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许朗:避暑之都-贵阳的城市名片(2009

2024-04-08 22:25 贵阳文史杂志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避暑之都 >

打印 放大 缩小




贵阳的城市名片

 
贵阳文史杂志 2009年2期 

 

许 朗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这张贵阳的城市名片,令今天所有的贵阳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这一城市名片的打造,却伴随着贵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伴随着省、市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一、历史的误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贵阳给人的印象,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那时贵州的经济总量、人均CDP居全国末位,贫困人口比例居全国之首。外地人一提到贵阳,总离不开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话据说是旧社会写在教科书上,用来描述当时的贵州的。尽管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贵州、贵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人们总是用这三句话来评价贵州,评价贵阳。这“三无”着实让贵阳人抬不起头来。以至于贵阳人到外地出差,总怕别人瞧不起,不敢理直气壮地称自己是贵州人,而以“重庆人”、“四川人”予以搪塞。其时,贵阳人总是据理力争:天无三日晴,说明贵州雨水多,利于农作物生长;地无三里平,说明贵州山多,山多是个宝,矿产资源丰富;人无三分银——解放后人民生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能和旧社会同日而语。但是,很遗憾,因为穷,因为生态环境差,因为落后,我们还是挺不起腰杆来。

二、打造名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黔中大地。贵阳人民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涌入到改革的大潮中。80年代,贵阳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着力改变城市面貌,时任省委书记胡锦涛还亲自带领贵阳人民到南明河清淤。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开展扶贫攻坚,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贵阳也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宣传贵阳就要明确贵阳的特点和定位,要有一张像样的城市名片。贵阳气候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那时许多贵阳人就称自己的城市为“第二春城”,而同处云贵高原的城市昆明,早已叫做“春城”,这一称谓听起来不是味儿,因为贵阳的气候条件实际比昆明还要好。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小波说:“俄们叫第二春城?为什么老在别人的影子底下,这不是给别人做广告嘛?”第二春城叫不响,那就叫“山城”罢。贵阳周围山多,城在山中,是“山城贵阳”。但与贵阳毗邻的重庆,早就叫“山城”了。重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曾是抗战时期的“陪都”,名气大,而且山城特点远比贵阳的突出,人家“山城重庆”的牌子,早已是名声在外了。

贵阳还是要有自己的名片。这张名片还是要靠贵阳人自己打造。80年代初始,贵阳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并且年年坚持,加上飞播造林,贵阳形成了一条长70公里、宽1-7公里,总面积13.6万亩的环城林带。1950年代末至今,贵阳市陆续建成了黔灵公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南郊公园、东山公园、鹿冲关公园、药用植物园、金阳观山公园、石林公园,还开辟了长坡岭森林公园和顺海森林公园。90年代到新世纪初,贵阳市区内又相继建成了人民广场、甲秀广场、东山广场、星力广场、瑞花广场、大十字广场等城市绿化广场。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建成区的绿地面积达51.4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1.12%,城市森林覆盖率达34.77%。贵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和园林景观。同时,贵阳市还加大了以煤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建设,开展了以“消灭明火炉灶,减少城市污染”为主的城市空气环境治理,实施了“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为主要内容的南明河三年治理工程。这些重大措施,使贵阳摘掉了“酸雨最严重的城市”的帽子,贵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贵阳市的各级领导和市民百姓,一方面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打造自己城市的名片;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寻找城市的特点和亮点。贵阳市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森林环绕城市。玉带穿城而过”、“贵州是个公园省、贵阳是个公园市”、“贵阳就像一个精美的盆景”、“贵阳市是天然大空调”、“天然大氧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这些精彩的描绘,不仅准确地反映了贵阳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显著特点,也充分体现了贵阳人的智慧,体现了贵阳市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成果。所有这些,都成为贵阳城市名片定位的丰厚的基础。

三、森林之城

2000年春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贵阳视察,对贵阳的森林景观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第三届欧亚领导人会议上,朱总理力荐在贵阳召开“亚欧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01年7月,该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议通过了以“携手共建绿色新世纪”为主题的贵阳宣言。来自亚欧23个国家的专家对贵阳丰富的森林资源给予高度评价,称贵阳为“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研讨会召开后,时任贵州省省长石秀诗专门给市政府来函:建议贵阳市政府着眼贵阳的气候和森林资源,考虑贵阳城市是否可定位为“林城”。2001年8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决定,将贵阳定位为“林城”。这个定位的出台,很快引起了贵阳市民的强烈反响。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97.43%的市民认为“林城”称谓更能彰显贵阳的城市形象。

为了使贵阳有更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1年实施“环境立市”战略;2001决定在保护好第一环城林带的同时,再建一条长304公里,总面积13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2002年,作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使“林城”更加名副其实。

