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航民共富路|朱重庆——浙江萧山航民村的带头人

2023-09-14 10:24 新浪新闻中心  主页 > 趣旨 > 共富方阵 > 航民共富路 >

打印 放大 缩小




发展中国:朱重庆——浙江萧山航民村的带头人

2013年01月29日17:57  国际在线 微博 我有话说

  

  原标题:朱重庆——浙江萧山航民村的带头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丽):航民村,浙江萧山瓜沥镇所辖的一个小小的行政村。全村300多户人家,连老带少千把人。就是这个小村,有亚洲最大的漂染基地,有华东最大的黄金饰品企业,2012年该村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6亿元。走进航民村,映入眼帘的是村民们那些或豪华或典雅的别墅式住宅,道路平坦宽敞,花木夹道,清洁美观的厂房目不暇接:纺织厂、印染厂、热电厂、黄金饰品厂、冶炼厂、建材厂、污水处理厂等等。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就是朱重庆,航民村党委书记、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78年时,航民村是和周边的农村没有区别的靠天吃饭的小村子。村里“倒挂户多(一年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温饱)、缺粮户多、光棍汉多、文盲多”,更是流传着“有囡不嫁航民人”说法。那时的朱重庆25岁,谈起那时的艰辛,他意味深长。

  “航民是个小村,整个村子那时是很贫困的。整个村到现在的人口不到1100人,整个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而在79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20到160元之间。”

  中国有句话叫做“穷则思变”。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朱重庆在这股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始思索着航民村的未来,而发展工业、走出贫困是朱重庆的第一个梦想。1979年12月,航民人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朱重庆说: “79年改革开放,我们开始搞企业。那个时候我们仅靠49年到79年30年积累的6万元起家。当时印染行业比较好,所以我们决定先上这个项目。加上借来的6万元,我们投资了12万元,79年开始发展工业。”

  朱重庆介绍,开办工厂的第二年,投资有了回报。印染厂产值达到38万元,利润达到14万元,朱重庆把其中的2万元平均分给了村民。紧接着在80年到82年,航民村的产值跃居萧山县的第一位,年利润100万元。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朱重庆带领村民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接下来,航民村的产业发展从印染到织布到纺织,从发电到化工原料,再到黄金饰品产业。

  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发展。随着村民转变身份务工经商的人日渐增多,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7年,村民主动要求村里收回承包责任地,村里建设起机械化农场和养殖场。航民村就这样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奔上了既富又稳的共同富裕的发展大道。

  “87年年底实现土地集体耕种,航民村也是萧山县唯一一个集体耕种的村子。26个人耕种800亩土地,这些耕种土地的人都会领取工资。我们进口日本、台湾的收割机等。”

  从85年开始,朱重庆带领村民修路、治水,修建电力设施,村庄逐步翻新。为了让更广大的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他还对村里的福利进行了改革。对老人发放养老金和社保金;此外,为了提高村里的文化层次,朱重庆对农村家庭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实行学费补贴。好的福利措施给村民减轻了负担。他说:“在我们村子,考上本科奖金1万元,专科奖金6000,大学学费低于8000元的我们全部报销,超过的自己补差额;对于老人来说,村子给他们发养老金,另外还有社保基金。对村民消费的粮食和自来水这些日常需要都会给予补贴。”

  朱重庆不仅团结带领本村村民奔向“共富”,而且还让企业外来员工品尝“共建共享“的甜美果实。外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一年两次探亲假,路费全报;职工收入每年都有一定幅度增长;住房有保障,发展空间大等等。因此,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员工选择在航民扎根,这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积攒了巨大力量。在带领航民村走上致富之路后,朱重庆不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扶贫济困、扶老恤孤、赈灾救难、捐资助学。

  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不仅考虑的是小家的利益,更是为更多的人谋福利。航民村有朱重庆这样的带头人,从最初的贫穷村落发展到如今的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