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口碑】守护信念——走进红色基因名村四川苍溪县库楼村陈家湾

2021-01-11 17:12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主页 > 名片 > 美丽国土名片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图:乡村红色文化基因保护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惠民书:青山忠魂           (天下口碑署书馆插播)

原标题:红色信念守护人——走进四川省苍溪县库楼村陈家湾

(中国红色基因名村库楼村陈家湾)

贤文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2020-12-25


 
 
 
在革命老区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东南深山里,有一个叫陈家湾的地方,村落不大,却有着红军冢、红军墓、忠义池、纪红碑陵、红军广场等诸多红色遗址遗迹,均是由当地村民自发集资修缮,这些红色遗迹也寄托着陈家湾人对共产党、对红军的深情厚意。多年来陈家湾人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些革命先烈,清明祭扫、中元焚香从未间断。、



深秋的午后,天空飘洒着细细密密如牛毛般的细雨,带着深深的敬意,笔者走进陈家湾,探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那些忠勇的守护者和那段并未走远的峥嵘岁月。山清水秀的陈家湾,自古民风淳朴,因主要居住着陈姓而得名,又以获得唐昭宗敕赐“义门陈氏”而闻名。勤劳善良的陈家人在陈家湾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上世纪国民党执政时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安宁,1933年红军入驻,给这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红军故事也在这里广泛流传。在陈氏后人陈在新的带领下,刚入村口就看到了右侧斜坡高台之上竖立的“红军墓”石碑,随石阶缓步而上,绿树掩映下的九座红军坟墓呈现在眼前,庄严而肃穆。



除了第一座墓碑有确切的记载之外,其他八座均埋葬着无名的红军烈士。在那个硝烟四起、战火弥漫的年代,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随着部队转战南北,最终长眠于此,虽然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丹心可贵;我们知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弥足珍贵!




在陈在新的讲述中,我们在陈家湾这片土地上,仿佛穿越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1933年6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领红11师,粉碎了国民党所部田颂尧“三路围攻”之后,继续追击溃敌,扩大川陕苏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从巴中渔溪三河场顺龙王滩河直上,攻下金宝、天池等四个寨子,占领印池湾、青岩垭,又先后攻下龙山场、南洋岭、陈家湾、库楼湾等地。红军深入当地农户家中做群众工作,借用库楼湾、陈家湾、卢家嘴住户房屋驻扎红军。



6月22日,红军将万源、巴中等战区负伤的红军将士与兵器厂转移到驻扎地。库楼湾、陈家湾作医院,卢家嘴作兵器制造场所,作战指挥部设在陈家湾陈家老屋。陈家老屋,是义门陈氏后裔迁居至此世代居住的地方,正屋门楣之上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顺二年“欶赐义门陈氏”的牌匾、堂屋整副门板上威武的传统门神图案、屋檐雕廊画栋中镶嵌的孝字、斜梁间惟妙惟肖的祥云龙纹和鱼象雕刻、屋顶的青瓦、院中的青石和老井,无不在诉说着老屋的沧桑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在陈家老屋最里面的房门窗棂上,悬挂着一个木牌,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一九三三年医院遗址”,而楼上一张陈旧的木床,则是当年李先念休息的地方。陈在新告诉我们,当年张国涛、徐向前、陈昌浩、许世友、倪志亮、李先念、陈再道、张爱萍等40多位领导人相继来到陈家老屋,在这里居住并指挥作战。在这里,总指挥徐向前等领导人指挥继续扩大苏区范围,相继攻下丰占、双河场、西山场、合丰场、解元、千佛、白庙、老观场;在这里,红军将领指挥攻打了黄猫垭战役,攻下木门镇,并在木门召开了红四方面军作战西进的重要军事会议——木门军事会议。
 
红军到达陈家湾后,驻扎期间严格遵守执行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到贫苦群众没衣服穿,主动赠送衣物,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而陈家湾的老百姓也积极配合,青壮年分工协作,有作粮食经济委员负责红军粮食经济支出的;有负责给红军砍柴、挑水、煮饭的;还有专门负责转移、救治并护理红军伤员的。陈家湾的村民都说,红军是为咱老百姓流血流汗的,我们一定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陈家湾的老支书提起当年的战事语气沉重,那时候每一场战斗都会死伤无数,有的是直接战死沙场,有的则是因为医疗条件跟不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战士们死的很可惜。特别是在机山梁战役中,有7名团级干部和600多名红军负伤,近500人因缺医少药导致最终牺牲。在红军医院成立后,陈家湾、卢家嘴不分男女老少都全力接送伤员,把负伤、牺牲的干部和战士们全部转移到库楼湾、陈家湾,并积极参与伤病员的护理,医生王建周、陈敏秀夫妇由参与到独立负责医治伤员。陈家湾人觉得牺牲的将士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的生命,纷纷自愿捐赠棺材将他们安葬。7名团级干部牺牲后被安葬在陈家湾老屋后面碾房田岩,其他战士则合葬在长田。

