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贵州财经大学|杨经华:叩开斗篷山上的人文世界

2023-05-21 21:26 贵州财经大学报  主页 > 记忆 > 贵州财大 >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题点睛:我的贵财
          栏头署书:乔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1990前原贵财党办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院刊副主编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乔杨



叩开斗篷山上的人文世界

期次:第372期    作者:□杨经华
 

(杨经华  摄)

编者按:贵州财经大学斗篷山上,隐藏着金筑长官司(土司)遗址。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意味着这片土地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作者三上斗篷山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写就了这篇文章,现隆重推出,以飨读者。

在学校巍巍斗篷山的风草长林中,静静地耸立着花溪区人民政府所立的“金筑长官司遗址”石碑。

第一次看见这块石碑,是 2022 年 9 月底,疫情中与许仁浩、舒乙诸君的一次登山活动。自 2011 年学校花溪校区建设以来,我无数次走过学校后山,惭愧的是自己竟然从来没有注意到这块在萧瑟的秋风中伫立的遗产。

第二次踏勘这块石碑,是数日后与赵校的探访。当我们登上斗篷山最高峰,南眺青岩,北望校园,东览花溪,西阚绵绵群山,顷刻间,思绪万千。谁曾想,在这荒凉的群山间,居然隐藏着一段无言的寂寞与繁华。

第三次拜望这块碑石,是 11 月中旬,与黔学社的同学们探路之旅。我们沿着时隐时灭的城墙遗迹,寻访到山坳间的水塘。山里的保安说,这个水塘从未枯干。山高水长,作为一代土司的曾经治所,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的山水清华。

两汉以来,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边远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地的统治与管理,一种特殊的、松弛有度的羁縻·土司制度便应运而生。曾经作为西南民族交汇之地的贵州,土司制度文化极其发育,境内大小土司林立。播州杨氏、思州田氏、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四大土司声名鹊起,在刀光剑影中最长者延续了千年。羁縻·土司制度赋予了地方充分的自主权,为维系广袤边疆的和平、统一、稳定和发展,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与四大土司相比,金筑长官司没有广袤的土地,也没有绵长的历史。然回顾四大土司的勃兴与衰落,无不是在血与火中沉浮起落。唯有金筑土司,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国家化进程主动融入中央王朝,顺应历史的潮流,创造了“国初乔木无双谱,黔腹忠良第一家”的历史佳话。

“金筑”又称“金竹”。最早见于正史记录的是在元代。按《元史·本纪》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金竹寨主搔驴等以所部百二十五寨内附。”“搔驴”亦音译为“缫哩”或“扫闾”等。在当时“生苗”遍境的贵州,金竹寨主主动率领部属归附,接受王朝管理,无疑是一件大事。作为对搔驴归附的回报,金竹寨迅速升格为府。在搔驴率部内附两年后,改金竹寨为金竹府,搔驴被封为金竹府知府,准予世袭。至元三十年(1293),金竹第二任知府马麟入朝进贡,朝廷委蛮夷官世代承袭,马麟回来后改金竹为金筑。朝廷后来又将金筑府升为金筑安抚使司。

明朝建立后,金筑土司积极支持中央朝廷,主动融入国家化进程。据《明史·贵州土司列传》载,洪武五年(1372),故元朝的金筑安抚司密定来南京朝贡献马匹,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赏,设置金筑长官司,归四川行省统管,任命密定为长官司,准予世袭。洪武十年(1377年),升金筑长官司为金筑安抚司。密定是金筑长官司由元入明的关键人物。在当时残元势力仍然盘踞西南,明王朝正积极筹备南征云南的关键时刻,金筑土司主动进京献马,其所释放的归附中央王朝的信号是无比坚决的。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马匹往往是财富的象征,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密定带头献马,且数额较大,获得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肯定。洪武十四年,正值明王朝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师 30 万人南征云南之时。朱元璋整劳密定云:“西南诸部虽归附,然暂入贡而已。尔密定首献马五百匹,以助征讨,其诚可嘉,故遗特使往谕,侯班师之日,重劳尔功。”从朱元璋的话中可见,当时西南局势未稳定,西南诸部仍然处于观望态势。金筑土司进京献马,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支持中央王朝的态度。自此以后,金筑安抚司一直与朝廷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到北京进贡马匹等物资,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

