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人文国土|趣谈龙子(作者:张田

2024-02-05 00:50 《北京纪事》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人文国土 >

打印 放大 缩小








趣谈龙子

 
北京纪事》杂志 2024年2期    作者:张田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自称,龙是权力、智慧、力量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这一神话形象逐渐成为一种极具内涵的文化现象。2024年恰逢甲午龙年,下面就介绍一些与龙相关的有趣的文化现象。

龙生九子

各朝各代的皇帝都说自己是血统纯正的“龙子”,但天下谁人不知他们都是龙名义上的儿子。龙这种神话动物真的有儿子吗?根据文献记载,龙是有儿子的而且数量还不少呢!龙共有九子,每个儿子除了长相奇特外,“神通”还各不相同。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它产生于何时呢?据考证产生于明代。明孝宗年間大学士李东阳在他的笔记《怀麓堂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孝宗皇帝朱祐樘心血来潮,向大学士李东阳请教龙所生的九个儿子的名字,一时间他也回答不上来,后经过询问同僚及查找典籍后才为皇帝解答,为了防止遗忘便将龙子的名目记录下:“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因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除了李东阳所记载的这九位龙子外,龙还有很多儿子,数字“九”在中国是最大的一个阳数,它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一般作为虚数使用。李东阳的学生杨慎在其《升庵集》中也曾记载过明孝宗问其老师龙子姓名一事,但他所记载又与李东阳所写的不太相同:“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钮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不寐,故用警巡”。

有的文献还将麒麟、龙马、貔貅、朝天犼等也归入龙子。

古都龙子

龙子们虽为神兽,但并非像想象中那么难见,在京城众多的角落中都能寻到它们的踪迹。

赑屃,是一位长得极像大龟的龙子,在北京的寺庙、宫殿、陵墓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应该是众多龙子中最为人熟识的,但因其名字太过生僻,总被人说成是“王八驮石碑”,这好好的龙子真是被自己的模样给耽误了。

蚩吻,又作鸱尾,《唐会典》记载,汉武帝时柏梁殿因失火被焚,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将其形,置于殿脊,以厌火灾。后世在重要的宫殿上都建有鸱尾避火,在故宫太和殿的正脊两端就都建有鸱尾,此时的鸱尾已经做成了龙头鱼身的形象,而且在鱼尾上还插有一把剑,唯恐它趁夜偷偷溜走。

蒲牢,传说蒲牢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神兽,因其素怕鲸鱼,每当鲸鱼向它发起攻击时,蒲牢就吓得大叫,古人为了让钟鸣得更响,便将钟钮做成它的形象,而撞钟之物则做成鲸鱼形的。今天北京大钟寺博物馆内展出了各式各样的大钟,游人们除了参观大钟外,还可以格外注意一下大钟上形式多样的钟钮——蒲牢。

蚣蝮,又称避水兽,因其生性好水,常在桥下或岸边。北京什刹海万宁桥下就有八只石雕的蚣蝮,在东西两侧的桥拱中央各有一只,桥东的南、北两岸各一只,桥西的南、北两岸各一对,共是四只。这些蚣蝮长得鼻阔嘴方,面目狰狞,有的头上带角、龙身、龙爪,全身覆鳞,威风凛凛,万宁桥下的这些蚣蝮除了是镇水神兽外,还是测量河水深浅的标尺,万宁桥西侧南、北两岸,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只蚣蝮,其实另外两只都没于水下,一旦水位减少,另外的那一只蚣蝮便会现身。

椒图,生性喜爱看门又有避邪的功能,常作为大门上的铺首,在故宫中的宫殿大门上,人们能看到一只像狮子样的兽首门环,这个兽首就椒图。

金猊与狻猊,大概为同一种类,但在不同的文献中名字不太相同。狻猊与狮子长得极为相似,晋代郭璞曾对狻猊这种动物进行过考证,他认为狻猊就是来自西域的狮子。狻猊因好烟,所以常在香炉上出现,故宫宝华殿前、雍和宫的雍和门殿后及北海内西天梵境天王殿前的铜炉腿上都能看到像狮子一样的兽头,这就是狻猊。

麒麟,《五杂俎》记载麒麟是龙与牛所生,它是一种非常受中国人喜爱的瑞兽,麒麟的出现代表着祥瑞及圣人的出世,历代君王都希望能见到真的麒麟,明永乐三年(1405)孟加拉国向大明进献过一只麒麟,其实这只是一只长颈鹿,但在当时人们都以为见到了传说中的神兽。在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有一只铜麒麟,它龙首、鹿角、牛蹄、狮尾、蛇鳞,长得非常神武,据说这只麒麟是从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前移过来的,原为一对,可惜的是另外一只,在列强劫掠圆明园时烧毁了。

朝天犼,传说也是龙的儿子,有守望的习惯。在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华表,华表又被称作“望柱”,在柱头上蹲立着一只形似龙的石质神兽,这就是“犼”。天安门前华表上的一对面向南方的石犼,名为“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幸,要早早归宫处理政务;天安门后华表上的一对向北的石犼,名为“望君出”,意为皇帝不要一直待在宫内享乐,应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疾苦。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的故都,与龙相关的东西很多,像1981年在北京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村西发现了唐史思明的墓,在其墓内出土了铜坐龙,这件属于皇家御用之物的出现也从侧面证明了史思明的纂唐之心;又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鸭子桥附近的工地中意外发现了一只金代的铜坐龙,这件铜坐龙的出土为考古人员确定金中都宫殿遗址的范围吃了颗定心丸。在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内,龙的形象那更是不胜枚举,如保和殿后阶陛中央的云龙石雕,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块石雕,此物是明代的遗物,运入皇宫时光骡马就用了一千多匹,后清乾隆时期又重新进行过雕刻,现净重高达二百四十多吨;宁寿宫前的广场还有一块用琉璃制作的九龙壁,匠人使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将九只巨龙塑造得栩栩如生,这块九龙壁在皇家御苑北海内也有相同的一块。除了这些龙之外,故宫内可以说是无处不见龙,天花板上、藻井中、柱子上或雕或画出各种气势不凡、神采奕奕的金龙,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龙作为掌管云雨的神兽,人们为了祈求每年雨水丰沛,专门给龙王建造了祠庙,像颐和园内的龙王庙、黑龙潭的龙王庙、玉泉山中的龙王庙都是皇家敕建的,并享受国家春秋两祭的待遇。

今天龙的形象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代表吉祥、喜庆和一种向上的力量。龙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精神寄托。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