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海安舅舅精神|尹路 廖璇 陆楠:互联网支教可行性研究

2023-08-06 11:27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主页 > 年鉴 > 红色瑰宝史册 > 红基因 > 支教精神 > 海安舅舅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形象点睛:海安舅舅号    
署书推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乔惠民
荐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张杨、李浩
国土名片网钤印:王子廬 



互联网支教可行性研究

 

 

尹路 廖璇 陆楠

[摘           要]  大学生支教对提高偏远地区薄弱的基础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大学生支教体系不断暴露出支教传承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鉴于此,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網,试以安徽某东部乡村中学为例,探讨“互联网+支教”的可行性,探索一种新的支教体系。

[关    键   词]  互联网;支教;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48-02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科教兴国到乡村振兴,我国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伴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学生大规模流失,严重制约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此,国家采取了大学生支教等振兴乡村教育计划,试图挽救濒临崩溃的乡村教育。然而,今天的乡村教育虽然有了支教团体的辅助,依然陷入不断衰落的危机中。为此,我们对安徽东部某乡村中学进行了走访,联系了当地的10多名教师及部分学生和家长,试图对当地乡村教育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一、当前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当地乡村中学的在籍学生数大幅缩减,每年招生人数由2013年的300余人的五个班级,到2017年下降至不足百余人,仅剩下两个班级苦苦支撑,仅仅5年就流失了超过70%的学生,基层学校一直处于失血休克状态,甚至有80%以上当地教师子女上学也去了县城。问及学生流失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引起的,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升学,家长普遍愿意带孩子去市区、县城租住,享受优质教育,普通乡村中学因而陷入招不满学生的危机之中。乡镇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周边的自然村小学,早些年还拥有6年制小学教育,如今撤并的撤并、减招的减招,甚至有的小学只保留了2个年级,也离撤并不远了。

2.乡村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音乐、美术、科学这些美育课程,甚至地理、生物这些不属于中考内容的课程,都遭遇了冷淡,开课不多,存在由主课教师、高龄教师代课的问题。近些年来,哪怕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应聘者依旧寥寥。此外,由于引进年轻教师缺乏,教师平均年龄不断上升,35周岁以下的教师早已绝迹。

二、当下大学生支教体系的弊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学生支教体系已经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了,每年的支教活动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些支教活动确实对乡村地区落后的教育有了一定的帮助,解决了落后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的问题。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支教体系也不断地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支教队员流动性太强,缺乏传承性

由于大学生支教大多以寒暑假为一个周期,而大学生的重心又在学业上,导致每年联系乡村学校的大学生都不一样,呈现出“铁打的学生——流水的支教队员”这一景象,每年新一批支教队员都要花费精力去和偏远地区学生构建关系,无形中影响了支教大学生与乡村学子的关系构建与维护,支教传承体系弱,制约了支教效果。

(二)支教成本过高

当下,高等院校大多在城市而需要支教的乡村基本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去一趟支教地往往要耗费多时,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高额花费,还让大学生感到精力交悴,影响支教效果。以上文的乡村中学为例,该乡镇到市区至今不通公交,需要多次转车,去支教一趟奔波要耗费一天时间,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支教的积极性。此外,支教队伍在支教地的生活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单纯地依靠高等学校经费拨款,实在难以支撑支教活动的持续。

三、“互联网+支教”的可行性

“互联网+”实质上是利用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和技术,将传统行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创新理念和手段,提高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而“互联网+支教”模式,其核心是借助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开展支教活动,一方面为志愿者提供平台,提高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有助于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帮助偏远地区改善落后教育资源,缓和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落后的教育现状矛盾,促使大学生支教活动迈上一个新台阶。对“互联网+教育”是否能够推行,我们在线下进行了调研。