正统三年(1438),朝廷将金筑安抚司划归贵州布政司直辖。随着明代“改土归流”历史大潮的推进,金筑安抚司不断强化调整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万历四十年( 1612 年 ) ,吏部覆巡抚胡桂芳奏 : “金筑安抚土舍金大章乞改土为流,设官建治,钦定州名,铸给印信,改州判为流官。授大章土知州,予四品服色,不许管事。子孙承袭,隶州于贵阳府”; “遂改金筑安抚司为广顺州”。自此,金筑长官司从一个少数民族部族金竹寨—金竹府—金筑长官司—金筑安抚司—广顺州,最终顺应历史潮流,和平融入国家体制,也为金筑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金筑长官司的数百年历史更迭中,其区域不断扩大,其治所亦不断搬迁。据万历《贵州通志》载,洪武四年(1371)酋长密定归顺,罢金竹府,置金竹长官司于斗笠寨。十年(1377),升安抚司,俱隶四川贵州卫。十六年(1383),密定迁司治于杏林峰。 永乐十一年(1413),密定子得珠复迁马岭之阳,即坝寨。 由此可见,明代早期金竹司有过三次徙治,前后经历斗笠寨 13 年,杏林峰 30 年,此后迁至坝寨(今广顺)一直未变。

斗笠寨,在今花溪桐木岭村及党武乡思丫村交界的斗篷山东侧。斗篷山海拔1329.6米,山似斗笠,岩削壁立,突兀险峻。立于山顶,北可眺望整个大学城,东可望花溪全城,南可俯视青岩,西可观党武、燕楼。下有板桥河、翁刚河环绕,三面环水,沟壑深险,易守难攻。斗笠寨作为金筑长官司的治所,尽管其存在共 13 年,然居于斗笠寨的长官司,却是控遏驿道,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之时。

金筑长官司居于斗笠寨时的盛况尽管没有详尽的资料记载,但从其与中央王朝的交往中窥见一斑。洪武初,密定向新成立的明王朝一次献马 500 匹。当时金筑安抚司辖境不过今一县之地,一次贡马 500 匹实为难得。而名列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水东贵州宣慰使宋氏,其辖境不下于现今十几个县,才贡马千匹。金筑安抚司为何能提供如此多的马匹?经考察,一是金筑养马历来有传统,从花溪到桐木林以及广顺一带,至今依然遗留有大量大型养马场,其牧马的岩画也从另一面佐证了这一传统;另外则是居于斗篷山区域的金筑长官司位置至为关键,成为当时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斗篷山在该土司的辖境内 , 有一个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从黔中地区进入黔南的人流、物流都必须从该土司辖境穿过,尤其是该区域位居贵阳城南,成为控扼云贵走廊云南进入贵阳的重要卡点,经贸的发达,使得金筑土司能够积累一定的物力和财力。

洪武后期,随着连接湖广的云贵走廊的开辟,金筑长官司治所南迁广顺,曾经阅尽历史烽烟的斗笠寨逐渐淡出历史视野。如今斗笠寨就成为历史地名了,只剩下高高的斗篷山、杂草丛生的古道、古营盘残存的城墙、被树木掩映大山间饮马泉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是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利用的更新、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遗址,更好地讲述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好声音,成为我们当下的重要职责。

斗篷山“金筑长官司”遗址是上千年贵州土司地方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几度风雨,几度沧桑。斗篷山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已划归财经大学管辖,成为学校的校园内山。尽管斗笠寨在历史的烽烟中已荡然无存,但作为历史馈赠给贵州财经大学的宝贵遗产,我们有必要重新发掘一段尘封的历史,深入推进对历史遗产的调查、保护与利用。同时,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彻底叩开斗篷山上逐渐被丰草长林掩盖的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建构学校文化品牌,丰富黔学历史,为讲述贵阳故事乃至贵州故事作出积极有为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