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手写瑰宝|吴思慕:探秘中国女书

2023-09-05 13:04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母语保护 >

打印 放大 缩小





探秘中国女书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2018年3期 

 

上海交通大学艺术中心/吴思慕

初探女书

江永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位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之处,坐落在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它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小城,这里有世界瑶族后裔世代寻根的精神家园,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瑶族古寨——溪勾蓝瑶寨。也是在这里,我们要揭开女书那神秘的面纱。

飞机降落在桂林机场,转乘开往江永的大巴,一路上景色迷人,仿佛身处画中。山峦成群,有如散落的翡翠,千姿百态、云蒸霞蔚。连绵不断的萌渚岭、都庞岭山脉组成了“十里画廊”,燕子岭高山草原把南北风光尽收眼底!当大巴停下来的时候,“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一行大字出现在一座古香古色的门楼上。走进门楼,扑鼻而来的是鸟语花香,出现在眼帘的是一座吊桥,吊桥下面是清澈见底的河水,水里飘荡着青绿的水草,走在微微晃荡的吊桥上,迎着微风,隐隐地似乎听到了吟诵的声音。

一座仿明清式建筑引入眼帘,它古朴而典雅,一进女书园就见影壁上写着四个从未见过的大字,请教了当日接待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用女书写的“江永女书”。女书字形纤细、娟秀,宛如翩翩起舞的女子,这便是我第一次见到女书的感受!

院落的一楼是女书学堂,门口的牌匾和里面的桌椅虽然都稍显陈旧,但掩盖不了它们的历史感,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立在女书学堂里供奉的雕像,这是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先生,她面带和善,手持毛笔。相传这位集美丽、德行与文采于一身的神仙,是当地妇女的楷模和偶像,人称她为“女书娘娘”。我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女书园的女书传人们正用一首女书歌谣《女书韵》来迎接我们,随后还教我用女书写自己的名字,看着那纤长的字体,才发现自己的名字也能那么美。

上到二楼是几个女书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女书作品,它们的形态呈长菱形,整幅作品都自上而下,从右向左书写,虽然只有简单的点、竖、斜、弧四种笔画,但是不同的组合却展现了它无尽的风采。据工作人员介绍,女书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流传下来,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文字一字多意,同一个女书文字在不同的文章里,其意思表达完全不同,而且女书的发音是按当地的土语来发音,要用当地的土语才能辨别。1982年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来到此地考察,首次发现了女书的存在。当时女书文字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种文字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宫教授把唯一健在的女书自然传承人高银仙老人接到自己的家中,共同将所有的女书文字记录并保留了下来,共记869个字,其后编著了女书字典《女书通》。

女书文字不仅写在纸上,它还绣在手帕上、织进锦带里。在女书园的展厅里,还展示着女书传人高银仙、义年华、阳焕宜等人的女书作品及生活用品。在那些发黄的书本和扇子上,我发现女书文字有大部分为歌体,既有七言诗也有五言诗,其有着女书独特的韵调格律,它的修辞方式、比兴手法、合辙押韵,文采绝不会输给当年的秀才。至于织进锦带的女书文字以及绣在孩子头巾上的女书文字都是“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有美好寓意的成语。同时展厅里还陈列着当年这里姑娘出嫁时的嫁衣、凤冠霞帔以及女子闺房的摆设等物品,在幽暗的灯光下,它们仿佛在向我叙述着当年神秘的过往。

这样的场景勾起了我的思绪和不解,谁发明了这满载情感的文字?她是在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发明的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虚心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求教,希望她帮我解惑,欣喜的是她热心地告诉我其中缘由:因为女书记载的都是书写者的内心的情感,这关乎个人的隐私,所以人死书焚,把一切的秘密带走。这样古老的做法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迄今为止,研究者只在一枚太平天国时期的钱币上找到用女书文字写的“天下姊妹一家亲”的字样,以及明末清初时期的一方手帕上用女书绣的姊妹结交书,因此女书的起源至今还是千古之谜。她还告诉了我关于女书的起源的四种传说:

一、盘巧造字

图1 《登黄鹤楼》,吴思慕书

民间相传,盘巧是江永县桐口村人,她不仅生得美丽乖巧,而且擅长女红和唱歌。虽然十八岁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但出色的容貌却给她带来了不幸,那年她被官府劫往道州。为了向家人报信,她煞费苦心,根据女红图案造出字来,写了一封信让自己的爱犬带归。同村的女友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信解读出来,其后乡亲们一同将盘巧解救了出来,从此这种文字就代代相传下来了。

图2 《心经》,吴思慕书

图3 《福》,吴思慕书

二、九斤姑娘造字

相传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妇生下一个女婴,体重九斤,故取名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敏,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她还异想天开地造出了写土话的女字。女书传承人义年华在回答来访者时说,“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的诗句就是由此而来。

三、宫妃造字

传说宋朝时荆田村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说叫胡秀英),后补选入宫为妃。进宫后不久,遭冷遇,苦闷异常,她便想写信回家倾吐情苦,可又怕太监发现,于是心生一计,根据女红编了一套文字,以歌咏体写在手绢上捎归,并嘱咐亲人斜着看,并用土话音来阅读,此后这种文字便在妇女中传开了。但根据地方志上所说,胡玉秀并非入宫为妃,而是其弟进朝为官,后返老归隐,朝廷赐一房宅,但也有传言,宅院赐予胡玉秀。

图4 女书绣品:《知行合一》,吴思慕绣

图5 女书折扇

四、瑶姬借天书

也有传说女书是瑶姬借用天书改编过来的。瑶姬是谁?她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览人间,迷恋上江圩普美村的秀丽风光,便偷偷地住了下来。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瑶池,因此她告诉凡人她的名字叫瑶姬。她发现当地的姑娘虽然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但是她们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于是回到天庭后,将一套古老的天书带入凡间。姐妹们虽愿意学习,奈何天书晦涩难懂,她们又个个目不识丁,无法理解其中含义。瑶姬只好将天书一一简化,并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当地的土语读唱,这才有了女书的诞生。

当我们还沉浸在刚才那美轮美奂的传说故事中时,工作人员已经领着我们下了楼,回望来路,女书学堂仿佛又传来了那动人的歌谣声……

图6 三朝书

五、女书王国里的女人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时代里,女性四五岁时便被裹上了小脚。裹脚用的是织布机上的“射通”,将横垫放在脚腰下使其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再逼女童走路,直到脚腰被“射通”凸断,为此孩子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但孩子的痛苦并没有结束,为了让脚早些烂掉,长辈会将瓷碗砸碎,并将碎片放在脚底、脚腰及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逼迫孩子下地行动。碎片划破幼足,血迹从缠足布中慢慢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孩子如同在地狱中挣扎。

这种通过外力强行改变脚的形状的方法,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而1000多年以来中国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遭受这样的痛苦,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但通过缠脚而来的小脚真的那么美吗?以至于男人在娶妻时将它作为一条最重要的标准,而女性将它作为人生中对自己身体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造。女人一旦缠了小脚其生活方式也就完全改变了,她们不能像从前那样撒开了腿在大自然中奔跑,也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从此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群聚学习女红,勤于梳妆,谨守本分,与外界隔离。女书文物中也就有了“可怜年轻妇道人,可怜万般受尽苦。三寸金莲难移动,一阵狂风到来临”(《太平天国过永明》描写妇女逃难)。及“三寸金莲慢慢走,欢欢喜喜往前行”(《三姑记》写三姑回娘家)的描述。这种生理残疾影响了女性正常的生活,没有了与外界的交流,女性内心感到巨大的悲痛,万般无奈下她们只好将自己的心声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纸张、绢扇或手帕都是她们抒发情感之地。

