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海洋城市巡礼|“一带一路”建设下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作者:丁黎黎 刘梦溪 宋维玲 吕占蕾

2023-10-18 23:20 海洋经济杂志  主页 > 走全球 > 五洲四海 > 海洋城市巡礼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带一路”建设下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海洋经济杂志 2018年2期 

 

丁黎黎,刘梦溪,宋维玲, 吕占蕾

(1.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266100;3.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引 言

“丝绸之路”,起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贯穿亚非欧三个地区,成为东西方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主要通道。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促进与沿线、沿海城市的经济合作发展,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建立亚洲共同体[1]。我国各沿海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众多专家学者也针对不同区域自身特色,为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言献策[2-5]。

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定位城市,其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2012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确定青岛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拨付3.69亿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2016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又确定青岛为“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在国家海洋经济区域示范等政策推动下,2017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 90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GDP比重达到26.4%,海洋经济的发展为青岛市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倡议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岛提升海洋产业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了新平台;为开启青岛市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更让青岛承担起了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以海洋经济为引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青岛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龙头,需要从“一带一路”的视角对自己的海洋经济定位进行新诠释。因此,本文从“一带一路”内涵出发,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给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给出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定位。基于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一带一路”倡议下青岛市海洋产业双向合作的领域及政策建议,以期从“一带一路”的视角对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推出量身定制的发展策略。

1 “一带一路”下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

1.1 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1.1.1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具有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建设“一带一路”,进一步打通青岛内陆和沿边的对外开放通道,促使青岛建立海洋经济发展大格局,在更广泛的领域及空间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1.1.2 加快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

“一带一路”着力于进一步扩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的互联互通,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青岛建有全国沿海首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具有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主通道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海运,可以加快青岛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新格局。

1.1.3 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一带一路”有助于释放青岛现有的海洋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及市场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促进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另外,借助区域开发平台建设,带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技术储备,激发一系列的海洋产业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领域的技术转化和扩张。

1.1.4 推进海洋经济要素结构改革

“一带一路”下海洋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和改革其要素结构,以适应全面开放合作要求。青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1.2 面临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青岛市海洋经济总量增长快速,结构不断优化,但仍然面临着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

1.2.1 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形成竞争态势

随着各地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区域竞争不可避免。对现有项目的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已成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1.2.2 海洋管理体制制约顶层设计效率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政策不统一,协调难度大等困难,以致于许多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难以落实。另外,我国对外开展海洋交流项目的顶层设计不足,缺少整体规划,目前尚无一个覆盖沿线国家的综合机制来处理共同规划制定、合作建设、收益分配和纠纷解决等问题。

1.2.3 沿线国家发展落后,存在潜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海洋经济落后,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或老化、临港产业发展不强等问题,而且部分国家实力不足,在资金投入、运营管理、履约还款等能力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增加了青岛市进行海洋经济合作风险,且风险防控难度较大[7]。

1.2.4 沿线国家的利益诉求多元化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许多国家还处在转型阶段,内外矛盾突出,不少国家深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离主义等困扰,局势动荡甚至战争不断,这些都影响着青岛市“一带一路”的推进,并影响着沿线的安全[8]。

2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指的是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具有突出发展优势和战略地位的沿海开放城市。符合上述条件的节点城市主要有: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宁波、舟山、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湛江、汕头、海口、三亚等。这些城市普遍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位于综合交通网络交汇处,能够为大规模客流和物流提供高效率、便捷性服务;二是经济基础良好,区域带动性强,对周边区域有显著影响力;三是对外贸易活动活跃,尤其是在港口经济和海路运输方面有明显优势。依据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评价的要求,重点选择了6个评价指标: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包括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二是城市开放,包括进口额、出口额、旅游外汇收入、港口吞吐量4个指标。三是海洋经济,包括GOP/GDP指标。

统计结果显示,位于发展度第一梯队的有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天津4个城市。这些城市经济规模大,经济开放程度高。位于发展度第二梯队的城市有青岛、宁波、大连、厦门、福州5个城市。这些城市经济规模较大,开放程度较高。位于第三梯队的城市有烟台、泉州、三亚、海口、湛江、汕头、舟山7个城市。这些城市产出规模较小,资源聚集效应不够显著。与“一带一路”建设其他节点城市相比,海洋科技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特色。青岛现已经集聚了30%以上的海洋教学和研究机构,40%以上的专家学者,50%以上的海洋教学研究力量[9]。这种优势使得青岛的创新、教育、工业、农业、旅游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与海洋关联,这种特色是青岛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和最大潜力。

2.1 区域视角: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从区域视角,为巩固和提升青岛海洋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20年,青岛市政府将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

根据青岛市制定的《青岛市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人均海洋生产总值3.2万元以上,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同时,青岛将统筹推进“一谷两区”的战略布局,强化三大区域支撑,致力将蓝谷核心区、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青岛市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

