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陈斌:浅议人体之正气

2023-03-19 21:30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页 > 趣旨 > 核心价值 > 扶正固本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正气
署书:乔新民
导读:国土名片网编研员李新宇



浅议人体之正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2年8期 

 

陈斌

(山西省运城黄河中医肝胃病专科医院,运城044000)

浅议人体之正气

陈斌

(山西省运城黄河中医肝胃病专科医院,运城044000)

正气;内涵;功能

正气,是中医学的特定术语。但在中医学中何谓正气?正气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医临床和疾病的预防治疗有何重要作用?下面结合《黄帝内经》浅述人体之正气。

1 正气的内涵

正气是人体所处的一种“和”状态,即机体的平衡状态,亦《内经》所指“阴平阳秘”。而“阴平阳秘”的稳态则包涵物质和功能两方面的平衡,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卫气营血津液等;二是人体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卫功能的协调、脾胃功能的健运、气机升降的有度、经脉运行的通利等,物质和功能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1.1 正气的物质基础《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指出人是靠天地之气而生养的,并指出构成人体的精气有先后天之分。人禀先天之精气而生,赖后天水谷之气化生气血津液而养。

1.2 正气的功能基础正气的功能即维持人体“阴平阳秘”的稳态,则是依靠各脏腑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1.2.1 阴阳相互协调阴阳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天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如此则阳气固阴精而安内,阴精助阳气而卫外,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共同维系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所言:“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助则泉源不竭。”

阴阳相互对立,互为制约。阳得阴制则阳不亢,阴得阳制则阴不盛,则可阴阳调和,正气充盛。如果两者不和,“阴不盛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盛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犹如“春而无秋,冬而无夏”。“阳强不能密”,则“阴气乃绝”,故“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因而和之,是为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阳双方互根互制,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亢阳不得制,盛阴无以约,则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如果阴平阳秘,其任何一方不虚弱,另一方也不会亢盛,“内外调和”,正气充盛,则“邪不能害”。

1.2.2 营卫功能协调营卫协调则气血调和。营气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出于中焦,运行脉中,环周不休,而营养全身。《素问•痹论》篇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气也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其性彪悍滑疾,卫气运行于脉外,循行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主要功能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温煦肌肤,润泽皮毛,司汗孔开合等,如《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两者一主营内而助卫,一主卫外而固营,和谐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则气血调和,各得其用,则外邪不能侵。

1.2.3 脾胃健运,气机升降有度脾胃健运则气血有源。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升清,均为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脏腑功能的正常,均依赖于脾胃所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充养,脾胃一旦失其健运,则五脏即不得安,故《素问•痿论》言:“阳明者,五脏六腑之大海也。”卫气与营血均出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如果脾胃失其健运,营卫也就失其生化之源,则卫外营内之功尽失,诸邪因袭,疾病乃成。故《灵枢•决气》曰:“六气者,各有部主,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只有脾胃健运,精微布扬,各如其常,五脏六腑,皆得所养,虽有外邪侵袭,但“邪不能独伤人”。

气机升降出入有度,人体才有生机。《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然而,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依靠五脏六腑的协调才得以正常的,气机籍于脾气之升、胃气之降、肝气之疏泄、肺气之宣肃等的共同维系,才使其不失其常,否则,“反常则灾害至矣”。故《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皆生于气也。”

1.2.4 经脉运行通利经脉通利则气血畅达。《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气血的通道,只有经脉畅利,气得通,血得行,才能卫气充而卫外,营血足而润内,五藏得荣以藏精,六腑得养以化物,如是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各司其常,邪不能害。故《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2 正气在人体生命过程及临床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体各脏腑、组织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任何一个脏腑组织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才能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脱离了整体就不可能独立存在。正气强弱与整体机能状况密切相关,当整体遭到破坏,人体之气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独立存在。

中医向来强调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即要在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时时顾护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养生内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也应时时顾护正气,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临证时,辨别虚实证候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的方面转化,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的一条重要法则。

综上所述,人体之正气有赖于气血阴阳及各脏腑组织功能的共同协调维护,只有把握好这一原则,才能使之充分运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72

1672-2779(2012)-08-0108-02

:王治华

2012-02-28)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