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古彝文渊|身体活动与古彝文字的相关性研究

2024-03-13 15:52 《体育学刊》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多样世遗 > 母语保护 > 古彝文渊 >

打印 放大 缩小





身体活动与古彝文字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学刊》 2016年2期
 
作者:孙德朝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身体活动与古彝文字的相关性研究
 
孙德朝1,210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大小传统感通思维方式,从古彝文字中筛选出24个与身体活动相关的文字,提炼出古彝文字中的身体活动元素。研究认为:古彝文字蕴含着彝族尚武民族性格气质特征、彝族个体身体活动式样、人畜和谐共有的运动式样、毕摩作毕时对身体关怀的“显隐”身体活动文化内涵、原生态竞技游艺元素、教育传承元素。身体活动不仅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具有重要的语言和思想传承属性,也对文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认知特征。
 
关 键 词:体育文化;身体形态;身体活动;感通思维;古彝文;彝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具体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活动展演形成丰富的运动文化,并辅以原生态运动器械承载人类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传统体育衍生、嬗变和传承的历程;而文字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二者的中介和桥梁是身体,身体是社会存在的载体。身体形态和身体活动是传统体育的原生源。正如谭华[1]指出:“所谓体育的起源的原生含义,其本质就是体育意识的起源,即人类对其身体活动与相应的身体变化之间联系的自觉意识的起源。”身体活动对文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文字蕴涵丰富的身体活动内容。关于身体活动与文字的关系,研究基于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以“东巴跳”和东巴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双向实证研究,旨在说明身体运动对文字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2]。本研究以中国古彝文为对象,应用人类学研究中原始思维和逻辑思维整合融通的感通思维方式[3-4],强化和凸出人的身体存在作为符号主体的思维范式[5]。挖掘古彝文蕴含丰富的潜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论述身体形态与身体活动对古彝文的形成与影响,以推进身体运动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古彝文身体文化符号的价值和意义
“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最准确的标志”[6]。由于身体活动是承载文化和文明进程最容易捕捉的对象,是一种活态的文化符号,而文字又是语言和其他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二者相关性研究成为传统文化符号重要研究对象。这便为文字与身体活动之间找到一种逻辑思维及原点,也为古彝人身体活动对古彝文字形成奠定意象生成的思维基础。若要突破和改变文字形成的纯抽象意象,以具体身体形态式样、身体活动式样、人的身体活动展演和人畜和谐组合的身体展演,解析其古文字的符号内涵和外延,研究具体式样存在与身体活动关系,二者高度融通为身体形态、身体活动与文字的形成建构起相关性研究的学理基础。
 
“混沌”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指宇宙之初尚未分化的状态,不同时代产生的混沌观念,代表着人们对世界不同理解[7]。古彝文字的混沌状态,本义就直接指“前体育或潜体育”性质的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身体活动内容,就现行彝族传统体育运动文化而言,有的是人体动作行为,有的是身体运动与原生态运动器械拼合,有的是人与动物和谐展演的物化形态,表达着原生态的竞技游艺,又富有人类学的儒化教育功能。“秩序”本意指次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状况,是“无序”的对立面[8]。“秩序”一词是进行跨学科研究核心词汇,如博登海默从法理学角度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9]本研究中对“秩序”的追求在于,以彝族古文字为典型文字个案,采纳胡小明[10]体育人类学方法论,探讨古彝文“混沌”状况下的身体活动文化符号元素,以便为后续以彝族文字为研究对象,探究原生态身体文化田野调查和进行双向实证研究奠定前期研究基础,也为检验国内学者关于身体动作与文字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拓宽研究视野。
 
2 古彝文蕴涵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活动文化符号解析
2.1 古彝文字蕴含彝族民族性格和特征
 
彝族在汉文史志称作“夷”或“彝”。彝族自称主要有诺苏、纳苏、聂苏等别称。“诺”、“纳”、“聂”其意为“黑”,“苏”意为“人”[11]14。从古彝文字学者对“彝”字的解析来看,nip(ní),有等多种异体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因事赋性,以形索意”是象形文字的特征,我国的民族识别对于探讨民族的族源源流及民族性格和特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彝族族源来看,学术界有“楚人”说、“卢人”说、“卢戎”说、“濮人”说、“僚”说、“夜朗人”说、云南“土著”说、“氐羌”说等。从今天彝族丧葬习俗来看,其具有与古“氐羌人”相同的文化表征,从身体社会学来看,古羌人母权制遗俗,其重视女性,对女性的尊重也表达着这一文化表征。如近代,凉山彝族社会发生冤家械斗,在双方不分胜负时,只要双方妇女往中间一站,械斗即刻停止[11]15-16。
 
