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红色瑰宝|关于红色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2024-01-11 07:27 《理论建设》杂志  主页 > 大国红 > 红色瑰宝史册 > 首都红瑰宝 >

打印 放大 缩小




关于红色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理论建设》杂志 2020年6期
 
作者:王建军
 
(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1021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宝贵财富,红色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形态。延庆历来是红色沃土,早在1922年,李大钊就派遣何孟雄等人到京绥线领导工人运动,在康庄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员。全民族抗战时期,延庆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修建官厅水库、白河水库,留下难能可贵的白河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延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思想大讨论,确立了“冷凉战略”,激励延庆人克服封闭意识,敢闯敢试,治绿治水形成了“南荒滩精神”。进入新时代,延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形成了世园、冬奥、长城三张金名片。
 
一、延庆地区红色资源分布及挖掘使用情况
延庆拥有康庄火车站、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平北红色第一村、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纪念场所。近年来,延庆通过丰富红色文化展陈、打造红色村庄、拍摄红色电影、塑造红色人物、撰写红色书籍、推出红色纪念物、开展红色旅游等方式,传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延庆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延庆地区红色资源分布
1925年初,康庄铁路建立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庆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但只限于铁路车站,还没有向广大农村发展[1]8。党在农村的建立和发展,是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同步发展的。全民族抗战时期,延庆县地处伪满、伪蒙疆和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深受日伪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之害;日伪军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清剿”,大规模“集家并村”,设置“人圈”,制造“无人区”“万人坑”等,延庆军民抗战牺牲巨大。解放战争时期,又遭受国民党军的烧杀抢掠和“还乡团”的残酷报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庆党政军民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调研组联合区文旅局对15 个乡镇调查发现,目前革命遗址共有48 处,15 个乡镇均有分布,最多的是大庄科乡,有8 处,其次是张山营镇、井庄镇各6 处,沈家营镇、旧县镇各5 处,八达岭镇4 处,四海镇、千家店镇、延庆镇、康庄镇、大榆树镇各2处,珍珠泉乡、刘斌堡乡、香营乡、永宁镇各1处。
 
 
 
表1 延庆区革命时期红色资源分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治理,进行了一场革故鼎新的民主改革、社会变革。延庆通过剿匪、镇压反革命、肃清黄赌毒、解决旧社会遗留的顽瘴痼疾、提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重塑社会风气;通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各个阶级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成了新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把一个满目疮痍的旧社会治理成欣欣向荣的新社会。白河堡水库、白河输水隧洞、官厅水库淹没区等红色资源反映了延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官厅水库淹没区涉及延庆县41 个村庄[2]32,按照“移民不吃亏,国家不浪费”的原则,延庆如期完成移民工作,并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水库修建工作中去。勤劳智慧的延庆人民利用淹没区及滩涂组成的人工湿地,开发出野鸭湖。1970年9月6日,白河水库的隧洞工程开工,延庆人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土民工同样可以修“大工程”[2]180。延庆人民就靠着愚公移山精神实现了引水入川的梦想。在白河水库修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在输水隧洞施工中,先后有谢志成、张进元、杨振友、辛金庚、陈留忠、祁永德等人英勇牺牲。
 
 
 
表2 延庆区建设时期红色资源分布
 
改革开放初期,延庆提出“三个重新认识”即让延庆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让延庆人重新认识外界——认识外界的发展和变化;让外界重新认识延庆——认识延庆潜在的巨大能量。促使人们抛却落后和自卑,促进延庆从封闭走向开放,唤起干部和群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新观念,开拓新事业,冲出小天地,追踪新信息。实施“冷凉战略”,激励延庆人克服封闭意识,之后又实施“三动战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为建设“美丽延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留下龙庆峡、南荒滩、档案馆、延庆博物馆、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红色资源。
 
 
表3 延庆区改革开放时期红色资源分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立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赋予延庆的“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3]的功能定位,作为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地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者和排头兵。随着“绿色大事”的筹备举办、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文环境的提升,延庆也将留下北京世园公园、冬奥会延庆赛区、中关村延庆园等一批新时代的红色资源。
 