在女书文化流传的江华、江永、道县一带,女子们从小便可以与要好的姐妹们结拜,也称结老同。年幼时常常是由父母出面安排,先是在周围的村子里四处查访,物色与女儿年龄相同,面貌接近,乖巧可爱的女孩,相中后便托熟人到对方家商议结老同的事情,事成后双方女孩及父母家人会选定一个吉日举行结拜仪式,主动的一方带着孩子到对方家里,并带上孩子们喜欢的礼物,如糖果糕点之类;对方家也会将客人视为上宾,好菜好饭款待;告别时会回赠礼物给对方的孩子,因为当时粮食比较短缺,所以一般是赠送几斤大米或其他的食品。仪式之后孩子便会互称姊妹、老同及同年。以后每到女孩生日的时候,对方的长辈赠送衣服鞋袜。到了春节,长辈会带着孩子到对方家里串门。孩子长大后,对方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会去帮忙。

结老同不但在孩童时期可以结拜,成年以后也可以结拜成姊妹。结交的方法是通过写信形成,若其中一人有意,便会通过女书写信表示结交的愿望,另一个人若中意,便用女书回信。信件来往是请朋友带去或亲自送去,明末清初时出土的绣帕上就有姊妹结交书。

在封建社会里,女人的日子虽然苦闷,却好在有姊妹的陪伴。她们从小就一起学习女书及女红,受委屈了有姊妹可以诉说,有困难了有姊妹可以帮助。在江永县舍下村附近的花山上有一座花山庙,里面供奉着两位姑婆神,道光年间《永州府志》描述:花山庙,县西七里,相传唐时谭姓二女采花仙去,香火极盛。道光年间蒋云宽《近游杂缀》也记载:层岭之麓又有花山,山形如花,故名。唐时谭氏二女入山采药蜕化,云雾蓊蔚。每岁五月间士女多赛祠矣。

花山庙是女书活动中心之一。每年的阴历五月初十后三天是花山庙庙会。这一天,江永、道县、江华周边几个县的女人都会来花山庙赶庙会,并带着女书物品来祭祀姑婆,在这之前,女人们就忙着写女书扇子,绣女书手帕,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人写,内容基本上是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或是求子、求福、去灾、去病等等。赶庙会时人山人海,鼓声震天,姊妹们会一起结伴同行。首先在庙前点香化纸、三拜九叩,然后拿着扇子手帕开始吟唱,唱罢低头许愿,求姑婆保佑,最后将扇子手帕焚烧,以示送往神灵。

女书文物中有一本用手工制作的书——《三朝书》,三朝意为三天,它是在姊妹结婚第三天送给姊妹的礼物。此书可由双方女性书写制作,并摆在门口的桌子上,谁收到的《三朝书》越多,就说明谁的人缘好。最开始我念“三朝(cháo)书”,后来了解这本书的由来我才知道应该是念“三朝(zhāo)书”。书的封面是由蓝布缝制而成,上面用丝线绣着各种图案,内页多为宣纸,每页四角贴有用红纸剪成的花样,大小要比32开的书本窄上一些,通常里面会有十二页纸,还夹了些红纸、花线。里面的内容是用女书写的回忆结交时的往事,被拆开嫁人的痛苦以及对新人的祝福,还有对婚姻生活的智慧开示。这些内容往往只会写六页纸,剩下的六页纸留给新人自己写,通常会写婚后的感受。如其中一篇三朝书写到:

冷楼修书将三日,放到远乡相会言。

同村为情四个义,就给可怜拆开个。

妹娘听书憾不憾,时刻流泪到三朝。

你啊茫茫人家坐,几个冷楼哭不消。

图9 吴思慕与女书作品

图10 吴思慕在朋友茶楼写女书

《三朝书》名字的由来要从当地结婚不落夫家的习俗说起。在女书王国里,女子嫁到男方家里后,并非长期与丈夫同住,而是在三朝以后由娘家接回。女性怀孕以前,只有某些节日才能去婆家与丈夫同住或是丈夫来娘家看望妻子,并且要在天黑以后悄悄前往,又要在天没亮时悄悄返回。平时不能自由交往,就算是在街上遇到了都不能以夫妻相称,而唤做大哥,这样的分居状态要在妻子生下孩子后才能改变,与丈夫共同生活。不落夫家的习俗也酿成了很多悲剧,夫妻不能共同生活令双方难受不已,尤其是在病痛来临的时候,不能相互照顾扶持,只能如客人一般前去探望。同时长期的分居生活也使得女人难以怀孕。女人们将这些苦楚倾诉在女书作品中,女书《趣事歌》《六姑谣》都反映着她们的遭遇。

女书中不但记载着女性的生活与情感,而且也体现出女性的自信与自豪。《女书韵》就记载了女人们的节日——斗牛节与吹凉节。

在女书王国里,四月初八是斗牛节。因为这个节日只限未婚少女参加,又称“女儿节”。这一天未出阁的姑娘和不落夫家的少妇们,结伴到附近风景秀丽的山林中或溪河畔举行一次野餐。每人自带食物凑在一起,故称“斗牛”。这其中有几样食物是必带且要参加比赛的。分别是花蛋、花糍粑及花糖。花蛋是姑娘在煮熟的蛋壳上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花糍粑则要在糯米糍粑上用小刀刻上绣花长荷包的花样,每块糍粑上的图案都不能重复;花糖一般带的是带有各种花色的水果糖,比较讲究的用糯米与蜂蜜制成糖块儿,再用黑白两色的芝麻在糖块上镶成各种图案。参加斗牛节的姑娘不必每人都带三种食品,但是聚在一起的姑娘要三花聚全。野餐前姑娘们将三花食品轮流欣赏一番,比比谁的食品玲珑精巧,谁的图案花样新奇美观,优胜者受到大家的赞赏和羡慕。斗牛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读女书、写女书,比比谁的女书写得好。由于女书常常绣在手帕上、写在扇子上,同时还要在扇子中间画上一个八角花,所以女书比赛不仅仅是书写的比赛,也是女红和绘画比赛。同时这一天也是姑娘们结交姊妹的好机会。姐妹们互相评价刺绣、切磋厨艺,可以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享受一天美好的时光。

吹凉节也是女子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份是当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姑娘们会在这段日子里选几天聚会乘凉,故称吹凉节。同斗牛节一样,在这几天里,姑娘们可以一起做女红、唱歌、读女书及结拜姊妹。聚在一起的时光是美好的,大家说说笑笑,读一读各自的女书诗,聊一聊心中的烦闷,唱一唱自己喜爱的歌曲,这样心中的苦闷就会慢慢地消逝,心结一开,以后就能更好地生活下去。不得不说心理治疗在这神秘的国度早就存在。“六月有心归望亲,亲娘留女过吹凉。他家也有吹凉节,不比在家做女时”正是这个节日最好的描述。

女书只有女人使用,虽不对男人保密,但男人们对此不加理睬,他们认为女红不过是供女人们消磨时光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女书的发展,女书文字的学习和传授一般都是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女性孩童时母亲就开始教女儿习女书,当孩子学会这种文字后就可以跟着小伙伴们一起读唱了。通过女书结拜成姊妹的孩子们会一起互教互学,同写同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几篇女书文章:

《玉秀探亲书》【宋】

(节选)

静坐皇宫把笔提,未曾修书先泪流。

我是荆田胡玉秀,修书一本转回家。

搭帮爷娘刚强在?一谢养恩二请安。

又有姑孙诸姊妹,一家大小可安然?