彝族自称为“虎族”,尚武是其主要特征。此古彝字形为拉弓射箭形象,字意类似汉文“夷”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夷”特指彝语支系和彝族。解放后,通过民族识别,将“夷”改为“彝”,专指彝族。彝族自称“ní”,“ní”字也具有尚武属性及特征,即夷人。从文化民族识别特征来看,其造字本义指随身携带弓箭,喜好射箭、狩猎、善武的夷人。此外,古彝文“mot”,读音接近汉语音mō。一个人拿着一把弓的形象,造字本义是指拿着弓箭习武、狩猎、参战或从事身体活动的人。古代军人不分专业与业余,所谓军人就是能拿起武器参战之人,军人“mō”(包括将领、军官、士兵),此字的字意也就是指军人。关于彝族的尚武性格及特质,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里也曾作过过记载:“元代罗罗诸部落间以尚武为荣。罗罗诸部首领互不统属,各自盘踞某一地方,拥有自己的亲兵武装。多养义士,名可笡,厚赡之。遇战斗,视死如归。”“善造坚甲利刃,有价值数十马者。标枪劲弩,置毒矢末,沾血立死。”[12]从古彝文字文化符号内涵看,其外显本民族重视射箭训练,重视弓箭使用的符号外延,而内隐彝族尚武、婚姻嫁娶、丧葬习俗等文化内涵特质。
 
2.2 古彝文字蕴含身体活动式样
 
 
 
2.3 古彝文字蕴含人畜和谐共有的运动式样
 
2.4 古彝文文字蕴含毕摩作毕“显隐”身体活动文化内涵
 
原始人类的身体运动对原始宗教的形成,具有难以剥离的文化依附性特征。和春云、胡小明等[17]认为:纳西族东巴跳源于纳西族丧葬舞蹈;谭广鑫等[18]认为:武术套路艺术表征源自原始巫术,武、舞、巫三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表征和文化思维方式,在文字上,武、舞、巫三者一脉相承。古彝文字与彝族原始宗教有何关联性呢?
 
2.5 古彝文字蕴含彝族身体运动的竞技教育元素
 
身体,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生相伴,是一个颇具当下意识和历史感的话题。人类社会因身体的存在而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因身体存在所富含的竞技特征而推动社会永续发展。
 
身体是社会存在的载体,身体形态和身体活动是传统体育的源头。从古彝文字筛选的24个字来看,它以简单的线条——笔画描述和临摹形式高度符号化、线条化、写意化,浓缩和提炼身体形态与身体活动式样,具有表达彝族民族性格和气质的文化综合体特征、具有展示丰富彝族传统体育运动式样多样性特征、具有彝族毕摩作毕时对身体关怀的“显隐”身体活动文化内涵、具有表达和凸显彝族身体运动中竞技元素、教育传承元素。身体活动不仅对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语言和思想属性,而且具有对古彝文字形成的认知特征。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思想史[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12.
 
[2]向有明,向勇.身体动作与文字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8):57-63.
 
[3]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9.
 
[4]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8-29.
 
[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05.
 
[6]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莼,马雍,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2.
 
[7]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7.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44.
 
[9]高建波,朱新晓.刍议博登海默的“秩序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6(4):62-64.
 
[10]胡小明.原生态身体文化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15,22(3):1-10.
 
[11]朱文旭,肖雪.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12]罗贤佑.元代云南地区的民族实录——《云南志略》[M].民族研究,1993(1):93-101.
 
[13]谭广鑫,周志俊.巫风武影:南部侗族“抬官人”挖掘整理的田野考察报告[J].体育科学,2014,34(3):62-71.
 
[14]滇川黔桂彝文协作组.滇川黔桂彝文字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30.
 
[15]岭光电.之子宜乍[Z].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彝族历史文献编译室,1984:12.
 
[16]阿余铁日.彝文字性探源[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17]和春云,胡小明.东巴跳源于纳西族丧葬舞蹈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14,21(1):114-117.
 
[18]谭广鑫,王小兵.武术套路艺术表征源自原始巫术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70-73,78.
 
[19]孔祥卿,史建伟.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38-39.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ancient Yi characters
 
SUN DE-zhao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101,China)
 
Abstract:By applying traditional magnitude perception thinking mode used in anthropological study,the author screened out 24 physical activity related characters from ancient Yi characters,extracted physical activity elements in ancient Yi characters,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ancient Yi characters con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l temperament of the Yi nationality,patterns of individual physical activities of the Yi nationality,patterns of movement harmoniously own by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implicit”physical activities in Bimozuobi’s care for the human body,original ecological competition and game elements,and education inheritance elements; physical activities are provided not only with important language and thought inheritance attributes for human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but also with important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for character formation.
 
Key words:sports culture;body shape;physical activity;perception thinking;ancient Yi script;Yi nationality
 
作者简介:孙德朝(1971-),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E-mail:sundezhao_101@163.com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彝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研究”(14BTY077)。
 
收稿日期:2015-06-02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2-0043-05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