2004年,我在市委任副书记。6月的一天中午,经济日报社贵州记者站站长张健鸣打电话告诉我,国家林业局和经济日报社将要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论坛的主题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论坛地点初选是南京或合肥。听到这个消息,我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贵阳市是“林城”,完全有条件申办这个论坛。我随即向市委书记王晓东汇报。晓东书记完全赞成,并指示我们立即向论坛组委会申报。6月30日,市政府发出申报函,并同时向省林业厅报告,得到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国家林业局接到贵阳市政府的申报函后,对贵阳市的申办条件心存疑虑,遂派出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科学顾问、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同志一行三人,专程到贵阳考察。在贵阳期间,他们到了黔灵山、鹿冲关、南郊公园、长坡岭林场等地,听取了贵阳市林业绿化工作的汇报,被贵阳的森林景观所折服,对贵阳的森林植被赞不绝口。8月13日,论坛组委会复函市政府,认为“贵阳市在林业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对城市

森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认识深刻。总结和推广贵阳城市林业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和促进全国城市森林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组委会同意确定贵阳为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承办城市。

2004年11月18日,“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阳市花溪国宾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国家林业局和经济日报社的负责人、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副书记黄瑶、副省长禄智明、贵阳市的党政领导以及全国各省区、市相关城市的市长。全国城市森林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论坛非常成功。会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这是国家林业局授予的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贵阳的“林城”称谓,不仅市人大常委会予以法定,还得到国家林业局的认可。至此,“森林之城”实至名归。

四、避暑之都

“林城”的定位,有力地促进了贵阳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了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贵阳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是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从2004年起,由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牵头,联合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开始在香港制定中国避暑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开展对全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范围内的避暑旅游城市进行公众口碑访问、调查研究和专家评价工作,连续四年在港发布“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贵阳因口碑支持率高,专家赞许度高,指数评分高,连续三次名列前茅,荣登排行榜之首。2006年10月15日,在贵阳大剧院,首席公信官乔惠民代表总评价师林强芳博士以及联合评价机构,将“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形象牌匾授予贵阳市政府,时任市委书记王晓东、市长袁周代表贵阳市接牌。2007年8月,经国内气候、环保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对贵阳市80年来气象资料的评议和科学论证,中国气象学会也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

至此,“森林之城,避暑之都”成为贵阳市的城市形象定位。这一城市形象定位,彰显了贵阳在生态和气候方面独有的资源优势,树立了贵阳“绿色”、“环保”的城市形象,凸现了贵阳“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这一城市形象定位,是几代贵阳人努力打造的结果,是三十年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的结果。

五、爽爽的贵阳

在贵阳市荣膺“中国避暑之都”称誉之后,贵阳市委和市政府即把向国内外力推“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这张名片确定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2007年,贵阳市举办了“森林之城魅力贵阳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这届避暑节取得了很大成功,到贵州、到贵阳“纳凉避暑、休闲旅游”成为全国夏季旅游的热点。据统计,在避暑节的推动下,2007年夏季贵阳市旅游总收入达4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5.57亿元,同比增长52.53%。

为了加大贵阳避暑旅游的宣传力度,去年10月。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同志专门写了一首歌词《爽爽的贵阳》:

“我背着装满渴望的行囊/寻觅抛开暑尘的地方/今天与你相遇/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远去了/浑浊的天空/远去了/难熬的热浪/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我背着装满向往的行囊/寻觅抖落风霜的地方/今天与你相拥/心儿奏出轻松的乐章/远去了/纷繁的琐事/远去了/莫名的惆怅/甲秀楼上数点欢跳的星星/花溪河里捧起欢乐的月亮/和和的贵阳/爽爽的贵阳/徜徉在你的怀里/我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这是一首动听的歌,满怀深情歌唱贵阳的歌。在今年举办的“贵阳避暑季”活动开幕式上,著名歌手孙楠主唱了这首歌。一时间传唱开来,贵阳人的心被唱得爽爽的。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已成为贵阳人十分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名片,令外地人羡慕不已。2008年7月,贵阳市组织了“全国百名党报老总看贵阳”活动,炎夏之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报老总们充分领略了“中国避暑之都”得天独厚的清凉气候和美不胜收的风景名胜。蚌埠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郭志勇说:“爽爽的贵阳”名不虚传!一个“爽”字准确地概括了来访者的全部感受:因气候凉爽所以心情爽快,因心情爽所以充分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生态优势、厚重历史、都市繁华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美景。

爽爽的贵阳,前途无量!

原载《浪潮》

(作者:贵州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贵阳市政协原主席)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