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蒋骏:历史的永存记忆 金沙江绥江段河道文化

2023-02-10 14:12 魅力中国杂志  主页 > 趣旨 > 山地国际 > 云贵高原 > 大乌蒙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聂福州署书栏题:绥江 大江东去的起点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新宇点睛导读



历史的永存记忆 金沙江绥江段河道文化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船工金沙江号子

 

蒋 骏

(绥江县文化馆 云南 绥江 657700)

历史的永存记忆 金沙江绥江段河道文化

蒋 骏

(绥江县文化馆 云南 绥江 657700)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起于青海玉树,再上称通天河,止于四川宜宾,再下称长江。昭通西、北境与四川划江为界,金沙江在境内由巧家蒙姑入境,于水富横江口出境,流长458公里。金沙江沿岸矿产丰富,水力资源十分可观,且有舟楫之利,为沿岸人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清初以前,未对金沙江进行开浚,以致滩险浪大,覆舟之事颇为常见,直至清乾隆年间,随着对昭通的开发,金沙江运输显得越来越重要,几经踏勘论证,终于在乾隆六年(1741)金沙江整治工程动工。同样文化的形成与生产劳动的环境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号子是识别绥江文化的重要标识,是独具绥江特色的地方民歌,是绥江文化流传的重要形式。

记忆;绥江;金沙江;河道文化

金沙江从远古走来,历经沧桑。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水;而以若水 (雅砻江)为干流。三国时期,称为泸水;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沿江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从而确认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而纠正了自《禹贡》以来“岷山导江”延续两千年的谬误。研究金沙江文化,在于金沙江文化是南江北河、炎黄、风龙、儒道等等多方面的交汇点,值得认真研究和挖掘。金沙江流域文化面貌既斑驳,又深藏不露。这里有过辉煌历史,却被尘封在荒山野岭之中,有待我们去挖掘整理,现从自己的故乡金沙江河道绥江段去研究和挖掘,让文明的初声往往与河流相生相伴,滚滚不息。

一、金沙江河道的地形特点

金沙江在宋代已有舟楫横渡航行的记载,两岸纤道连绵百里,清乾隆七年(1742)由云南布政司张元负责整治金沙江,凿叙州(今宜宾)以上600余里江上滩险134处。乾隆十三年至十七年清政府再次大规模整治金沙江滩险和纤道,排滩礁,加深航槽,普修纤道。遗留的团结村金沙江古纤道位于绥江县南岸镇团结村13组柑子片区和长约1200米团结古纤道(纤道:古人在江边绝壁上开凿用以拉船上行的道路)印证了金沙江河道险滩。

二、开浚金沙江水道的目的

早在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曾有过设想,并有过小规模疏浚。乾隆初,云南巡抚张允随力主开辟金沙江水道,多次向乾隆皇帝陈述缘由,辩明得失,终在乾隆五年获准开浚,次年动工。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其次,金沙江沿岸丰富的资源,朱提银和铜早在汉代就名扬九州,特别是乾隆初年,每年达五六百万斤铜运京,以至“接流运京,需牛马三万余”,途程万里,陆路牛马驮载,水路又需换船盘滩,运费十分昂贵,因此,开浚金沙江水道就成为必要,于是,乾隆帝下诏“查金沙江下游,即可次第开修,应即兴工,并先行试运铜。”第三,为稳定边疆经济,促进边疆繁荣,开浚金沙江水道也势在必行。

三、整治金沙江水道的河段及艰辛

整治工程浩大艰巨,来自云南、四川的数万民工在“石巨滩险,人力难施”的江岸施工,有数不清的民工为江流吞没。在这样艰苦的工程面前,朝廷部分官员退缩了。乾隆七年五月已升任川陕总督的尹继善奏称:“金沙江通川河道,界接番夷,江流至险,非可冒昧成,不宜开凿。”而云南巡抚张允随则竭力陈说:“略加疏凿,已可无阻”、“办理已有头绪”、“金沙江通川河道,实可开修。”双方各执己见,发生争执。为此,朝廷派钦差都统新柱亲往金沙江沿岸与尹、张会勘。张允随“起程前赴金沙江,会同川陕督臣尹继善,钦差都统新柱,相度开修机宜。”经过近三个月的实地会勘,终于将金沙江底细弄清,并提出了整治方案,新柱回京后,也将会勘详情及整治方案向皇帝呈疏:“臣等亲往江干相度,其金沙江下游地方,自乌蒙改流设镇,滇省每年赴川采买兵粮,均由江路沿流运送。其黄草坪至金沙厂六十里河道,为商贾贩运米盐旧路,内有大汉槽(今永善县境内)等滩,水势险急,冬春之际,商贾虽有行走,而起载多艰。今应细加勘估,将可以施工之处,酌量修理,以利舟楫。其上游自金沙厂至滥田坝一十二滩,现在陆续开修,但双佛滩等处,石巨工艰,纵加疏凿,下水仍属勘虑,是以改修陆路两站,以避一十五滩之险,今张允随拟冬春之际,先修上游未竣各工,俟来秋再专修下游。”张允随还绘进《金沙江全图》,并疏称:“上游除滥田坝等八滩已完工外,尚有已修未竣之小溜筒、濯云二滩,及未修之对平等七滩,俱应今冬疏凿,约计明春水涨以前可竣。”皇帝听到这些报告,十分满意,要“成此善举”。并令“应即兴工,......所需工费,统令工竣,据实报销。”曾一度停工的金沙江整治工程,又轰轰烈烈地复工,上游工程小江口至金沙厂,因“石巨滩险”且“于运铜无益”,而“未获大成”,下游工程由金沙厂至新开滩,历时两年半,耗银十一万两,最后全功告成。金沙江整治工程的竣工,活跃了当时的昭通经济,也带动了沿江两岸的发展,同时,为今日金沙江之利打下了基础。

