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孙景芝 沈宏 田荣:城市更新发展研究及绿色低碳理念对燕郊城市更新的启示

2023-03-01 22:03 现代园艺杂志  主页 > 关注 > 首都圈 > 京津门楣-燕郊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京津冀 京三角
         ——即京津冀结合部通州区与北三县融合发展带,有关专家简称“京三角”
        署书点睛: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天下口碑数据库小编芬儿、李新宇、张杨、李浩



城市更新发展研究及绿色低碳理念对燕郊城市更新的启示

 
现代园艺 2022年22期 

 

孙景芝,沈宏,田荣

(1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 065200;2 银川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宁夏银川 750000)

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自形成起,如何规划设计、建设更新,国内外做了不同层面的探讨,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后更加关注城市居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先后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等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所遵循《周礼》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1]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将哲学思想与城市规划结合。再到当今的紧凑城市、新城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城市双修以及近年来所提出的绿色低碳更新,都是为营造更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更新的探索研究。

自十八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 年提出“碳中和”承诺。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理念在城市更新建设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存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更新将进入“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的新阶段。

1 城市更新理论及实践发展研究综述

1.1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发展从第一、二阶段的为改善民生问题,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住房和基础设施快速建设阶段,到第三阶段伴随土地制度改革和市场机制推动,由房地产业、金融业与更新改造结合推动城市“三旧”改造,城镇化在此阶段得到急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带来了居住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无序开发等问题。第四阶段的城市更新重点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移[2],未来城市将进入重点关注人的弹性城市化2.0 阶段,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即存量规划管理[3]。

在国外城市更新的历程中,英、美两国都是从20 世纪30 年代的清理城市贫民窟运动到中心商业复兴和住宅整修,再到注重整体社会效果,经历了从物质环境改造到社会、经济、人文的全面复兴过程。英国城市更新主体经历了前40 年“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到后期“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法国2008 年推出“大巴黎计划”,目的是解决交通、生态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城市病[2-4]。

1.2 国外城市更新体系及启示

分析法、德、日、美、英五国城市更新体系发现,在城市更新体系设计上,法、德两国为垂直法系,设置主干法+地方法,日本采用垂直法系,核心法+配套法,而英美两国采用了平行法系;法、德、英、美采用更新与规划相互独立的计划体系;在城市节点或地区更新运作模式方面,五国均采用了自下而上的市场部分申报、出资、实施,政府监管模式[3]。

发达国家城市更新体系对我国的借鉴启示为:我国城市更新法规体系应构建“主干法+配套法”的独立于城市规划法规之外的体系,构建以“中央+基层”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计划体系应采取“顶层统筹+基层落实”的多元主体参与体系,公共利益与城市竞争力兼顾的运作体系[3]。

1.3 国内外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国内绿色低碳更新理念起始于2010 年以后,2012年,深圳市推出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保护城市肌理和特色风貌,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鼓励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绿色更新”[5]。2014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国内城市更新的新的方向标。

北京市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草案》中,确立了“控增量、促减量、优存量”的城市绿色低碳更新方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 年)》中,针对老旧社区明确“保持老城区风貌格调、完善附属设施、增补小微绿地”等一系列绿色低碳更新措施。在《低碳社区技术导则》中,明确规定了低碳社区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其中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社区居民碳排放水平、社区能源使用、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公众参与都设置了明确的基准值[6]。

部分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城市更新整体规划层面,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韩国具有明确的更新体系,日本更是建构一套对口城市更新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UR 都市再生机构),完备的管理、规划和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指导城市低碳更新,在团地再生中提出了“城市功能集约化包括了公共服务设施、集合住宅集约整合,步行尺度的城市生活建设”的更新策略(见图1),也能有效推动绿色低碳更新[7];而发展零碳社区成为美国、瑞典、德国和英国城市居住区更新的趋势[8],尤其英国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在规划建设中,建筑材料均来源于附近的材料,有效降低了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通过建筑功能集约化、利用可持续能源供给生活所需、设置屋顶通风帽、绿色屋顶、空中花园、雨水收集储存装置、根据太阳转动方位合理设置室内布局等措施来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见图2)。

2 燕郊城市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分析

2.1 燕郊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燕郊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城郊而得名。位于北京东部,距离北京市区仅30km,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但因其独特的环京区位而经常被定义为北京边缘城市或卫星城。

燕郊城市发展与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发展历程紧密联系,20 世纪80 年代初,在三线回流潮中,部分隶属于北京各部委的非能源利用单位进驻燕郊,以中央权力和国家资本为主导建设的工业生产为主、职住融合的单位厂区大院使得燕郊得到了第一次城市建设机会,此阶段燕郊的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102 国道沿线(即现有城市东南片区),如首钢燕郊机械厂住宅区、二三东苑、二四小区等成为现有城市中老旧居住区重点改造对象[9]。

