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红色瑰宝|张雅晶:平津解放前夕的潜伏故事

2024-01-10 22:15 《北京观察》杂志  主页 > 大国红 > 红色瑰宝史册 > 首都红瑰宝 >

打印 放大 缩小





 

平津解放前夕的潜伏故事
 
《北京观察》杂志 2011年8期 
 
张雅晶
 
平津解放前夕的潜伏故事
 
张雅晶
 
已届86岁高龄的南开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史奠基人之一的魏宏运教授学识渊博,学养深厚,为国内外史学家所敬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求学期间,魏宏运已经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为北平、天津顺利解放贡献了一份力量。
 
成立“革命青年联盟”
魏宏运的家乡在陕西长安魏寨,12岁时随父迁至西安,先后就读于师范附小、兴国中学。抗战胜利翌年,因自小受父亲影响而酷爱历史,又加之仰慕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魏宏运报考了辅仁大学历史系并被录取。
 
1946年至1948年,正是北平学生运动高涨时期,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反饥饿、反内战等爱国运动此起彼伏。魏宏运和同乡同学同室的哲学系童世杰(童凡)等进步学生组织起来,毅然投身到时代洪流之中。
 
1946年12月,美国兵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女学生沈崇,激起抗暴运动。在辅仁大学校园里,魏宏运和童世杰、郭丕霄、潘树仁等进步同学连夜书写大字报,翌日,他们冲破学校禁令,加入到了清华大学的抗暴游行队伍中。
 
沙滩北京大学红楼广场,是当时传播革命思想的中心地方,魏宏运多次去红楼广场听名家演讲,看大字报、扭秧歌、唱革命歌曲,那里的新思维给他留下了深刻烙记。他开始研读程始仁编译的《辩证法经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制历史观的发展》等进步书籍。
 
 
 
1949年前平津风貌
 
1947年,魏宏运的同学童世杰赴解放区几个月后,又奉冀热察城工部之命,回到北平开展地下工作,改名为童凡。通过童凡的介绍,魏宏运和岳麟章、李若谷、韩应民、韦江凡等人相识,他们志同道合,决议成立“革命青年联盟”。
 
关于“革命青年联盟”的称谓,韩应民介绍说:“魏宏运提出,‘革命青年联盟’这个名称,简称‘革青’,大家同意通过”,并选出岳麟章为“革青”负责人。童凡向冀热察城工部汇报了“革青”的情况,获冀热察区党委城工部主任王子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监委书记)的批准。后来“革青”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学院、美专、朝阳学院、南开大学、北洋大学等校先后建立了支部。北平几个中学,如汇文中学、四存中学、女子一中、女子三中也成立了一个联合支部,还在《华北日报》、《新民报》发展盟员。其中,魏宏运在辅仁大学和华北学院、南开大学发展了近20位盟员,后来魏宏运担任了“革青”南开大学支部书记一职。
 
转移“黑名单”人员
1948年,童凡通知魏宏运:城工部已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是地下工作,魏宏运的党员身份一直保密,结果,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宁姓女士,认为魏宏运思想进步,还曾多次约他谈话,启发他加入党的外围组织。
 
魏宏运善于思考,又机警谨慎、镇定从容,紧急状态之时也能晏然而若,具有一名潜伏者的特殊素质。地下工作复杂多变,魏宏运手边有众多马列主义书籍,他发现窗外面对高墙,是无人去的地方,便将书籍捆好,从后窗用绳子悬于窗外,以躲避特务的侦察和检查。
 
由于在校内积极开展进步活动,加之同寝室四人中,已有三人奔赴解放区等原因,魏宏运自然成为中统特务、北平师范大学刘毓贤的监视对象。刘毓贤指定辅仁大学国画系李维邦盯梢跟踪,定时汇报。而李维邦本是有正义感之人,加之魏宏运的启发帮助,李维邦反倒向刘毓贤编造假象,以示应付,实际上常为魏宏运他们开会来放哨。
 
 
 
据《北京革命史简明辞典(1919~1949)》所载,1948年,冀热察城工部决定建立冀热察城工部平津工作委员会,谷全一被任命为书记,鲁刚、岳麟章、魏宏运、王祖陶为委员,崔绍麟为秘书。同年11月补韩应民为委员,岳麟章为“革青”总书记,委员有李若谷、韩应民、魏宏运、韦江凡、陈正纬、王祖陶。
 
北平学生联合会为促进平津各大学同学间的广泛团结,增强革命意识,组织平津学生春季大联欢。魏宏运到沙滩北大民主广场听许德珩、樊弘、袁翰青演讲,还参加哀悼开封10万冤魂控诉大会。据现存于北京市委党校的王泓(时在华北学院读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于国家计委)日记记载:“5月3日,星期一,早,宏运来,我和李景贤都未上自习,我们三人在一起起草并书成挽联,带到北大民主广场,参加17院校举行的追悼大会。我们挽联好像写的是:‘民主还是煮民,戡乱还是乱戡?’,吴晗教授写的是:‘美弹美机十万冤魂椎心美国;民权民主五亿百姓痛哭民主’。费青、费孝通二教授写的是:‘依靠人家飞机,乱炸自己人民,云何戡乱;制定临时条款,贯彻手令政治,即是行宪’。”
 
1948年8月19日,《华北日报》刊登了“中央社”讯,标题是《传讯匪谍今开始》。当天,北大、清华、师院、燕京、中法、辅仁、铁道学院、朝阳学院、华北学院、艺专、中国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所有的校门,突遭军警宪特包围封锁。100多名各高等院校莘莘学子被投入草岚子监狱。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八一九”大逮捕。
 
