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国土名片|贵州明代龙场九驿(《炎黄地理》杂志 作者:杨昌美

2023-12-13 11:15 贵州明代龙场九驿  主页 > 记忆 > 炎黄文脉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炎黄智慧    (乔惠民乔杨署书栏头、王子盧为国土名片网钤印、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贵州明代龙场九驿
 
《炎黄地理》杂志 2023年9期 
 
作者:杨昌美
 
 
 
龙场九驿是明洪武年间由水西彝族奢香夫人开辟贵州驿道时所建立的,是用于连接黔中与黔西北的交通要道。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巩固政权,支持奢香夫人开辟驿道。奢香夫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土司长期的发展,修建了龙场九驿。线路规划及驿道形制体现出了驿道的修筑情况。现主要从制度管理、经费来源与花销来探讨驿道的运行机制。龙场九驿的开通使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了黔西北地区的开放,促进了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建省提供了历史契机。
 
修筑龙场九驿的历史缘由
 
龙场九驿修建的外因
 
从国家层面来说,修建龙场九驿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稳固政权。从秦汉至两宋,贵州的交通网一直处于“孤僻”状态,虽有秦朝开通的“五尺道”、汉朝开通的“南夷道”、唐朝开通的“牂牁道”、宋朝开通的“买马道”等,却缺乏通往贵州腹地的固定路线,国家对贵州管理不易,使贵州的社会生活未能与全国同步发展,处于“封闭式”的社会状态。
 
洪武十五年(1382),乌撒、芒部、东川叛乱,水西持观望之态,迫使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要求前线将领谨慎提防水西领目霭翠。洪武十五年(1382),敕谕傅友德:“可留兵四百守水西城,以观霭翠动静。”并要求傅、沐两人在赤水、毕节和七星关各设一个戍守,在黑张以南、瓦店以北各设有守卫扎营戍守,以便明朝管控水西区域。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太祖朱元璋又敕傅友德等曰:“其乌撒、芒部等诸蛮,外虽效率,中藏狚诈,倘或托以心腹,将有意外之变。龙海诸蛮奸诡尤甚,水西恐与贼诡计,皆须防闲。”说明元王朝虽已覆灭,但剩余的势力一直活跃于西南地区,并拉拢及诱导西南地区的土司们联合抵抗明王朝统治。为避免“弧形包围南宋”事件重演以及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中原与西南地区之间的联系,开通驿道已是必然之举。
 
此时,奢香夫人开置驿道的举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加强了贵州与四川、云南、湖广等地的联系,更加强了朝廷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让明中央政府可以更有力地管控西南地区。
 
修建龙场九驿的内因
 
从土司这一内因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水西土司辖区广袤,安氏先祖在贵州水西之地延绵了一千多年,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权利统治结构,率彝族四十八部土目。洪武四年(1371),水西土司霭翠和水东土司宋钦率部归附明朝。霭翠老后,奢香夫人难以把控好整个水西之地的局面,为了安氏世代管理水西之地,让水西之地的土民们在此安稳地繁衍生活下去,得到朝廷的支持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其二,世统其兵,世袭其职。奢香夫人被马烨陷害,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奢香修建了龙场九驿。根据成书较早的《炎缴纪闻》记载,明洪武初戍守贵州的官员马烨坚持民族偏见,违背了朱元璋安抚西南蛮夷的政策,并想要摧毁诸罗和各县。马烨借机以皇亲贵胄的身份打压奢香夫人,用“素恶奢香”“辱香激诸罗怒”等行为激愤水西部众,以此为由出兵剿灭水西。刘淑贞出面劝阻四十八土目,在与奢香夫人商议后,奢香夫人决定去北京向朱元璋揭发马烨的种种罪行。朱元璋召见奢香云:“汝等诚苦马都督乎?吾将为汝除之,然汝何以报我?”奢香夫人叩头曰:“吾蒙圣恩,当令后裔世世戢罗夷,不敢闯祸。”朱元璋曰:“此汝常职,何言报也?”于是奢香夫人承诺“开赤水乌撒道以通乌蒙,立龙场九驿”。朱元璋大悦,遂斩马烨。奢香夫人信守承诺,回水西后,稳固其境,遂开偏桥,立龙场九驿,受到世人的赞扬。
 
综上,水西地区在奢香夫人的带领下避免了动荡。而龙场九驿的开通使水西地区打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使区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为该地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龙场九驿的修筑
 
线路规划
 
奢香夫人所修建的龙场九驿是通往黔西北地区的重要驿道。该驿道从贵阳出发,依次经过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九驿沿途还设有十八站,因以龙场镇为起点,故被称为“龙场九驿”。
 
