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访谈:构建“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

2019-03-29 01:46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主页 > 趣旨 > 我的国土 > 国土大湾区 > 湾区视野 >

打印 放大 缩小
构建“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访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
2019年03月22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潘玥斐字号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身份认同感;国家战略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一张新的建设宏图已经铺开。与此相伴,大湾区这一新的地理和人文概念得以产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人翁,“大湾区人”应如何构建身份认同感?围绕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为何会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大湾区人认同问题?

  安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首先需要凝聚人气。而聚集人气需要讲求手段和方式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广东可以在大湾区人认同方面展开前卫思考,采取新举措。大湾区建设既要考虑硬件建设,也要考虑软件建设。大湾区人不仅包括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九市的人,还应包括从其他地区和国外移居而来的人以及原籍在大湾区的广大华侨华人。如何让这些人逐步形成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同时又承认各自差别,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模式。要让所有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人有属地认同、情感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感,同时又允许各自特色的存在,形成既有多元文化、又有大湾区人认同的大湾区特色文化。身份认同效应可以吸引更多人才与资金参与大湾区建设。具有身份认同感的群体会更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大湾区建设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构建大湾区人身份认同感方面,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安然:第一,要让所有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人喜欢、认同这片沃土,愿意为之挥洒汗水。认同的第一层次是基本生活认同,简单地说,就是日常生活要便捷,让建设者们渐渐喜欢上当地饮食和生活习惯。形成这种最基本的属地认同后,要让引进的人才真正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而从生活满意上升到由衷喜欢,达成情感认同。

  第二,大湾区涵盖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九市,各地文化民俗不尽相同。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为外来建设者提供机会,在了解当地民情民生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喜欢当地的民风民情,将情感认同上升为社会认同。

  第三,让所有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人有机会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战略发展,以增强国家认同感。唯有如此,大湾区的建设者才能跟随国家战略,挖掘自身优势,为国家发展出力。大湾区人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将增强大湾区的软实力,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总之,构建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则衔接同等重要。相关部门对此要加以关注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记者 潘玥斐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