 
表4 延庆区新时代红色资源分布
 
(二)延庆地区红色资源利用及转化
延庆区正着手建立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台账,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行业指导和属地管理,履行好保护责任。据调查,延庆在延庆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等19个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22 个红色教育示范点,让红色阵地建设内涵更加丰富。延庆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出90个区域内的红色故事传说,在妫川儿女的口口相传中追寻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挖掘整理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700 余件。民政部门和退役军人管理部门,对红色遗址遗迹、纪念设施、陵园碑亭、道路、围墙等进行保护性修复。
 
开展红色历史研究。主要有《延庆革命史》《延庆建设史》《延庆改革开放三十年》、200多万字的十卷本《海坨风云》和4卷本《巍巍海坨山》等著作,有《舍生忘死血沃幽燕——长城脚下的平北抗战往事》《亲历平北抗战》《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庆县为例》等文章。区委党校在区委组织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的指导和协助下,组织编写《延庆区史区情读本》。该书充分吸收延庆相关史料研究成果,参考《延庆分区规划(2017—2035年)》意见,融历史、现实、未来于一体,经过五轮修改,目前形成了上下两编24万字的送审稿。
 
做好口述历史资料整理。从2013年,延庆就开始寻访区内健在的抗日老兵,并为他们拍摄影像资料,整理口述历史。自2017年,这项由政府主导的工作已经覆盖到全区健在的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目前延庆区通过整理制作《长城下的老兵——抗战人物影像》《长城下的火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影像》《长城下的老兵——抗美援朝人物影像》,共记录抗日战争老战士74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147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121 名。延庆把这些老党员、老战士纳入英雄谱,抢救了一份珍贵的红色档案。
 
开展红色文艺精品创作。近年来,延庆本土作家创作了《白乙化》《杀寇诀》《侯起和雨花的故事》等一大批反映延庆抗战历史的书籍,推出了《北平以北》《疾风正劲》《烽火长城》等影片,舞蹈《红色记忆》《火种》和评书《平北英魂谱》第一季以及快板《丹心映龙潭》等一大批文艺精品,进一步丰富了延庆红色资源传承发扬的形式。
 
策划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围绕清明节、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平北红色第一村、各乡镇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重要地点,办好主题教育、纪念、双拥等活动,吸引党员干部群众及媒体记者广泛参与,扩大红色活动影响。
 
文旅融合,拓展红色文旅资源利用。比如大庄科乡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成为党建工作的生动课堂。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遗址、重走革命路、重新探析抗战故事等形式,感受英雄情怀的方式,成为全市乃至京津冀广大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党性锻炼、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
 
坚持守正创新,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比如千家店镇围绕传承延续延庆红色资源,与大庄科红色教育基地、平北抗日纪念馆形成红色教育集群。同时,通过探索区域资源相同与差异,依托千家店镇花盆村革命遗迹修缮旧址、展出故事,以情景体验的模式,突出干训、实训的功能,打造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式教育干训实践基地。
 
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党校开发一系列红色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按照党性教育类、改革发展实践类进行开发,重点开发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历史教育、廉洁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系列现场教学基地。目前在白河堡开发白河精神现场教学,在北京世园公园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场教学,南荒滩精神现场教学,在千家店花盆村探索“两山理念三同教育”现场教学,在“德蕴清风”公园开发廉政现场教学,在延庆展览馆开发延庆区情现场教学以及开设《延庆革命史》课程及《重走昌延英烈战斗之路》教学等。用本土精神教育本地干部,帮助学员理解和把握延庆区史区情,在熟知的沃土上,开展区史教育、区情教育、党性教育,增强“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延庆地区红色资源在保护、挖掘、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资源的理解定位还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不少人对红色资源的理解和把握,仍局限于革命时期和革命文物,也有一部分人把红色资源延伸到建设时期。但很少有人把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历程、成果等看作是红色资源,对这部分保留比较系统、实践价值也更明显的红色资源研究比较薄弱,重视程度较低。红色资源并不局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应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延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故鼎新的变革,把一个满目疮痍的旧社会,治理成欣欣向荣的新社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形成了体现治水精神的白河精神,体现治绿的南荒滩精神,体现攻坚克难的世园精神、冬奥精神等,都是一种宝贵的红色资源,亟待重视、挖掘和研究。总的来说,要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鲜明特点以及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的典型特色。
 