面对突来的大迫害,魏宏运他们沉着应战,进行了反逮捕斗争。杨丹在“八一九”大逮捕前半个月,从国民党16军司令部处获得108人的黑名单,岳麟章得知后,及时转告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民青”和“民联”负责人,并送给两个组织50张有民政局盖印的身份证,帮助上黑名单人员迅速撤离学校,转移到解放区。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戴秉衡也被列入黑名单,当时,恰好戴秉衡回江苏老家休假,因担心他返校被捕,“民青”派人到天津火车站截站。这样,戴秉衡经杨柳青直接去了冀中解放区,后改名戴逸。“逸者,逃脱也”,这位逸者,就是人民大学教授、清史专家,现任北京市文史馆馆长的戴逸先生。
 
收集天津城防信息
辅仁大学是私立教会学校,学费、生活费一直是魏宏运的难题。入学时的学费是父亲的朋友及亲属、同学解囊相助,而生活费则是魏宏运在青年会办的夜校兼课,以此来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第二学年,家中仍无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8月,魏宏运转考声望颇高的国立南开大学,插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二年级。
 
1948年11月25日,魏宏运到北平参加“革青”总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与南开大学化学系王祖陶初次见面,会议决定成立冀热察城工部平津工作委员会天津支部,由他和王祖陶、姜丁铭三人负责,原隶属鲁刚领导的北洋大学9名成员也归入他们领导,并决定每周派人向总部汇报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国民党在天津各方面情况,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在津国民党的一些重要部门起义,为解放天津做准备。
 
天津解放前夕,魏宏运接到调查天津守城国民党军队城防等任务。先是北平岳麟章委托王黎(原名王庆璨)去往天津,把天津国民党军队城防调查表交给魏宏运。王黎时为北平华北文法学院的学生,她是辅仁大学教育系学生王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的妹妹。王迈是魏宏运好友,在“八一九”大逮捕中曾被国民党投入特刑庭。
 
为完成组织上交办的任务,魏宏运和王祖陶、姜丁铭、丁佛恩、张尔泰等人做了大量实地考察,收集到很多情报,如天津军火储藏及转运情况、海河航运及轮船业的现状、联勤仓库物质器材的数量以及天津国民党军队的部署状况,细微到天津市街区所设碉堡和路障、关卡的数目和所在的路口,墙子河上的桥梁等。他们把调查情报写好,再由王黎带到北平,交给住在红楼的岳麟章。王黎聪明机智,身穿时髦皮大衣,将调查表缝在名贵的手笼内。很难有人想到,这样一位气质典雅高贵的小姐,竟然是在给共产党传递情报。新中国成立后,王黎成为魏宏运夫人。
 
向解放区转送干部
解放前夕,香港和上海等地很多进步学生以及爱国人士都渴望去解放区,但由于国民党层层封锁,陆路交通受阻,这样一来,天津就成为从海上进入华北,转道解放区的中转要道。魏宏运他们在收集国民党在天津各方面情况的同时,还肩负着帮助进步学生和爱国人士,奔赴解放区的重要任务。
 
“从1948年秋天到1949年解放的半年时间里,我最起码亲手送走70人到解放区。就读复旦大学的吴怀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于江西师大历史系书记),是我中学同学。他先后介绍两批进步学生北上前往解放区,共十四五人。其中有袁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发言人)、田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郭学洁(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高有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原商业部)等。袁木等青年学生抵达天津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找到南开大学,我负责接待,安排他们一行的食宿、安全,和送往华北解放区。我先把他们秘密安置住在学生宿舍里,再找人借来服装,帮助袁木等人装扮成做小生意的外地客商,躲过中统特务的搜查。然后,又找关系办来通行证,把他们安全送出天津城,介绍给下一站——北平岳麟章,带到位于顺义的城工部,再转抵华北解放区。”
 
魏宏运他们有三条路线通往解放区:其一,通过冀东唐山;其二,由北平到顺义;其三,经天津至泊镇。至泊镇这条路线,由华北学院“民联”组织负责人朱宝书掌握,魏宏运与朱宝书关系甚密,彼此之间绝对信赖。魏宏运先后介绍了数十人,经朱宝书处去往冀中解放区。其中,华北学院人数最多,大多是学生也有职员,南开大学也有几位。
 
 
 
魏宏运夫妇近照
 
迎来平津解放
1949年1月15日,在隆隆枪炮声中,天津迎来解放。1月31日,北平也和平解放。魏宏运和师生们一起上街游行,欢呼胜利。他从此不必潜伏从事革命工作了。
 
这一年3月,他和王祖陶赴北平东四六条韩应民住处,在平津工委书记谷全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于北京市财税局)、平津工委组委鲁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于北京市文化局)、平津工委宣委岳麟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政治系)领导下,同地下“革青”各支部负责人一起,汇总地下党员、“革青”成员的花名册。魏宏运和王祖陶还写了天津“革青”概况,向组织汇报天津“革青”工作。
 
从西安师范附小、兴国中学到辅仁大学、南开大学,魏宏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有共产主义信仰,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学者。如今,每天清晨或黄昏,于南开马蹄湖畔、芝琴楼前,魏宏运偕夫人散步,蜷曲疏发迎风轻拂,超然之致,清绝忘尘,人皆尊称“南开一号”。回首往事,这位播芳海外,桃李天下的耄耋老人,无限感慨地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一直是指引我前进的信条。”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