作为驿站的起点,龙场驿位于今天的修文县附近,是当今贵阳市的“北门”。史料记载:“鸦关,在治城北三里,群山环叠,中惟一径可守,洪武间,贵属四川布政司,故驲道经焉。”六广驿为第二个驿站,位于今修文县六厂镇广城村山顶。第三个驿站是谷里驿,其位于今贵州黔西谷里镇以北1千米,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东南起于谷里驿,西北与奢香驿相接,据载“谷里驿,在治城西北一百八十五里”。水西驿为第四个驿站,位于今城关镇黔西前进村鸭池寨以东方向,它曾是乌江上游干流中的一座鸭池河渡口,据载“水西驿,在治城西北二百一十里”。龙场九驿的第五个驿站是西溪驿,也称奢香驿,位于今黔西林泉镇的卫星村北,水西古驿道西溪段,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前后。第六个驿站是金鸡驿,位于今大方县南部。道光的《大定府志》将金鸡驿站的位置定在大方县南部的小屯。第七个驿站是阁鸦驿,它位于今天的大方双山镇和竹园彝族苗族乡两处的交界处,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第八个驿站是归化驿,从阁鸦驿过落折河、双山、老塘、沙子哨再到归化驿。从归化驿西行经梨树坪至毕节二铺,头铺即毕节驿,其于“洪武十六年置,位于今贵州毕节县城内”。毕节驿作为龙场九驿的终点,也是川黔滇驿道所经之地。
 
驿站形制
 
关于龙场九驿各驿站的形制情况,据资料记载,龙场九驿的形制与现今遗存下来的痕迹截然不同。如驿站的起点龙场驿,在阳明洞前,有一“丁”字形桥。《修文县志》记载:“永济桥,又名曲尺桥。桥形如矩,世人谓矩为曲尺,故名。”第二个驿站是六广驿,其建立于山顶,地势西高东低,西面为陡峭的山坡,城墙依山建立,东面地势平坦,现已辟为梯土,不见城墙踪迹。第三个驿站谷里驿,它横跨朵泥河。目前,谷里驿道约有2.5千米路段保存完好,驿道依山势而行,曲折蜿蜒,宽在1.1到1.5米之间。这一段道路名为“五里碑”,驿道多用马,又名“马路槽”。第四个驿站为水西驿,主要从谷里驿开始西行,经杨柳塘、打鼓寨、官庄到黔西城东南一千米处达水西驿,其遗址上已建立了水西公园。第五个驿站是西溪驿,也叫奢香驿。此路以碎石铺成,长约250米,至今保存完好。第六个驿站是金鸡驿,至今屯石墙院还有遺址,遗址之外的古道也保留了下来。第七个驿站是阁鸦驿,全长近15千米,宽约2.5米,由碎石建造,有大阁鸦、小阁鸦。小阁鸦至今保存完好,其至双山乡段有长约5千米,宽约4米的石板路。第八个驿站是归化驿,现在双山、沙子哨一带尚残存一些古驿道。最后一个驿站为毕节驿,纳雍至今尚存梯子岩,南北两面绝壁上有凿石而成的梯状路。
 
当年促进贵州飞腾的奢香古驿道现已变成历史遗迹。随着时代变迁,贵州古驿道(龙场九驿)已被贵毕、贵渝、贵新、黔滇等高速公路所替代。贵毕路复延龙场九驿“六广、谷里、西溪、归化、阁雅、毕节”六个驿站,体现出了前人与后人“古驿通山失险”的科学眼光。
 
龙场九驿驿道的运转
 
运行机制
 
明朝时期针对驿道的运转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如地方上的驿站受布政使与按察使双重管理,主要以按察使为主。明代的驿道由各省的地方主管邮驿长官来管辖,其下有各州县的驿丞。“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夫马、廪糗、庖馔、裯帐,视使客之品秩,仆夫之多寡,而谨供应之。支直于府若州县,而藉其收入。”从而构成了地方邮驿的专业管理系统。龙场九驿由地方管理,其中龙场驿和陆广驿隶属于贵州宣慰司,其余属大定府直隶州。各驿站都设有一定的人员看守,分为驿丞、吏、夫三个等次,而走马和供馆均由固定的土目或头目负责,驿道管理人员均由水西安氏独立出办。
 