1.当下的乡村学校硬件问题已不再是主要制约点,以安徽东部的乡村学校为例,由于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该校90%以上的授课教室都装了多媒体设备,网络也早已建成,然而由于地方乡村中学教师年龄老化,教师普遍力不从心,难以跟上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使用寥寥,大多数教师上课仍然采用板书,造成了教学设备闲置,未能充分发挥硬件优势,而支教大学生的加入可以有力地解决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问题。

2.支教地家长教师与学生,支教大学生均对互联网支教抱有期待。

根据教师与家长调研情况可以分析出,大多数家长与教师对互联网还是很开明的,认为互联网支教值得尝试,虽然有少数家长因担忧学生可能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不太赞同互联网支教,但在当地教师的配合监督下,可以合理控制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避免学生过度沉迷互联网。而当地学生与支教大学生普遍对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兴事物更感兴趣,这有助于互联网支教在线下的推广以及支教志愿者的招聘。

四、“互联网+支教”相较于传统支教的优势

(一)互联网的加入打破了支教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

通过网络的连接,避免了支教队员路途上的旅途劳顿,支教队员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做线上平台,哪怕距离再远,也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此外,相比日益陷入老龄化的基层乡村中学,年轻的支教大学生显然与当地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仅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实现支教活动的传承与延续性。

(二)互联网支教可以有效降低支教活动费用

支教者通过互联网即可开展支教工作,摒弃了传统支教偏重于线下,需要水电、场地等重资产运营的理念。整个支教活动中,支教方与支教地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连接,支教方承担的成本和校方、地方政府配套成本都大幅降低,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互联网支教可以给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内容

囿于偏远地区师资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无法开设,而通过互联网不仅绘画、音乐鉴赏等课程能得到普及,也能补充很多类似于趣味数学、文史知识等主干知识,让支教教学内容配套更加科学完善。多样,精准化的课程既满足了乡村中小学生对现代知识的渴望,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继续追求学业,避免中途辍学。

五、“互联网+支教”的组织

支教志愿者将主要从在校大学生中招聘,选拔出德才兼备,且致力于支教事业的大学生。为达到良好支教效果,在支教之前,将对支教志愿者组织支教培训,以求熟练掌握互联网教学技能以及如何同支教地学生相处的方式。对支教内容的选取,支教志愿者应尽量选取贴近支教地区生活的教学内容,结合支教地教学实际,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组织部分志愿者和学生的“见面会”等活动,让志愿者能与学生亲密沟通,拉近距离,提高支教活动的延续性。

当地教师将是互联网支教线下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负责管理维护线下平台。可以对当地教师组织研讨会,一方面,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互联网教学的感受,找出互联网教学在线下的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侧面感受当地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认知范围,全方面评估教学效果,寻求互联网教学与当地教学实际相适应。

当地政府将是“互联网+支教”线下部分的主要保障者和监管者,负责硬件设备的配套,搭建互联网支教平台,维护网络、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制订互联网支教线下管理方案,检验互联网支教效果,确保互联网教学的高质量,提高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水准。

六、總结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之中,每年考上一本的学生都是个位数,而通过互联网使用和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相同的教育资源后,7.2万人中有88名高中生考上了清北,大多数人成功地考取了本科。相比之下,这无疑暴露了基层乡村教育力量的薄弱,也显现出互联网在教育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必须破解的是人才瓶颈制约,一个缺乏人才的乡村注定是暮气沉沉,毫无希望的,而受当下乡村教学质量水平的限制,乡村学生的升学率低于县城、市区,进一步锁死了乡村学生的求学空间,部分高年级学生因而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学业、辍学等,部分家长也因此选择逃离,现有的乡村教育水平极大地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发展互联网支教教育平台不仅能提升偏远地区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还能解决当下支教活动延续性弱、传承性差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支教各种局限,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改善支教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鑫,丁暄城,梁帆.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大学生支教活动新模式:网上支教的探究[J].世纪桥,2015(10):78-79.

[2]吴秋翔,崔盛.鲤鱼跃龙门:农村学生的大学“逆袭”之路: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1):124-136,170.

[3]邓飞.我国城乡教育公开的现状与发展测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李 静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