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胡巧凤,潘宇佳等: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圈的启示(2022

2024-01-28 21:12 《成都医学院学报》  主页 > 趣旨 > 国土经济 > 空间优化 > 经济圈 >

打印 放大 缩小






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圈的启示*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作者:胡巧凤,潘宇佳,辛军国,赵叶茂,陈 建△
 
1.成都医学院(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院办公室(成都 610500)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经济圈”)建设上升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1]。2020年7月,成渝两地卫生部门就推进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进行了相关讨论并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5年)》[2]。关于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国内学者[3-6]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进行了较多研究,而成渝经济圈的成渝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举措,基于成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分析两地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可行举措,为推进成渝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社会经济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及协同发展举措为研究对象,横向比较成渝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探究成渝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领域。
 
1.2 方法
文献分析法汇总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经济圈社会经济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以及协同发展举措。数据来源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等各省市2018年或2019年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 结果
2.1 四大经济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
2.1.1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从常住人口看,四大经济圈常住人口总量均超过1亿,聚集明显。从社会经济水平看,成渝经济圈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明显低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表1)。
 
 
 
表1 2018年四大经济圈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1.2 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从卫生健康物力资源配置看,成渝经济圈医疗机构总量居第一位,床位数总量仅次于长三角,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明显多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从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看,四大经济圈每千常住人口(助理)执业医师数和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整体持平且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9人、2.94人),而经济圈内部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有较大差异。京津冀和长三角内部差异最为明显,北京、上海两直辖市的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在所属经济圈内明显高于其他辖区,但同为直辖市的重庆在成渝经济圈中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势并不突出(表2)。
 
 
 
表2 2018年四大经济圈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2 四大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实践
2.2.1 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协议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分别就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制定和签署了一系列协同发展规划和合作协议(表3)。
 
2.2.2 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举措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实践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帮扶、公共卫生一体化、基层卫生协作和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表4)。
 
 
 
表3 四大经济圈卫生健康发展合作协议
 
 
 
表4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举措
 
3 讨论
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看,四大经济圈常住人口基数大,即卫生服务需求量大,提示成渝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必要性,但成渝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示在借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经验的同时,要基于成渝经济圈实际,探索因地制宜的协同机制。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卫生配置均呈现经济圈整体水平一致和内部配置不均的态势,提示加强区域内卫生资源协同配置的重要性;成渝经济圈卫生资源呈现物力资源配置充足而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的特点,表明创新区域卫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协同意义。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实践各具特色。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深入且全面,重视医疗卫生的同时,公共卫生一体化合作与协同创新效果显著;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内医保互通和信息互联建设成效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医院管理模式和卫生人才聘用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内地公立医院管理改革提供了创新路径。三大主要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实践为成渝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提供了发展思路。
 
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圈科学发展的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规划,是保证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局部发展特点,卫生部门应综合设计卫生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协同机制和主要内容,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经济圈卫生健康协同发展。
 
促进卫生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互联互通机制。2015年川渝两地启动异地就医结算,截至目前,两地累积结算人次达17万,直接结算医保费用近18亿元[18]。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进一步扩大两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范围,健全医保异地结算相关政策和合作协议,推动医保和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费结算区域全覆盖。
 
加强经济圈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借鉴京津冀公共卫生一体化实践经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疾病防控和应急响应一体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协同机制,成渝及周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签署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合作协议,共建疾病防控一体化合作平台;二是积极开展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为导向的卫生应急协同,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整体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成渝经济圈作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第四级,应加快形成区域卫生健康事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规划;二是进一步完善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一体化平台。卫生健康事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区域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对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