(二)红色资源的保护保全还需要加大力度
目前延庆区内的部分红色资源,特别是部分革命遗址日常管理存在“无专门机构负责、无专人管理、无资金维护”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刘斌堡烈士陵园、珍珠泉烈士陵园、飞防烈士纪念碑、董家沟村烈士纪念碑、艾官营村烈士纪念碑(亭)、侯永杰烈士纪念碑、彭家窑村烈士纪念碑、北张庄村烈士纪念碑、西河烈士纪念碑、大泥河村烈士纪念碑、小张家口烈士纪念碑等纪念碑、址、亭,既没有纳入区级文物管理保护序列,也没有列入文物普查项,有待统一管理和保护,部分烈士纪念设施的分级管理和保护亟待加强。且革命遗址大多年代久远,一方面自然环境变化导致大部分遗址损坏;另一方面,群众对遗址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保护意识,部分遗址疏于有效保护、保全。
 
(三)红色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整合
红色资源分散,尚未串点成线,织线成面,现有的红色资源开发仍是以乡镇区域为界,并未形成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模式。与周边昌平、怀柔、怀来等地缺乏有效深入的合作。延庆红色资源研究,目前与周边的联系还比较有限,在编写《海坨风云》时,初步与昌平、怀柔、密云、顺义、怀来、宣化、赤城、崇礼、丰宁、滦平等地开展了合作。平北地跨京冀10 多个区县,各区县专注于开发本地的红色资源,平北抗日根据地的红色资源没有系统地整合,片段式和分散式的浓墨重彩,显得突兀和单薄,无法历史地体现“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无法体现平北与平西、冀东根据地互为犄角的战略地位。延庆与怀来等地签订过区域合作的协议,大多在经济层面,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还有待开展深入有效的合作。
 
(四)红色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深入
延庆区地处山区,革命遗址分散,开发利用难度很大,很多遗址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更有部分遗址毁坏严重,无法利用。从研究利用的角度看,大部分遗址虽然是延庆历史上发生过的有影响事件,但深度挖掘和总结不足,没有在中国革命或者北京解放的进程中深度把握,这是目前红色资源再利用工作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围绕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等相关活动,大都由区级层面策划、举办,乡镇层面除了大庄科乡和千家店镇主动谋划相关工作外,还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红色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区级和乡镇街道两个积极性,在全区的统一调动下,需要乡镇街道积极谋划、大力协同、主动参与。
 
(五)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利用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延庆区发布了《延庆区关于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红色文化10条”,包括:开展红色文脉梳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建立红色人物档案、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鼓励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建立红色文艺志愿队伍、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开发红色教育培训课程、拓展红色文旅资源利用、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挖掘红色资源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一系列折子工程。但目前在整体推进方面,进度有待加快,部分单位的主业主责意识不足,把这项工作当作短期行为,过多依赖或委托第三方。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利用工作需要年年推动,长期坚持。
 
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建议
(一)整合专业力量,加强红色资源的收集与研究,夯实基础
开展文物、文献等资源的收集建档。把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建档视为基础工程。成立专题项目组,梳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在延庆的主要足迹和事迹,整理红色史迹,打造富有延庆特色的“印象延庆”,编辑《延庆党史》书籍,重修《延庆革命史》,编写《延庆红色故事集》,出版《延庆区史区情读本》。
 
实施红色资源普查工程,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等,挖掘和征集延庆地区红色文物史料,摸清红色资源的点、线、面,建立红色资源库;对现存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系统开展延庆区红色资源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确保红色资源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管机构;系统梳理全区红色资源保护单位,理清和明确属地责任及主体责任;系统梳理全区红色资源保护人才队伍,明确具体职责和直接责任;系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评估分析全区红色资源保护现状,制定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明确保护清单、责任清单;定期公布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一批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全区红色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和长效管理,明确职责,严肃奖惩,确保安全,加强利用。
 