1992 年8 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 年12 月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 年11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阶段燕郊高新区政府成为城市建设主导力量,将中赵普乡、高楼镇纳入燕郊开发区范畴,开始沿燕顺路和迎宾路建设了大量城市居住区,燕郊城市的基本骨架也是在此阶段形成。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市场力量开始主导城市空间建设,从2008 年北京房价突破万元大关后,燕郊以区位优势开始承接北京外溢人口,大量北京工作人员选择居住在燕郊。由此燕郊本土房和外来房产企业开始疯狂建设居住区,尤其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2015 年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燕郊房价更是紧随北京之后一路飙升,进一步推进城市增量扩张,形成了现有的八横九纵、居住区林立密布的城市格局(见图3)。

2.2 燕郊现状问题分析

2.2.1 总体统筹规划意识缺位导致大城市问题突出。燕郊城市增量扩张进程中并未同步规划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因此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匮乏,城市道路排水不畅,雨季频频被淹,且因存在庞大的跨城通勤群体,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严重,固燕郊又被冠以“淹浇”“睡城”。

2.2.2 城市公共蓝绿系统设施不足。燕郊现有2 条自然水系,分别为发源于北京密云水库的潮白河和来源于箭杆河的幸福渠,两条水系均存在水质较差、断流等问题。依靠两条水系分别建设而成的潮白河带状公园和幸福公园位于燕郊城区西北侧,城区公共绿地包括潮白河带状公园在内共3 处,核心城区只有燕郊公园一处绿地(见图4 中②号绿地),城区绿地总面积142.3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2m2,远低于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2.2.3 城市交通发展不均衡问题分析。城区现状内部道路呈现八横九纵的整体网格状格局,北部交通网络密集,南部城市发展缓慢,城区南北之间交通连接受阻(见图5),且南部多有断头路出现,与周边大厂县域无法连接,外出交通受阻。虽然紧邻北京,但燕郊与北京连接道路除图3 中京秦高速、徐尹路大桥、102 国道、铁路外,还有一条存在于北京顺义的京平高速已经在建的北京地铁22 号线,现有共计5 条线路承担着每日十几万人的跨城通勤。除铁路外,4 条跨城交通在京冀交界处均设有检查站,检查站的设置增加了跨城通勤时间,使得城内道路拥堵问题更加严重。

2.3 燕郊城市更新进展

为更好地解决城市通勤难的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下燕郊陆续开通建设了京秦高速、徐尹路大桥、和连接102 国道的交通环岛,地铁22 号线预计2025 年建成通车;2019 年开始建设海绵城市,2020 年开始初见成效,但在今年雨季来临之际,依然存在道路排水不畅、车辆被淹等问题。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出台后,燕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紧随其后,2022 年预计涉及到102 国道沿线附近43 个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包括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老旧管线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

3 绿色低碳理念对燕郊城市更新的启示

3.1 建立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实施路径

日本独立于城市规划法规之外的城市更新体系和韩国的绿色城市指标体系都可以为燕郊城市绿色城市更新带来启示,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建设运作模式可以转化为政府把控,鼓励民间资本融入和自主更新。根据国内外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启示建立燕郊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依托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规划先行(见图6)。

3.2 城市功能集约化启示

日本团地再生中提出的步行尺度的城市生活建设与我国城市居住区生活圈建设理念相类似,2018 年我国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建设步行5min、10min 和15min 城市生活圈。生活圈的建设标准可以将人的出行方式由机动车为主的出行转为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进一步降低碳排量,从而有利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生活。

3.3 低碳社区更新启示

燕郊常驻人口90 余万,92 个村街,310 个居住区,人口密度大,碳排量大。因此,低碳社区建设更新势在必行,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比如利用太阳能和废旧自然材料燃烧发电满足社区生活所需,采用保温密闭的建筑材料减少阻隔冷空气进入等来实现零耗能取暖;建立社区雨污分流系统,收集处理雨水并循环利用,设计污水分类处理系统,将厨房污水和卫生间污水进行分类处理等。

3.4 通过“共建、共享”理念倡导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启示

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倡导居民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开展政府牵头,社区组织的社区农场、家庭菜园,组织社区市集增加物品使用率[9],营建社区共享会客厅、共享餐厅减少家庭单位碳排放量,倡导居民选取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等。

4 结论

燕郊作为北京东部卫星城市,在增量扩张阶段缺乏规划意识引导,导致城市功能缺失,大城市病突出等问题。而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大拆大建”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本研究意图通过研究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探索在“碳中和”愿景下的国内外绿色低碳城市更新理念和实践带给燕郊城市更新的启示,提出城市绿色低碳更新思路。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