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记忆瑰宝|张静:李行健的“汉字梦”:两岸书同文

2023-09-05 09:06 瞭望东方周刊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母语保护 >

打印 放大 缩小




李行健的“汉字梦”:两岸书同文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5期 

 

张静

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没有大牌明星参与,收视率却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的热议。有评论人士甚至认为这是“汉字复兴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人对于汉字有着复杂深厚的情结,“汉字梦”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李行健,谈他心目中的“汉字梦”。

国内学习母语尚缺好的平台

《瞭望东方周刊》:《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掀起了又一轮汉字热,汉字书写危机问题也浮出水面,怎么看这种现象?

李行健:说汉字危机,要挽救汉字,我觉得有点言重了。没人要废除汉字,只不过网络新媒体等影响,可能提笔忘字的情况比较多,不能因为写字能力弱了就否认新技术的应用。

大家对汉字是热爱的,渴望学习的。《汉字听写大会》严格上讲并不是很完美,只能说明群众很希望学习和掌握汉字,另外说明过去我们没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促进群众学习母语,缺乏学习平台和措施。

《瞭望东方周刊》:《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全国各地学校都有仿效,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比赛热。你认为这种方式本身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部分?

李行健:汉字叫音节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不能光看形,最本质的是音和义,光是听写有很多局限,还应该加强对音的辨析。

还有生僻字,被人强调过多,就会导致选手走偏,这也是一种倾向性,不注意常用字和基础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很生僻的字上。参赛的人都是青少年,今后是否应该扩大参赛面?因为提笔忘字的有很多成年人。学生的节目,成年人为什么愿意看,因为成年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也严重。比如感冒的冒,有一次我在山东潍坊开会的时候,在座的有干部、老师和学生,还有一些语文爱好者,我就问他们“冒”怎么写,小学生回答是对的,中学生回答得也还行。成年人就大部分错了,冒上面写个“曰”。这就涉及文字学知识,为什么上面是个门字框,为什么不封死,从古代戴帽子的形状逐渐演化成了这样。

《瞭望东方周刊》:过去我们一直没有为学习母语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吗?

李行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每个公民有学习自己语言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要创造学习条件,《汉字听写大会》实现了这种愿望。这个节目开始仓促上阵,央视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语委也有些意外。以前很多东西推不动,现在这么多群众关注,激发了群众学习自己文字和语言的热情。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加强统一规范使用汉字的一个有力措施。高考语文加分至180分,外语降分,这是一个信号,我们要重视母语学习,国家有关部门还在研制汉语能力测试的问题。这三件事是今年我们加强汉字学习的最重要的“三部曲”。

母语对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太重要了,如果我们没有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语言,我们国家就不会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就不准台湾同胞说汉语和闽南方言,只准说日语。消灭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首先消灭你的语言。语言是文化发展传承下去的载体,是民族的标志和灵魂。

《瞭望东方周刊》:教育部曾在2011年开始在上海、江苏、云南和内蒙古等地试点一项针对国人的汉语水平测试(HNC),此前,HNC已在北京、湖南等地开展多次试测。汉语能力测试考查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类似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将来,一些职业可能会将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也有专家认为“标准化”失去的是文化多样性,怎么看这样考试制度的尝试?

李行健: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载体和被载内容的关系,就如装水的杯子可以换,但杯子里的水并不因此而改变。考试标准化以及语言规范化不会影响文化多样性,各行各业都有标准,都要规范,这是事物更好发展的要求。

考试中心要做的这个汉语能力测试(母语能力测试),也分八等级,每一级要掌握多少字和词语等,跟英语四六级差不多,比如你要考公务员,汉语能力要达到多少级。但是这个事情遇到了某些阻力,因为我们考试太多了,群众误以为你们又想赚钱。更主要的是怎么准确地把握级别的差异,需要好好研究。所以要想搞就必须搞好,不必急急忙忙推出来。

简化汉字没有错,台湾也曾想搞简化

《瞭望东方周刊》:百余年来,国人对汉字的感情可谓百味杂陈。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矛头尖锐,据说鲁迅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运动,既为提高识字率带来了方便,也造成了对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的疏离;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舶来词进入到汉语的日常使用中,文字和文化的粗俗和痞气也随着网络文化而增加。

李行健:有学者考证,实际上鲁迅没说过那样偏激的话。新文化运动以前,汉字传承以《康熙字典》为规范。新文化运动有一个误导,拼音文字的国家也有文盲,文盲的产生不是文字的问题,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历代提倡改革汉字的先辈们没有意识到汉字和汉语是密不可分的,汉语用汉字最合适。为什么形声字越造越多,就是为了区别同音词,比如“背”,背包的背,背诵的背,用拼音文字就不好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推行简化字,有人说汉字的衰败就从那时开始。其实汉字的简化是随着汉字的产生和使用那天就开始的,因为汉字毕竟是书写工具,使用越简便又能表达意思越好,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汉字一直都在简化,只是要看简化得合理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推行简化汉字的做法是合理的,首先这些字都是古已有之,第二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真正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少量简化字,主要是抗日战争中为了书写方便创制的,称为“解放字”,如“积极、拥护、运动”等等。其他简化字,行礼的“礼”是从汉朝就有的,关系的“关”是南朝字书《玉篇》中的,“龙”字是隋代就有的,等等,那时认为这种字是俗字,字典里有,但正式场合不用。共产党改革把这些字拿出来给他合法的地位,原来相对的繁体就不用了。所以,简化字不是乱创造,乱创造就记录不好我们的汉语。endprint