搭帮家中多豪富,请下先生教弟郎。

我亦旁边跟着读,不分日夜念文章。

七岁读书到十五,满腹文章赛过人。

弟郎十六去过考,做得高官入朝中。

因为皇上看得起,问说家中有哪人。

不该弟郎心腹直,说出家中有姊娘。

又说姊娘才学好,满腹文章胜弟郎。

文章送到朝中去,皇上看了好喜欢。

一道圣旨差人到,要我入朝伴君王。

初到朝中本是好,确比凡人入仙堂。

山珍海味吃不了,丝罗绸缎做衣裳。

左右又有宫娥女,笙箫鼓乐闹热遥。

来到皇宫七年满,只与君王三日眠。

除此之外无事做,身在皇宫心不安。

不如在家织房坐,朝朝得见亲骨肉。

遇着忧伤有人劝,又有姊妹开得心。

《玉秀探亲书》是女书作品中文学水平较高的几篇之一。文章文笔流畅,层次分明,从上层皇宫的内部勾斗,写到下层村民的家庭生活,其中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有生动的描写。这是一篇以宋代宫妃胡玉秀为第一人称写的女书文章,她用女书文字写成一封家信,托人送到家乡,给自己的亲人和结拜姊妹,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家人告诉他们。从历史记载来看,胡玉秀确有此人,且文才不凡,但她是否真的做过皇帝的妃子,却没有明确的记载,而这篇文章是否出自胡玉秀本人之手,也还有待考证。

《女书之歌》

锦绣文章达万千, 不信世间有奇文,

永明女子好才学,修书传颂到如今,

手拿女书仔细看,字字行行写得清,

谁说女人无用处,从来女子半边天,

因为封建不合理,世世代代受煎熬,

做官做福无资格,学堂之内无女人,

封建女人缠小脚,出门远路又难行,

再有一件更荒唐,男女本是不平均,

终身大事由父母,自己无权配婚姻,

只有女书做得好,一二从头写分明。

图11 吴思慕在上海交通大学女书茶歇活动书写女书

《女书之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女书作品,既道出了封建时代女人心中的苦楚,也唱出了女书人的自豪。她们用笔墨表达着对封建时代的不满,也体现着对智慧、平等及自由的向往。平日女性一边做着女红,一边唱着《女书之歌》,会越读越自豪,越唱越欢快,为飞针走线间的作品都增添了一丝灵动。

六、深远的意义

在近代以前华夏族的进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一、由母系时代向父系时代的转变;二、父权制的确立;三、夫权制的健全。在“母系制—父系制—父权制”的进程中,两性关系变得愈来愈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以压制女性为特点和代价的。江永一带的妇女虽然迈入了新的阶层,但潜意识里仍保留着原有的母系身份。那些无法割舍的原始的文化,让她们在父权制的社会中遭遇了排斥并角色边缘化。女性在“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和“女子无才便是德,妻以夫荣、母以子贵”的价值观下,心态出现失衡。边缘化的社会角色和强烈的被剥夺感加速了女性的对抗情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女性精神需求却又得不到疏导与宣泄,于是女书王国里的女人不愿意背负传统伦理的精神枷锁,她们虽然身处狭小的生活空间,过着单调无趣的生活,并忍受着不公的性别待遇,但她们骨子里要求享受平等、自由和创造的力量永不磨灭,这迫使她们不得不与这一切的不公进行反抗。透过女书文化,我们对当时的中国女性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妇女觉醒的运动中走向解放,人们通过多种手段来矫正历史上形成的两性不平等关系,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女性彻底解放的实践。民国时期,江永有了女子小学,此后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自由求学,女性以此进入社会主流而重新书写自我。当代社会的女性越来越强大,女性主权主义运动越来越多,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忘记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我们的前辈们经历了多少辛酸和磨难。但女书文化中记载的女性的历史和心声,会时刻提醒我们应该互相团结,共同去战胜种种困难。

女书作为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是深藏在民族民间古老记忆的文化基因,而且是体现当地女性的智慧和精神。2008年中国女书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女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引起了政府机关、学术界及民众的高度重视。女书文化的兴起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两性观念的彻底更新以及对女性权益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对女书及女书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人类未来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无尽的启示。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