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汤宏:十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当好忠诚守井人(原载: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2023-04-01 12:55 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主页 > 趣旨 > 绿色国土行 > 中华绿色版图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旨点睛:绿色版图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深呼吸小城专家组组长、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入围奖获得者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编研员芬儿、李浩、张杨



十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当好忠诚守井人

 
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2022年6期 

 

□ 汤宏

湖北省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全域水源涵养区,全市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承雨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88.1%;境内水域面积620平方公里,占水库总面积60%;16条直接入库河流中12条在十堰境内,年均入库水量350亿立方米,占年汇入总量的60%;库岸线长3524.8公里,占库岸总长76.4%。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31.69亿立方米,是首都和华北人民的大水井。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十堰最大的功能是生态功能,最大的价值是生态价值,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大的责任是保护生态,以规划打造环丹江口库区“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为抓手,推进环库区10个县(市、区)、65个乡镇、187个村示范带头落实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两山”实践路径,为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了力量。

坚持流域治理,找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切入点

丹江口大坝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市级统筹指导、县级具体实施”的原则,整合市县两级力量资源开展规划基础普查。由市直16家单位组成4个指导组,指导10个县(市、区)成立普查工作专班,采取“村村走到、组组走到”的方式,全面普查纳入党建示范区的187个村庄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绿色交通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邀请北京建筑大学专家团队对环丹江口库区党建示范区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了“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规划,以“多规合一”协同库区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规划,统筹推动示范区科学发展。

二是抓好生态普查。组织市县两级深入调研,摸清资源现状。据统计,187个村覆盖版图面积2471平方公里,总人口27.43万人,有耕地27.29万亩,山场林地191.71万亩,海拔从87米到2500米,土壤、气候条件多样。有各类专业合作社37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5个,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旅游和光伏5大类,主要包括柑橘等水果17.84万亩,茶叶2.3万亩,中药材1.43万亩,烟叶、花椒、油橄榄等其他特色产业2.61万亩。另有中国传统村落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1个。根据普查结果,结合库区生态环保要求和资源禀赋,分类构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三是确定创建标准。对环丹江口库区及沿线水源地保护区重点区域187个村党组织参与创建工作,明确“四个统一”的创建标准,即统一绿色发展标准、统一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统一考评绿色发展成效、统一绿色发展交流机制。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强化绿色考核的创建任务,细化实施步骤。市里向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16家相关单位提出创建任务交办函,全面实施县域跨界水质考核,将全市119个乡镇断面水质中的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总磷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强化工作统筹,凝聚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合力

一是市县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发展。按照“市级统筹做示范,县级攻坚当先锋,村村结对强堡垒”和“四个统一”创建标准,明确“红色引领护水源、全域旅游促发展、‘两山’实践惠民生”的总体创建思路,细化了“12345”创建体系,即把“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作为主线,紧盯“共抓大保护”和“当好守井人”两个关键,突出红色引领护水源、全域旅游促发展、“两山”实践惠民生三条路径,围绕实现村村产业旺、家家环境美、人人当标兵、处处是景区四个目标,推动完善全域统筹、四级联动、龙头带动、示范引领、常态督导五项机制。

二是建强堡垒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全力推进示范区村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创新开展“一品多名技术员”计划。在示范区各村引进乡土人才、回归能人500余人,选派环保指导员、产业发展指导员、村庄规划指导员200余人,开展生态环保培训2万余人次。分2批组织80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发达地区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两山”理论实践等,提高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能力素质。分层分类定期组织举办示范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优先安排党建示范区35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央和省里举办的各类培训。

三是结村共建搭建京堰协作平台。发挥北京-十堰机制化、常态化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党建示范区187个村(社区)与北京市9个区、187个村(社区)建立村村对口协作联系。借助北京资源优势和丹江口库区资源禀赋,在环境整治、垃圾处理、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方面定期交流互动、全面合作。在党建示范区187个村(社区)成立253个党员护水队,组织京堰两地1648名党员志愿者认领护水员、护林员等岗位,开展护河、护林等活动38760余次,共同守护“一库清水”。

聚焦资源整合,放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成效

一是全力转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扶持资金,盘活集体土地、山林、水面、厂房等资源,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因地制宜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深入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十堰茶叶和丹江口库区柑橘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6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武当山茶荣获“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武当蜜橘、丹江鲌鱼、马头山羊、郧阳红薯粉、房陵黄酒、武当道地中药材等国家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大幅提高。

二是全域旅游创新“两山”实践路径。把挖掘红色资源、营造党建氛围和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好环境结合起来,以环丹江口库区为重点,选取郧阳区柳陂镇、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等可形成集群效益的代表性区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跨村重点集群创建。打通交通、人员、物流等方面壁垒,整合跨县、乡、村自然资源,统筹各部门行业项目、政策、资金等,推动区域协同,开展重点研究和突破,打造集群发展样板,聚集形成了郧阳区菌蔬生态观光区、休闲“渔”乐度假区和丹江口市茶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特色小镇。

三是全员参与共同缔造美好生活。以村为单位,村村成立护水队、护林队、护路队、保洁队、治安队,分段分片划定党员责任区,引导广大党员在护水护绿、重点修复工程、重要修复区域中设岗承诺、立牌公示,常态化护水护绿,建设平安美丽乡村。借鉴社区党员“双报到”做法,将示范区党员参与护水、护林、护路、保洁、治安、生态修复活动作为“双报到”纪实内容,把全年参与活动时长不少于10小时作为党员“双十星”承诺的重要内容。清理整治沟渠、水岸750余公里,清除积存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5200余吨,实施道路、村庄、庭院绿化植树53万余株。常态化开展“最美守井人”选树活动,深入挖掘宣传了“南水北调”党员服务队等一批“最美守井人”典型事迹,当好“守井人”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十堰市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通过抓好“共”的文章,做好“守”的答卷,申报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以工代赈、社会民生等各类项目166个、资金15.77亿元。完成示范区7段重点临库景观路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林相改造等6100余亩,夯实了护水守井基础。十堰“林长制”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彰,“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是红色引领的氛围更“浓”。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对示范区80个村全面强化提升,解决具体问题277个,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2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40名,引进回归能人164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守水护井的红色驿站7个,构建起志愿服务、绿色创建、公众参与三大体系,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优势。

三是“两山”转化的路径更“明”。环丹江口库区187个村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创成省、市级生态村,丹江口水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郧阳区智能制造、食品药品,郧西清洁能源、绿色板材,房县循环经济,竹山茶叶,竹溪电子信息,武当山文旅康养等产业蓬勃兴起,示范区内培育出郧阳区龙韵村美丽乡村、丹江口市蔡湾农耕民俗文化馆、武当山元和观民宿等农旅融合新业态,打开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四是转型发展的后劲更“足”。示范区发展提升特色产业基地24.18万亩,认证有机产品13个,“两品一标”品牌34个,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8.37万元。围绕重点农业产业链,组建中国农科院丹江口库区生态研究院、食用菌产业鄂西综合实验站、橄榄油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武当山茶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十堰)木本油料研究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增强了转型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