2.2 产业视角: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定位

从产业视角,定位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首先,力争补齐发展短板,补强产业链条,推动整个海洋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其次,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城优势,形成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品牌形象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海洋产业集群。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3—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安徽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仅为1.42%,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10.67%。一方面说明了安徽经济增长依然是典型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安徽经济增长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因此,本文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优势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做强,形成优势海洋产业群;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海洋科研教育和海洋金融服务业等为主的新兴海洋产业;在培育未来产业方面,选择海洋休闲娱乐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将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做成高特色产业。

3 “一带一路”下青岛市海洋产业双向合作策略

为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青岛海洋经济产业应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3.1 “走出去”产业实施策略

3.1.1 海洋渔业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国内渔业经济带来了新机遇,更坚定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推动青岛海洋渔业“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境外远洋渔业基地,进一步加大渔业捕捞与基地建设的境外投资力度,建立远洋渔业现代化专业母港、国际水产城、远洋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区和远洋渔船修造中心。二是构建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水产商业模式,开展跨境电商合作,提高水产品的市场规模。

3.1.2 海洋装备制造业

“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为青岛船舶工业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青岛船舶企业应积极“走出去”,在船舶、海工装备产品制造领域与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如售后维修服务类业务;在非船用产品制造方面,也进行相关业务拓展,如人工岛、港口、码头等。同时,船舶海工行业应瞄准沿线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对高端装备的需求,掌握高端装备设计关键技术,为海洋装备制造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1.3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被认为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先导性产业,对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带动青岛海洋交通运输业“走出去”,首先,应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港口,重点关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市场港口项目,加快洽谈实施。其次,完善“一带一路”朋友圈,与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共建海上合作平台,全方位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再次,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临港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使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并加快物流节点服务体系的构建。

积极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能够更好地加快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壮大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下,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各地的旅游提供了便利。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签证办理手续,极大地促进出入境旅游;加强对青岛特色饮食和文化(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及滨海旅游线路的宣传,提高青岛的国际知名度;以及加快布局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航线,为青岛旅游增添新特色,给青岛邮轮产业带来全新机遇。

3.2 “引进来”产业实施策略

3.2.1 海洋生物医药业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现已成为青岛的特色产业。尽管如此,海洋生物医药业仍存在产业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总体规模小等问题,对未来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推行海洋生物医药业“引进来”战略,鼓励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与沿线外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经验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创造科技附加值,以快速产生产业效益,从而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业整体水平。

3.2.2 海水综合利用业

海水综合利用业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元素利用等领域,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前景良好。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实施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引进来”策略,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先进研发团队、跨国公司、高校等开展多方位合作研发,同时鼓励本地企业跨境并购国外企业,联合承揽工程项目,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技术自主研发,增强产业实力,以实现青岛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把青岛市建设成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目标。

3.2.3 海洋新能源产业

青岛市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所受到的局限性不断加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解决传统能源受约束的状况,应积极引进重大科研项目及平台,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海洋新能源产业园区,以加快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

4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下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4.1 完善海洋经济发展“顶层设计”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能够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效率。青岛市政府应完善海洋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充分做好各部门统筹协调工作,明确部门的工作职责,以青岛城市定位及海洋经济发展定位为统一目标,有序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此外,青岛市政府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各管理部门的服务大局意识,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主动协调性,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从而有效提高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效率。

4.2 加强与沿线国家友好合作关系

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青岛市政府应建立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与沿线国家的重要城市互结友好城市,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对于沿线发达国家或区域,青岛市政府应积极合办合作论坛,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合作,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引导本地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沿线发展中国家,部分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投资不足等因素,呈现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落后等现象,青岛市应积极帮助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塑造青岛市良好的国际形象,也为青岛海洋产业企业实现快速“走出去”“引进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大力推动海洋金融发展

海洋金融是推进海洋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海洋金融的发展,能有效提升青岛全力发展“蓝色经济”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海洋产业的发展步伐。青岛市政府应大力助推海上金融的建设,鼓励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涉海金融产品及服务,针对海洋产业的特点,为海洋产业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政府应鼓励银行业加大涉海信贷力度,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项目、海洋产业企业、渔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证券机构创新涉海金融产品,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海洋产业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建立“一带一路”海洋产业链合作基金,根据青岛海洋产业特点、发展前景及海洋产业企业在海外生产的特点,与沿线国家共同建立区域海洋产业合作基金,也可建立单个国别的海洋产业合作基金,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健全涉海保险体系,具有针对性的推出保险业务,也能有效降低青岛海洋产业企业在“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4.4 激励海洋产业企业自主创新

青岛市政府应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借鉴国内外优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政府应大力呼吁海洋产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共同培育技术人才,有助于加快推进创新性海洋产业企业建设。同时,政府应出台激励海洋企业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特殊激励机制,例如减税、知识及技术产权保护、奖励创新人才及科技成果等,以消除海洋产业企业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风险,有助于促进海洋产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