红军驻扎40多天后,继续向阆中苍溪方向转移推进,陈家湾、卢家嘴的群众积极主动护送伤员直到渡过嘉陵江,到达东青。后来一部分群众解散回家,留于后方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另外一部分群众则自愿参军投身革命,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据参加红军的村民李开奎讲述,长征时他爬雪山过草地,到过延安,上过抗大,先后负伤30多次,后因国共合作精兵简政返回家乡务农。当年在邛崃高河、天全会师时给贺龙元帅当过马兵,在翻雪山(夹金山)时,为当时因生病走路困难的毛主席砍过一根竹棍当拐杖,据说,毛主席一直拄到延安,陪伴了主席一生!在红军撤离时,轻伤员随军转移,重伤员留下继续治疗。当年留下来由医生王建周继续施治的有13人,国民党部队到达后开始清查绞杀红军。为保护这13名红军战士,当地进步人士、地下党人陈合贵以30块银圆的代价买通负责清查队的国民党官员,然后派人将所有红军全部秘密送回陕西、巴中等他们各自家中。



 
老红军李朝贵
1972年春天,13人其中之一的李朝贵回来找救命恩人,村民们听了他的讲述,才知道当年陈合贵救下13名红军的事迹。而陈合贵也因救红军被出卖入狱,1943年越狱回家,1948年3月病故于陈家湾家中,其后裔陈杰元。

陈在新说,陈合贵就是他的爷爷,自从得知爷爷当年的事迹之后,家人敬佩之余又多了几许自豪,为义门陈氏后裔的深明大义,为爷爷处变不惊果敢担当的侠肝义胆!陈合贵病危期间,把当时尚年幼的儿子陈杰元叫到身边反复叮嘱:“红军革命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是为了穷苦人打天下、谋生存。红军建立新的政权后,你们千万别忘记传承红军文化,别忘了为人民解放事业所献出年轻生命的革命烈士,一定要守好他们的坟墓!”可惜的是,在大跃进改土造田造地、粮食亩产万斤“创卫星”的时期,陈家湾的红军坟墓也无一幸免,但红军遗骸还在原址。2013年,为纪念红军入川80周年,陈杰元出资,号召家族之人共同担当,建起了纪红碑陵。

2016年正月,陈杰元病危,弥留之际,将儿子陈在新、侄儿陈在伦、侄孙陈金荣叫到身边说:“你们要发扬共产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量将大跃进时平了的红军坟墓、红军冢恢复起来,再修建一个红军广场、烈士纪念碑、红军纪念馆,作为我们陈家湾传承红军红色文化的精神支柱。”随后,陈在新、陈在伦、陈金荣带头并组织陈氏族人捐资300多万元,于2016年冬天建起了红军广场、陈家湾文化标石。2017年恢复修建了红军墓、红军冢,建起孝德文化长廊,并在陈家湾村口显眼位置挂起“陈家湾永远跟党走”的标识!




陈家湾文化标石






忠义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曲折坎坷碾过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我们子孙后代打下了红色江山,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不会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陈家湾人更是如此,他们一直铭记并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解放前,陈家湾人拥军护军参加红军,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后,陈家湾人踊跃参军报效祖国,有积极参军抗美援朝立下战功的;有参加珍宝岛战争立下功勋的;有部队转业参加祖国能源开采奉献力量的;有参军之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勋的;有在消防战线拼搏奋斗的;有在水电武警部队建设中奉献青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陈家湾人都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矢志不移!新时期,陈家湾人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关怀下,借助东风乘势而上谋发展,自加压力担当实干聚众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出勤劳勇敢、坚韧拼搏的优秀品质,乘风破浪,阔步向前!



2017年,经中国乡村红色文化基因保护研究课题组评价审定,陈家湾所属的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库楼村符合五大评价标准,以“赤诚忠骨,笑卧苍山”而位列第一批“红色基因名村(镇)”名单。未来的陈家湾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红色遗址,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建设美丽家乡;同时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让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永远被后人铭记,让英雄的红色基因永世传承。


图:乡村红色文化基因保护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惠民书:赤诚忠骨  笑卧苍山     (天下口碑署书馆插播)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