驿站的运行机制因地而异。每个驿站均设一名驿丞和吏,而额马和铺陈数目由驿站大小而定。划分驿站大小的主要标志为马匹,其设备、人夫、经费等定额取决于马匹数量。如龙场九驿的龙场驿站,设驿丞一员,吏一员,额定马匹23匹,实有25匹,有2匹脚力不便,不计于内,铺陈23套。走马和供馆由宣慰司安疆臣下夷目花仡佬八寨土民承办,宣慰设馆田360份,每日轮流一份佃户供役,正德年间有驿丞王守仁,余姚人。龙场九驿管辖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经费来源
 
驿道的运转离不开经费的支撑,因为驿站需要解决夫役差派,驿传体系越庞大、越完备,就需要越多经费,所以驿站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源。一旦经费紧张,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人员缺额、设备陈旧、无人应役等。关于驿费问题,驿站经费主要来源一是田赋税银,二是设有专门的馆田。《明会典·驿传四》记载,“凡驿马孶息,洪武十八年,令各处驿马不问官给自备,其孳息聪令货鬻惟为事囚军、官给马匹有孳生者,仍令报官”。
 
贵州驿道的费用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供给驿馆铺陈、接待所需要的馆钱;二是用来购买马驴、养马等的费用,也叫“马馆银”。土流并治地区会按照交纳上来的田粮数量来安排马驴,由土户在驿站里服役。其中主要分成7等,一等是纳粮百石,出备上等马1匹,民夫一名,若一户不足百石,可多户凑足,并买马出夫应征;七等是纳粮1石5斗以上,不足2石者皆充当铺兵。初设驿站期间,为保障驿道供给,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开设湖广五开至靖州的驿站十二处,驿夫以刑徒充当,仍令屯田自给”。每驿道设三百余人,驿夫多数以刑徒充当,月给米五斗;驿站设有铺,每月支出米有二斗。
 
贵州驿道的驿传体系能够成功,主要是从驿道的宏观布局、组织设置,到路线规划、机构调整、驿路运转皆有严密的规章制度。
 
龙场九驿的历史影响
 
国家对边地的控制
 
从国家发展的层面来说,龙场九驿的开通有利于增强朝廷对黔西北地区的管控力度,巩固政权,同时也为全国改土归流作了铺垫。
 
其一,驿道的开通打破了中国黔西北地区以前交通相对闭塞的局面。水西土司管理的西南地区逐渐发展为明朝政权直接管理,并派遣军队平息各地叛乱。如苗金台等人在平越作乱,引起了水西蛮阿忽骚动,宣慰司受命清理水西叛乱之人。万历年間,水西宣慰使安疆臣率领大军在平播之战中立下战功。其二,设立卫所,改变贵州的政治形势。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平定云南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在贵州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大量中原地区的人民以军事移民的方式进入了贵州。设立卫所可直接把控交通要道,造成了流官统治的局面,便于监管土司形势。其三,明朝的调北填南政策使贵州的民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一个“蛮夷之地”逐渐形成了“夷多汉少”的局面,使“改土归流”在贵州得以推行。而大量汉人深入贵州地区与贵州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加强黔西北的开放。
 
加强黔西北的开放
 
龙场九驿的开通为文化的进一步广泛传播与进行市场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载体,同时也使黔西北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在经济上,龙场九驿的开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是粮食产量增加。贵州驿道开通后,朱元璋采取“移民就宽乡”政策,贵州也成为“调北填南”的重点区域。明时以屯养军,军屯与民屯在洪武年间新辟土地规模较大,大幅度增加了农耕面积,使得贵州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是卫人与夷民杂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水西凭借驿道与省内各地及湖广、四川、云南等地连通,使水西之地百货汇集,商业日益繁荣,主要货物有丝、麻、布、革器、马毡、茶、油等。可见,驿道的开通有利于交通沿线人口、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促进了该区域农业、牧业和公路运输业的蓬勃发展。
 
从文化上,随着龙场九驿的开通,长期以来的民间小道成为官道,得到了很好的维修和扩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土司首领奢香夫人注重研习汉文化,“躬亲倡文明”,甚把父子连名制改为“安”氏。洪武二十五年(1392),宣慰司在水西治所之地创办贵州宣慰司学堂,开创了贵州官办汉文学堂的先河,培养出一批新一代少数民族才子,促进了生产工具方面的教学实践和操作方法上的创新。可见,奢香夫人与历代宣慰使积极倡导推广中原传统文化,加强彝汉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社会经济及民族文化的内外交流和发展。
 
总的来说,龙场九驿的开通改变了贵州历史上道路相对封闭的状态,开辟了毕节彝族与中国西南部之间的道路,让贵州成为川滇黔毗邻地区连接的重要枢纽,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贵州建省的重要契机。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