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气候旅居|张恒:贵州“避暑经济”让村民发“凉财”(2018

2023-11-07 21:01 当代贵州杂志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气候旅居 >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避暑经济”让村民发“凉财”

 
当代贵州杂志 2018年34期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立足绿色资源禀赋,巧做“绿色文章”,贵州各地把“凉资源”变为“热产业”,着力让“避暑经济”产生“乘法效应”,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以前都是打零工,干什么收入都不高,而且还不稳定,直到和村民经营起了乡村旅馆,日子就逐步好起来了。”在安顺西站出站口前,杨勤安正在等待预定住宿的长沙游客。

杨勤安是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三合苗寨村村民,这几年借助安顺夏季凉爽的天气,通过经营乡村旅馆,他逐步发家致富了。

杨勤安笑着说,自家“苗乡客栈”有10个房间20个床位,全部都已经预订完了,再订房需要等半个月。“今年可以赚6万多元,比在外面打工还划算。”

眼下,三合苗寨的180多个房间全部被预订一空,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游客来村里避暑,带动了旅游发展,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杨勤安坦言,现在生意太好,每天都要在火车站、高铁站跑两趟。

如今,随着避暑旅游持续升温,“避暑经济”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推动乡村与城市、景区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发起了“凉财”。

外地游客乐享“清凉之旅”

“老板,请问你家还有客房吗?”“实在抱歉,都已经订满了。这样吧,我帮你们问问其他家,看看还有没有客房……”

8月5日,位于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大堰社区小箐组的海恩底彝寨度假村,又迎来了一批来自重庆的避暑游客。

自海恩底彝寨度假村2017年开门迎客以来,来自四川、重庆、遵义及贵阳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有的一来便会住上半个月。

来自四川宜宾的游客胡忠健每年都会到百里杜鹃景区游玩,一直想在周边寻找一个理想的避暑之地。“第一次来海恩底,就被这里的气候和风景迷住了。”胡忠健深有感触地说,“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8月也只有20多度,与我们四川那真是天壤之别。”

“这里还有热情好客的彝家人,更有难得一见的千年古桑树、桂花王及很多不知名的古树等等。”现在,胡忠健不仅自己来避暑旅游,还介绍亲朋好友一起来海恩底。

“这里气候实在是安逸,住在这里休闲避暑都很巴适。”四川游客马博强一行12人相约到贵州避暑,原本只打算小住几天,如今却“不自觉”地住了十多天。“最近四川那边都是30多度,这边凉爽的天气让我们都不想回去了。”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也和百里杜鹃金坡、米底河相邻,这两年来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堰社区支部书记黄承志介绍,依托秀美的自然景观及民族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也从传统的吃农业饭转变为吃“生态饭”“旅游饭”。

如今,众多像海恩底一样的乡村,正凭借凉爽的气候、整洁的环境、淳朴的乡风,大力发展避暑养生游。

自然优势变成增收优势

走进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的“幸福田园”农家乐,前来避暑的游客有的正在用餐,有的正在排队取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里比我们那边温度低太多了,很凉快,安逸得很。”游客朱素兰6月21日从重庆过来避暑。第一次来桐梓的她表示,“明年还要过来”。旁边的游客廖群也附和说:“桐梓很凉爽,在重庆睡觉需要开空调,早上起来容易流鼻涕,在桐梓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凭借凉爽的气候、整洁的环境、淳朴的乡风,贵州各地大力发展避暑养生游,不断吸引着游客夏季来黔度假“纳凉”。图为在桐梓县上天池度假村避暑的游客。(娄伦权 / 摄)

“这些客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不干别的,就是歇凉。”贫困户陆国顺说。如今,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九坝镇的一个主导品牌产业,拥有乡村旅馆六百余家,接待床位超过四万张。目前,全镇已经接待游客三万余人。

而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当地发展起“避暑经济”。山堡村有贫困户34户,如今有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其他的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陆国顺正是盯准机会养殖起香猪,“去年卖了9万多块,现在还有200多头,餐馆和避暑的客人抢着买。”在山堡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

同样在九坝镇白盐井村,乡村旅馆已满员,接纳避暑游客1.1万人。“每逢双休日,还有不少人在广场或路边搭建帐篷,避暑游客约在1.5万人。”白盐井村村支书周国旗说。

“20多名四川广安避暑游客住在我家,他们说寨子环境、空气太好了,简直是人间仙境。”白盐井村村民张小敏是“龙塘第一家”乡村旅馆的负责人,去年接待避暑游客,两个月净赚了10万元。目前,白盐井村有148家乡村旅馆,2017年依托避暑游收入3000万元。

“过去,村民只能守着大山过穷日子,现在避暑旅游发展起来了,村里家家可以开民宿、办农家乐、发展采摘农业,客人接踵而至,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桐梓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站在避暑经济的风口,将“凉资源”变为“热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给村民带来了旅游红利。

“避暑经济”产生“乘法效应”

“我和家人都已经住了半个月了,这里不仅气候凉爽、住宿好,而且周边的旅游项目也做得很棒,前几天我们去的花海就非常不错。”在钟山区大河镇大河堡景区的避暑体验,让来自四川内江的游客黄志坚一行连连称赞。

“发展旅游业,我们这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大河镇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9℃,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植被,而且还有美丽的狗跳峡风光、一年四季花不败的神奇公主坟、周家寨村民族人文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何才能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大河镇的答案是搞农旅融合。“打造了大环境,发展旅游业,同时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大河镇先后打造了钟山区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凉都花海大河堡)、恩华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恩华温泉酒庄、大箐科技果园、阿加农场、玫瑰谷、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中国农耕历史文化博览园等多个景区。

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吃生态养生餐、游自然风景区、住风情古村落、购绿色农产品”的产品链条,以点带面,打造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示范基地。

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大河镇做出亮点、做强特色、做深内涵,把景区连成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打造一个服务性乡村旅游片区,着力让“避暑经济”产生“乘法效应”,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