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学习用典|李杨 黄晋太:《习近平用典》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与意义

2023-03-29 23:24 人民论坛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学习用典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土名片网 “学习用典”
    栏目合作:北京典院(用典读书院筹备组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19号大院)
    主持人:陈宗泰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习近平用典》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与意义

 
人民论坛杂志 2015年23期 

 

李杨 黄晋太

【摘要】《习近平用典》是从习近平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来的。他经常引用和使用的经史典故,通过对典故的追根溯源与思想阐释而赋予新的思想与生命,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深刻教育。《习近平用典》内涵深厚、角度丰富、论证广泛,针对其中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阐释进行深入探讨,以领会这一思想内涵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 人民主体地位 阐释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人民日报社特别编写组于2015年3月3日编写出版了《习近平用典》一书,全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经常使用的经史典故共135个,并对这些典故进行了追根溯源与思想阐释,赋予了典故内容以新的思想与生命。这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再次发掘与运用,必将对读者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国家治理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极大的启示作用。

毛泽东曾经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古圣先贤们所留下的经史典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思想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而深邃的优秀文化宝藏,其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朽,正是由于它思想精华的依然闪烁及明志意义的延绵不绝,对今人、对今事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启发与指导作用。习近平博览古籍、熟读诗书,自然懂得典籍的意义与作用,他喜欢典籍也善用典籍,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汲取治国的伟大智慧,获取理政的正向能量,对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启发与鼓励,必将促使我们以新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动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来。

《习近平用典》的特征及其民本思想体现

《习近平用典》是以典为用、借古示今,意在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诚恳而深刻的教育。习近平引用典籍不为文饰,却形成了独特的文风,这与他的执政风格及人生境界有关,自然也与其传统文化的厚积及行文风格有关。因此,《习近平用典》对每个人的明志作用不仅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哲理的闪烁,更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谋略、智慧与情怀。

《习近平用典》的特征。习近平在一些重要讲话与文章中,常常引用中国经典史籍中的名篇名句以论证说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习近平通过旁征博引来阐释思想,通过推陈出新而古为今用,以此来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不仅让人喜读、爱听,而且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深刻启迪①。习近平引用典籍多在十八大以后,也有在浙江工作时所引用过的,如在《之江新语》中就比较多;另外,也有在1992年履职福建时所用的典籍。所有这些事实都在说明,习近平引用典籍目的并非出于行文或文饰之美,而是源自执政工作的需要及其思想感悟。因此,《习近平用典》不仅形成了他的独特文风,而且也形成了他的用典特征。

首先,引用目的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一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智慧之根、力量之源②,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廉洁从政,无论是执政为民还是以民为本,无论是中国梦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习近平用典》一书共十三个部分,从敬民篇到辩证篇,无不与治国理政、为官做人有关。

其次,引用内容广泛。在习近平引用过的典籍中,既有读者熟悉的《论语》、《老者》、《孟子》等,也有大家陌生的《官箴》、《周官辩非》、《仿连珠》,上至西周,下至清朝民国及新中国,范围可谓广泛,积累可谓深厚,足见其善学、善思及善用之功。

《习近平用典》中的民本思想。《习近平用典》一书面世后能够引起读者的如潮好评,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善学、善思和善用,也不仅仅在于他的简洁、朴实、清新、亲切的文风,归根结底还在于他对治国理政、社会民生、为官做人等等的思考与关切,表现出的是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根本的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尤其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怀,很得读者百姓的感同身受。民生问题是习近平从政以来从未停止过思考的问题,正如他所引用的孟子的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表达出的正是他敬民爱民、忧民恤民的质朴情怀,尽显人文情怀与温暖。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处处表现出“情为民所系的”民本思想,这从他在《之江新语》中的典籍引用中可以得到佐证。《习近平用典》一书共十三个部分,其中开篇第一部分就是“敬民篇”,足见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牢固的人民主体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观的思想基础所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亦如水,可载可覆;唯有与民同心,方可牵住连接天地的命脉。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就不难理解,在《习近平用典》中为什么“敬民”被置于首要位置,为什么民生问题被加倍关心,有关敬民、爱民、忧民、恤民的典籍被反复使用了。即使其余章节,也都与“敬民”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重民体才能得民助,顺民意才能得民心,恤民情才能得民戴—这应是《习近平用典》的精要所在。

《习近平用典》对民本思想的阐释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政治思想是与其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相连的③,在通过《习近平用典》理解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过程中,必须找到《习近平用典》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典籍自身的中国思想主体性来领悟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创新,及其对之所赋予的现实意义和核心价值观念。

“以民生为本”是实施善政的根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多次讲话和政文中引用过的句子,该句出自明代名臣于谦的诗作《咏煤炭》。诗人托物言志,以煤炭自喻,言为民之志,抒发了心系苍生、体恤民情的真实情怀。为此,作者甘愿像煤炭那样不辞辛苦,来到民间,为黎民百姓送来温暖和关怀。作者的苦心与真心于此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黎民百姓最关心什么?最根本的利益又是什么?说大不大,无非就是生活生计、人生劳作之事;但说小不小,没有民生就没有民体,没有民体又哪来国体?因此说,百姓事无小事,民生小事就是国家大事。习近平引用此典的寓意更为丰富,已远超于谦的忧民之心与为民之志了。首先,习近平希望党员领导干部要心系百姓,“心无百姓莫为官”,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维系于心;其次,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要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思想;再次,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要不辞劳苦、为民服务,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应有的境界。

