武段铁路和桥梁。战士们绕过沈阳,急行军几天几夜来到彰武,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彰武段铁路的修复,为解放沈阳做好了战略物资的运输准备。

第3支队是沿哈长线向长春方向抢修线路和修复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这是铁道纵队成立后第一次修桥。该桥全长987米,是哈长线重点工程。這项工程浩大,时间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技术人员在现场爬上爬下,仔细勘测,选定架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构成草图后,又对桥梁各部位尺寸进行了校对。

1948年8月1日,在数千名指战员、哈尔滨铁路车辆厂技术人员、铁路各工务段员工、支前民工和苏联第5工程列车队150名员工的配合下,修复工程正式开始。时值盛夏,雨水频现,加上缺少原材料,给修桥带来诸多不利。经过研究,部队决定先铺设铁路便线,抢卸架桥砂石、水泥、枕木、钢轨等料具,打捞沉入江中的残梁,修补灌筑桥墩,铺设浮桥。部队在桥的两端搭起帐篷,缺少篷布,就用树枝、蒿草等代替。由于国民党飞机常来轰炸,抢修工程多在夜间进行。雨天敌机不出动,指战员们就冒雨奋战。

秋季夜晚凉气袭人,战士们在冰凉的水里打桩、搭脚手架。木桩不够,他们就将搜集的断电线杆和断钢轨打进去作为桥墩基础;电焊条缺少,他们就到附近被炸毁的老桥搜集废电线,处理后使用。哈尔滨铁路车辆厂为部队制造了中国第一台80吨的架桥机,这台架桥机在架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84个昼夜的突击抢修,10月23日,哈长线陶赖昭松花江大桥竣工,24日恢复通车。陈云在通车典礼上说:“陶赖昭松花江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第4支队前身是回民支队,战斗在南满,在沈(阳)吉(林)线上协助铁路员工修复梅河口一带铁路。进入前线阵地后,第4支队接受了辽宁清原到沈阳一带铁路沿线的抢修任务。这段铁路被敌人毁坏严重,为早日恢复交通,铁道兵战士昼夜不息地修筑路基、摆枕木、铺钢轨。敌人对铁路沿线进行分段破坏,战士们抢修完一段后,经常急行军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再抢修另一段。困了,支起帐篷就是宿营地;饿了,抓几把炒面对付。他们日夜奋战,连续抢修,将铁路延伸至锦州前沿。

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在抢修的铁路线上共开行军列631列,运送兵员20余万人、作战物资586830吨,出色完成了辽沈战役时的铁路运输保障任务,为铁道兵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页,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沈战役期间,铁道兵先后抢通大郑线、新义线、锦古线、哈长线,有力地支援了锦州战役和整个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后,铁道兵挺进山海关,抢修北宁铁路,用19个昼夜抢通滦河铁路大桥,为平津战役铺平道路;继而修通津浦、平汉铁路,支援解放军渡江南下作战,为渡江战役赢得了时间。

随后,在我军进军西北、追歼残敌、解放全国的战斗中,铁道兵和广大铁路员工、支前民工一起,相继抢修了陇海、粤汉、湘桂、浙赣、南北同蒲等铁路干线,使破烂不堪、陷于瘫痪的8000余公里铁路恢复通车,不仅保障了战时运输的畅通,而且为战后全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铁道兵奉命入朝执行铁路抢修任务。

在千里铁道线上,指战员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在前进抢修、反轰炸抢修和粉碎“绞杀战”等战斗中,和朝鲜军民协同作战,攻难克险,战胜了敌人的空中优势,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使朝鲜的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的107公里延长到1953年7月停战前的1382公里。同时新建铁路213公里,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保障任务。

1953年9月9日,根据国防建设和铁路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道兵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先后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通霍、兖石等52条铁路干支线,计1.2万公里,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这支队伍涌现了“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等楷模人物,有8300余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毛泽东先后九次接见铁道兵官兵。1949年8月,他为《铁军报》题写报名;1953年12月,又为《铁道兵报》题写报名。周恩来也多次接见铁道兵英雄模范代表,曾兴致勃勃地高唱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

1984年1月,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后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成为我国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铁路、公路、地铁、房建等项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2018年7月3日,在铁道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铁建公司在哈尔滨极乐寺铁道纵队成立处立碑纪念。7月5日,铁道兵纪念园落成典礼暨铁道兵启航纪念塔揭幕仪式在松花江北岸举行,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光辉历史。

编辑/杨洋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