推动红色资源的研究利用。开展红色资源的研究,搭建延庆地区专家智库,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和学术交流,有组织地开展红色文脉的研究。开展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重点围绕党领导延庆人民在各个时期奋斗奋进的足迹,邀请作家创作、出版红色历史和故事,充分展示和利用延庆的红色资源,以延庆这个生动的窗口和缩影,来体现和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
 
(二)修缮基础设施,提升场馆服务和利用水平
修缮基础设施。实施遗存遗迹保护修缮提升工程,重点修缮维护一批重点工程。比如1945年9月21日,延庆县城第一次解放,以青龙桥为界,青龙桥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青龙桥以北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7。延庆的解放,有力策应和保障了数万干部和军队指战员,经平北进入东北。1948年5月19日,延庆第二次解放,其意义和价值可以放到平津战役的高度去审视,《毛泽东军事文集》数次提及康庄八达岭一线及延庆等地。建议根据《延庆革命史》《延庆县志》所记述史料,以现存110 米延庆古城城墙为核心,建设古城遗址公园,确定为延庆两次解放遗址。再比如1948年12月5日,中央军委电令,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防止张宣敌向东及怀来南口敌向西,并相机歼灭下花园、新保安诸点之敌”[4],按照军委电令,部队切断康庄、怀来和康庄、南口敌军的联系,并包围康庄守敌,1948年12月10日,康庄守敌被全歼[1]127。康庄战斗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建议以康庄火车站内的机车库、老站房、碉堡等修缮为契机,确定为康庄战斗遗址,这对于提升延庆革命史研究有深远意义。
 
优化展陈水平。通过推出精品、嵌入科技、调整结构、创新手段、扩大规模等方式着力改进展览水平,让平面、无声、静止的遗址活起来。实施红色遗址陈列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收集整理近年来延庆红色资源挖掘成果,引入国内一流展陈设计团队,借助科技手段重新完成布展工作。定期推出主题展览和流动展览,策划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红色文物陈列展览精品。集展示、传播、体验、交互等功能于一体,以点带面,让受众从延庆一个点,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
 
(三)整合红色资源,串点成线,织线成面
建设红色基地。充分整合利用本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相对比较集中的红色革命史迹,打造建设一批红色主题公园、红色村庄、红色小镇。比如大庄科乡除平北红色第一村和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外,还拥有白龙潭烈士纪念碑、平北疗养所物资山洞、平北疗养所遗址、车岭流芳百世碑及张德政烈士墓、沙塘沟战斗遗址(包括白乙化塑像)、董家沟烈士墓等资源,可以对董家沟区公所、霹破石八路军供给处等系列红色遗迹进行保护和展示,将大庄科建设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教育体验目的地,打造延庆红色旅游的新名片。
 
加强区域联动。深化与历史相似、地缘相近的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昌平、怀柔、密云、顺义、怀来、宣化、赤城、崇礼、丰宁、滦平等地开展合作,打造平北革命历史文化长廊等跨区域历史文化产品。将辖内红色革命遗址结对共建,互设宣讲基地、互鉴优秀成果、互派干部挂职、互组干部教育培训、共谋新时代合作篇章。
 
(四)开辟教育培训基地,推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
做细红色历史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延庆红色历史重点研究,进一步细化相关专题史研究,加强对延庆革命文物及红色基地的基础性研究。
 
做优红色培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集体备课、精品课比赛,提高区史区情课程质量。
 
做精红色教材。根据学习、宣传、研究延庆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需要,围绕《延庆区关于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延庆区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全区需求,编写特色案例教材、新时代文明实践教材。
 
做好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普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载体,围绕延庆红色资源开发本土课程和微课程,重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内容和语言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延庆红色资源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整合政策资源,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加强红色文物创意产品开发,促进红色资源创意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完善业态发展支撑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积极打造红色演艺产业,鼓励对红色题材开展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依托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专项比赛,引导青年设计特色文创产品,为优秀作品对接市场、政策、孵化、宣传等资源,支持文创产品落地。
 
发展红色旅游。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介红色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红色资源遗址利用的重要途径。打造红色休闲旅游小镇,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体系逐步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结合延庆拥有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将“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融合起来。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