由于时代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局限,清代整治金沙江工程是很不彻底的,以至于发生了乾隆四十年“铜运在大汉槽滩舟覆”“县丞朱朴打捞拖累,无力赔偿投江而死”,并以副官分县割桧溪十地归永善,全县人民“派银赔偿”的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金沙江航道的整治,建立了航道养护队,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完成了双佛滩、大毛滩、大汉槽滩、苦竹滩、庙基子滩、石溪滩、弯弯滩等滩口的整治,轮船曾一度直上永善县城。今日,轮船可从绥江港直航上海,运载能力数百倍超越了过去,随着向家坝、溪洛渡电站的动工兴建,金沙江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四、金沙江孕育的金沙江劳动文化

从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金沙江流域的文化与文明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元。它不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流域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貌,并将以此区别于其他流域或地域的文化。一条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波涛中的朵朵浪花记载着无数故事,而金江号子就是其中璀璨的一朵浪花。

(一)金沙江船工号子的由来

金沙江船工号子来源于金沙江船工们的生活,是在古老的木船航运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它集指挥航运劳作、协调航运劳动的一致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是对船工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纤夫”,就是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金沙江在宋代已有舟楫横渡航行的记载,金沙江下游的生产和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金沙江船运也自然得到发展,船运也成为了金沙江下游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份。长江航运以木船人力运输为主时,金沙江是长江上游最险要的河段,由于水流湍急,滩多水险,水位落差大,让纤夫的吃了不少苦头。金沙江的船工由衷感叹“拉船靠的就是一股劲,会把皮磨破,肩上、背上、手上,都是伤。”为了分散这种痛苦,就应运而生了船工号子。让纤夫们抒发出由于地形特征带来的拉船困难。号子的曲调大约有三十多种,主要分为顺水和逆水两大类:顺水时演唱出船号子、一二三号子、招架号子、大班秋、班秋、扎流号子等;逆水时唱上水数板、班秋、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这些号子多数有固定的唱腔,有多声部的和声、领唱、对话、昵喃自语等多种形式,曲调热情、奔放、高亢激昂,一领众和。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速,领纤人根据水流、地理位置的不同,曲调皆不同,船工们把劳动中的喜怒哀乐全部转化成了音乐,把人们带入了险滩密布的金沙江河段,他们用歌声唱出了冲天气魄。号子有三千多首,包括历史典故、戏曲故事、风土人情的固定唱词,也有领航船工根据实际情况的即兴发挥,这些唱词很好地继承了《诗经》中“风”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多为七言四句。

向家坝大型水电站的成功蓄水改变了金沙江湍急而险峻的流域特征,金沙江河道原始地形和劳动号子孕育的环境濒临消失,逐渐转化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保存下来。“金沙江号子与长江流域其它船工号子相比独具魅力,成为金沙江下游的标志性文化形式。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更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能和超一等的记忆能力,要娴熟和有感情地演唱金沙江号子,演唱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修养。”不让金江号子消失在自己手上,充满了对金江号子未来状况的无奈和担忧。这就需要着力发挥移民城市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交融的优势,从史前旧石器到新石器文化再到...作为一种流域文化,金沙江文化具有自身的各种特色。将金沙江河道文化这一记录着时代烙印的民间本土文化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1]邢楠楠.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劳动号子传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09)。

[2]顾炎武著,黄汝成释《日知录集解》,岳麓书社,1994年。

[3]谢珍珍.劳动号子审美特征分析[J].黄河之声.2014(13).

蒋骏(1978年—),女,云南昭通人,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民间文化的保户与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