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记忆瑰宝|象形文字“活化石”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传承岌岌可危,打破不传女传统

2023-09-05 10:33 360快资讯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母语保护 >

打印 放大 缩小





象形文字“活化石”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传承岌岌可危,打破不传女传统

 
红星新闻
关注
来自四川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韩国结束,由国家档案局选送的“贵州省水书文献”“南通大生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其中,中国水书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水书文献是中国水族用本民族的象形文字和图画符号记录,用水族语言、歌诀释读,由水书先生掌握和应用的原始信仰典籍,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水书文献 图据黔南州档案馆

年近七旬的杨胜昭是一位水书先生。从2018年开始,杨胜昭就一直在贵州省黔南州人民政府水书申遗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申遗办、贵州省民族文化宫等地方指导水书翻译,进行水书口传文化方面的讲授。杨胜昭也被贵州民族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是目前中国唯一被高校特聘的水书先生。

水书的文字只占30%,70%全部记载在水书先生的脑海里面,只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由于严苛的收徒条件、对水书先生职业认可度的变化,水书的传承岌岌可危。杨胜昭告诉红星新闻,为了传承水书,当年自己不顾不少年迈水书先生的反对,毅然破例招收了首个水书女弟子。

“那个时候水书文化已经要消亡了,后继无人,面对这种处境,我觉得是时候打破千百年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惯了。我是真心希望水书可以传承下去,希望水族优秀文化能后继有人。”

发现水书:

一部令人费解的“天书”

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贵高原大山之中。

资料记载,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的一个支系,其聚居地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现在主要以贵州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和环三都周边地区。水书是水族的古老文字,主要记载水族天文、地理、民俗等信息。

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岑家梧、张为纲等人来到水族地区作田野调查,并把他们所看到的水书写成文章向世人作介绍,古老的水书开始为世人所知。张为纲是第一个提出水书与殷商甲骨文有密切渊源关系的学者,他的观点后来也被大多数学者认同。

据《象形文字“活化石”水书》文章记载,水书包括丧葬卷、婚嫁卷、起造卷等多种,内容涵盖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时令节气、鸟兽鱼虫、身体五官、数目方位等,字体形态十分古老,酷似殷商甲骨文,又似古籀小篆,有的是图画象形,有些是楷书的颠倒、斜置或反写,外行人看来就是一部费解的“天书”。

 


×

 

↑水书文献 图据黔南州档案馆

由于水书的文字符号复杂,既有类似于甲骨文、金文的汉字,又有象形文字的符号以及图画文字,导致能看懂水书的的人很少,更不要说传承下来。

直到21世纪来临之际,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愈演愈烈,水书进入了专家学者们的视线,水书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逐渐成为水族文化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水书先生:

继承水书已经迫在眉睫

在水书传承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存在,那就是水书先生。在水族,他们熟识水书,了解水族文化,还能够通过应用水书文本和水族习俗来为水族人民择吉避凶。可以说,水书先生就是水书习俗传承的桥梁。年近七旬的杨胜昭就是其中一位,今年8月,他被推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4岁时,杨胜昭被伯父杨锦村收为徒弟,开启了自己的水书学习之路。“我家是四代传承下来的水书世家,我从小受到前辈影响,对水书很感兴趣。”杨胜昭告诉红星新闻,水书先生在水族农村是一项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职业,不过,水书先生的选拔也有着一项“铁律”——只有品行好、悟性高的男性才有机会成为水书文化的继承人。

虽然水书算起来只有几百个字,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在不同的组合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其中记载着水族古代的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因此学习水书的过程就像破解历史的密码,这对年少的杨胜昭来说也很有挑战性。“当时我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也能感受到一种不可违抗的仪式感和使命感。我记得,几乎每个农闲的夜晚,吃完晚饭,伯父就要来家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认读。”杨胜昭回忆说。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22岁之后,杨胜昭开始独立主持当地水书习俗活动。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大小小的择日、祭祖等民俗活动中,几乎都有杨胜昭的身影。同时,杨胜昭还是一名乡村教师,自1970年起在家乡羊瓮小学任教。

 


×

 

↑水书传承人杨胜昭

改革开放后的“打工潮”改变了村子里原本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曾经神圣的水书先生不再是青年人眼中向往的职业。杨胜昭的父辈也已经老去,一些更年长的水书先生陆续离开了人世。目睹这一切的杨胜昭认为,传承水书已经迫在眉睫。

1998年,杨胜昭在羊瓮小学开设水书传习班,教小学生认读水族文字、吟诵水书歌诀。“2015年,我还在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班学水书。2016年,我又去三都县城里开班,招收了几位民研所的同志学习,现在他们都能够掌握水书的基本知识了,也可以运用起来,也算是我的一点贡献吧。”杨胜昭说。

杨胜昭在收徒弟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那个时候水书文化已经要消亡了,后继无人,面对这种处境,我觉得是时候打破千百年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惯了。”

这一主张遭到不少年迈的水书先生反对,他们始终认为水书传承的规矩不可破。即便顶着这样的压力,2015年,杨胜昭依然破例招收了首个水书女弟子。回忆起这段经历,杨胜昭说:“我是真心希望水书可以传承下去,希望水族优秀文化能后继有人。”

2015年,杨胜昭从羊瓮小学校长的职务上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水书习俗社会实践、翻译、研究和传承工作中。令他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生活,反而更加忙碌了。这些年,他领衔翻译出版了中国珍贵古籍名录水书《六十龙备要》,指导并帮助研究人员翻译了水书古籍十余卷。

保护与传承:

档案化、数字化、年轻化

11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贵州省水书文献”获表决通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填补了贵州省在该目录中的空白。

据悉,由43个国家和地区于1998年组建的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是世界记忆工程的地区级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唤起人们对世界范围内濒危、散失或正在遭受厄运的文献遗产的关注,全面构建全球文化、自然、记忆等三大遗产抢救与保护体系。

近20年来,随着水书文献的发掘整理,其珍贵价值也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2002年3月,水书文献档案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水书习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万年经镜》《六十龙备要》《吉星》《庚甲》《泐金》《金银》等6册水书文献典籍档案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至今已有79册水书文献典籍档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水书研究院开展水书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都县水族文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研究院目前已经开展了许多保护水书的活动:“第一是开展水书资源普查,我们会征集民间水书抄本,建立水书古籍档案和数字档案,目前已经登记7573册了。第二是建立水书传承人名录,据我们统计,目前健在的水书传承人有70多位。第三是出版水书字典和翻译水书古籍,之前我们出版过《水书常用字字典》,还翻译了23类水书古籍。第四,我们也经常开展水书学术研讨会,促进水书的学术研究,有时会邀请杨胜昭老师来水族研究院授课。”

另外,贵州黔南州档案馆及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均建立了水书档案资源数据库,馆藏水书数字化全面完成。在今天,水书还将会通过许多媒介融合的方式,融入到全新的时间轨道里,新生代的力量亦不容忽视。

“我们也很重视青年人对于水书的学习。现在我们经常开展水书文化研学旅游和水书文化进校园活动,给更多的青年群体提供水书的学习服务。”三都县水族文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红星新闻记者 任江波 实习生 高瑶

编辑 余冬梅 实习编辑 罗宇婷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