当时可能有一些字简化得不太合理,比如干部的干,代表繁体字乾、幹;头发的发代表繁体字發、髮。后来有人建议调整,但要调整一个字,印刷品全部要改,涉及面太广,引起的震动会非常大。

台湾用简化字也是为了简便。台湾有一个《标准行书范本》,30%都是简化字,跟大陆一样的。其实,蒋介石曾两次推广简化字。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8月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简体字324个。同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机构推行简体字的办法。但还未推行,即遭保守人士反对,随即在“暂缓推行”的口号中夭折。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1951年又提出要搞简体字。1953年罗家伦积极主张简化字,蒋介石也说“简体字之提倡,甚为必要”。但又因保守人士反对而终止,实际成为历史上推行简化字的闹剧。

何为“汉字复兴”

《瞭望东方周刊》:汉字的简化一直都存在,那么现在喊得如此强烈的汉字复兴口号你觉得我们该复兴什么?

李行健:这是个模糊的口号。第一,汉字没有到危亡的程度,去复兴什么、挽救什么呢?有的人叫的复兴汉字可能就是恢复繁体字,认为繁体字里蕴含有传统文化。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经过多少次简化了,传统文化不是还存在吗。如果是复兴消亡的东西,难道要恢复甲骨文吗?

《瞭望东方周刊》:另一种有关汉字复兴的认识,其实就是通过中国国力的增强使汉字文化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当下汉语无论从使用范围、国际声望还是经济实力来看,在世界上还算不上是很强势的语言。汉语是否有成为国际强势语言的潜能?

李行健:语言的影响力关键是看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法语、俄语等也想在世界上推广,但是为什么推而不广?人家用不用你的语言,取决于对他自己是否有用、方便。现在学汉语的为什么多呢?是因为中国整体实力上去了,外国人要和中国人做生意,用中文交流更方便。因此,汉语有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潜能,随着国家实力的上升,汉语影响力将会迅速扩大。

“繁简由之”,让人民来选择

《瞭望东方周刊》:你长期从事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研究汉字和汉语,特别是近些年主编了《两岸常用词典》,经常与台湾研究汉字的学者接触,了解两岸繁体字和简化字互相影响的情况。你心中的汉字梦是什么样子?

李行健:我的“汉字梦”就是两岸“书同文”。现在两岸的汉字以及海外华侨用的汉字,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实际上我们大量用的还都是共同的传承字,简化字只有490多个,类推的字不能算成真正的简化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我们要做好和平统一的各项工作,在文化上要打好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等。我们两岸的文字统一也是和平统一的一个有利条件。我的汉字梦就是两岸再次实现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书同文的作用太大了,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希望能够再次书同文。

这种情况也得到了多方人士的重视,2013年11月在澳门两岸四地的学者专门召开了讨论会,那个讨论盛况空前。大家讨论能够采取什么手段达到两岸书同文,两岸书同文了,全世界华人自然就书同文了。

当时提出的措施就是先在观念上“繁简由之”,繁体字简化字在允许的范围内随便你用。这个口号20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来过,但那时候不可能实现,那时人的思想认识没到这种程度。两岸都用自己的规范标准,不能沟通。现在提这个口号,大家明显认识到了可以实际推进并逐步达到目标。

我们的名胜古迹、老字号、姓氏等都有繁体字,大陆居民认识繁体字的机会很多,台湾用繁体字,但他们手写用简化字很多,比如“台湾”两字,手写就用简化字。这种趋势,使两方面互相认识对方的字,实行繁简由之的话,逐步地大家就融入到一起去了。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老百姓自然就会选择哪个好,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再来征求意见就好定了。比如哪一个简化字简化得不合理,但我相信两岸同胞绝大多数会接受简化字。

爱好书法的仍然可以写繁体字,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状态,繁体字和简化字同时存在。我们就提出“一文两体”的观点,即同一种文字两种不同的形体,可以互相看作异体字。这也是现在两岸客观存在的事实。我把你作为异体字,在有的场合可以用,不是把你淘汰了。

真正达到书同文的境地,到那一天,对我们国家的和平统一,对我们民族的团结,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团结世界上的海外华人华侨都是很有利的措施,也是我们向世界传播汉语更有利的条件。我认为这一天会到来,语言是工具,工具怎么对民族、对两岸的同胞有利,我们就怎么用。endprint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