“以民忧为系”是追求仁政的内驱。“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习近平《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多次讲话或政文中引用过的句子。该句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为赠人之作。诗作的背景是山东水患成灾,致潍县大涝,淹死饿死者众多。郑板桥见此情景立即着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而并不忌惮朝廷治不报之罪。作者借诗抒怀,抒发了对百姓饥寒的牵挂与怜恤之情。作者以竹声作引,通过竹声联想到百姓的“疾苦”之声。前两句虽是一般性叙写,但字里行间却充盈着诗人的忧民之情,一“听”一“疑”皆凸显出作者对百姓疾苦的焦急与忧心之状。然而,诗句又并不停留于对百姓疾苦的忧虑,而是以“总关情”强调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尽管自己仅是小小一县令。由此可见诗人对治下黎民的关切与关爱之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官大官小皆可为,习近平对郑板桥诗句的引用正是为了传达他的这两层意思。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市座谈时曾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这是他对郑燮思想境界的崇尚,也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任与希冀。那么,作为当代先进政党的党员干部们,又该怎样达到并超越古人的境界呢?其实,中国共产党的许多优良传统早就已经超越了这一境界,比如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这一角度理解,民间疾苦声就是民众的愿望与心声;而党员领导干部则要倾听、理解群众的愿望与心声,以做到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顺应民意、执政为民。这也应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愿吧。

《习近平用典》中民本思想的影响作用

习近平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通过一本《习近平用典》而拉近了和普通读者百姓的心理距离,其真诚、其亲切、其深邃、其温情跃然纸上⑤;尤其是其中的民生关切与民本思想阐释,更是说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在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及官场作风颇多诟病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情感、理念、作风、文风、品格等通过其执政作为及《习近平用典》,犹如一缕春风浸润着读者的心田,那么《习近平用典》所产生的影响和无论有多么大,也就都不足以为奇了。总体看来,《习近平用典》所产生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感染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及新中国的法律制度上,人民主体地位的赋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这一主体地位表现为具体与真实,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心理上重民敬民,才能在行动上重民敬民,使人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句话道出了为什么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一个真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他们是大众,他们有智慧、有力量,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并发动群众,才能获得大众的拥戴与支持,才能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与力量,也才能最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习近平之所以对人民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深信不疑,正是他牢固树立了这种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和立场,才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民不仅是照见自我形象的水,也是载舟之水,更是覆舟之力,任何有点权力就忘乎所以的心理与行为都是愚蠢而危险的。因此,《习近平用典》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从心灵深处、从情感层面重民敬民,将人民置于主体地位,在执政中心系百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行政领导工作的行为指导作用。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应表现在各个方面,“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一种政治地位的表现。但是,作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等也需要相应的层次标准去衡量,并且,人民群众的总体地位如何,又都需要以经济地位作基础;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往往也是生活劳作、柴米油盐等实际问题,因为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天灾人祸给广大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过多的疾苦,他们太渴望社会太平、生活安康的世道,因此来说,民生问题之于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习近平深知百姓之不易、民生之重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便成为其人民主体观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就重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⑥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正稳步迈入小康社会,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人民的经济地位有了质的提升。但是,民生问题不仅是衣食住行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也在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对民生问题的理解不仅要与时俱进,对其内涵也应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要以公平正义为新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以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习近平用典》同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解决好民生问题,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到执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无愧于领导这个职位。

对为官做人修德的情感熏陶作用。孟子的“乐民之乐”与“忧民之忧”是对古代统治阶级的希望与寄托,但古代统治者在实质上恐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为了谋取自我阶层的根本利益,实际上是不可能去真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难能可贵的是,古人却具备这样的思维与思想;古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最纯洁、执政能力最强的执政党,当然也能想到、做到。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做不到,不是因为想不到,而是因为在心理上不愿意、在感情上不真诚。当然,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孟子的话说的很透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就是老百姓的回应。

因此,只有理解民意、顺应民心,以真情爱民恤民,才能赢得民心、拥有民戴、得到民助;老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厌恶甚至憎恨什么,作为党员干部都必须做到心有灵犀、心心相通,并以真心去亲身体味百姓的切身感受。要做到理解群众,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必须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学会盘腿上炕拉家常。只有饱含人民情怀,急为群众之所急,想为群众之所想,才能不负群众之托,才是领导恤民之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群众的生存梦、尊严梦和幸福梦⑦,党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最好的成功。《习近平用典》不是教科书,而是思想、情感的酝酿与升华,是做人、做官的真谛与真情,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拥有这样一份真挚的情怀,才能拥有敬民爱民的原动力。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的成功启示与经验总结。作为共产党人,应谨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永恒宗旨,才能扎根人民、从人民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走出中国之路、实现中国梦想、创造出中国奇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真正目的所在。

(作者分别为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本文获得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资助)

【注释】

①②③叶自成:“《习近平用典》中的治国思想精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5期。

④《习近平用典·敬民篇》,人民网(理论频道),2015年3月2日。

⑤上官腾飞:“读《习近平用典》有感:不朽经典经世致用”,人民网(读书频道),2015年4月22日。

⑥习近平:“坚守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劳模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5年5月2日。

⑦赵洪伟,王蕊:“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述评”,《人民论坛》,2014年第7期。

责编/张晓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