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气候宜养度|王雨洁:气候康养基于气候舒适度的旅游目的地康养话语权重构研究

2023-10-07 08:10 攀枝花学院学报  主页 > 关注 > 气候经济 > 气候康养 >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于气候舒适度的旅游目的地康养话语权重构研究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李 东,王雨洁

(攀枝花学院 法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一、引言

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康养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德国最早探索气候康养,创立治疗“文明病”的“气候疗法”[1],经过不断探索和临床试验,气候康养已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流行[2-3]。攀枝花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后,一些地方相继打出气候康养口号,如秦皇岛“滨海疗养、休闲夏都”、巴中“中国气候康养之乡”、丽水“中国气候养生之乡”、文成“中国气候养生福地”、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建始“中国生态气候康养金地”。可见,气候条件对康养旅游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已有百年历史[4-5],对于科学指导旅游出行、客观评价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6]。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蓬勃发展,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等气候舒适度模型被广泛应用到对旅游活动影响的评价研究。由于我国康养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鲜有运用气候舒适度模型对康养旅游典型区域(城市)开展康养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如何定义舒适的康养旅游气候条件?如何进一步挖掘气候资源优势,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以全国康养旅游的“始发地”“老典型”——攀枝花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穿衣指数(ICL),构建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利用1990-2019年3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探究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季节舒适度指数(Zs)、年度舒适度指数(Zy)阈值,建立康养气候舒适度分类标准,评价攀枝花市的康养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分布规律,年度、季节、月份特征,以及与其他区域的差异。这不仅丰富了气候条件对康养旅游发展的影响定量评价的方法,而且对佐证目的地气候条件的“康养”属性,重构目的地“康养”价值及其话语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康养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和分类标准框架

(一)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

文章采用奥利佛的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澳大利亚学者Freitas的着衣指数(ICL),将对应的范围划分为e、d、c、b、A、B、C、D、E等9个等级,并对每一个等级进行赋值(-1、0、1、2、3、2、1、0、-1)。

在此基础上,建立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模型。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综合了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人体代谢等各类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气候是否适宜开展康养旅游活动,以及舒适程度、分布规律、时间长短、特征类型的综合指标。将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进一步划分为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季节舒适度指数(Zs)和年度舒适度指数(Zy)三类,分别测度和反映区域月份、季节和年度康养气候舒适度。

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计算公式为:

Zmi=THI+WCI+ICL

(1)

康养气候季节舒适度指数(Zs)计算公式为:

Zs1=Zm3+Zm4+Zm5

(2)

Zs2=Zm6+Zm7+Zm8

(3)

Zs3=Zm9+Zm10+Zm11

(4)

Zs4=Zm12+Zm1+Zm2

(5)

康养气候年度舒适度指数(Zy)计算公式为:

Zy=Zm1+Zm2+…Zm12,或Zy=Zs1+Zs2+Zs3+Zs4

(6)

其中,i=1,2,3…12月。Zs1表示春季康养气候舒适度,Zs2表示夏季康养气候舒适度,Zs3表示秋季康养气候舒适度,Zs4表示冬季康养气候舒适度。

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计算方法与采用专家打分或层次分析法确定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着衣指数(ICL)的权重并加和比较,虽然Z的计算结果不同,但是Z的排列形式和赋值范围及舒适度划分效果是相同的,并且比后者更为简易方便。该模型具有可加和特征,可累计计算月份、季节、年度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及赋值范围。

(二)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阈值和分类

根据人体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及人体调节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和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分值,将康养气候舒适度划分为康养舒适期、较舒适期、较不舒适期和不舒适期四类。

其中,9≥Zm≥6,排列形式为AAA、BAA、AbA、bbb、bbA、CAB等,则表示该月气候舒适,非常适合开展康养旅游;3

在此基础上,建立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阈值。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的阈值范围为-3~9之间、季节舒适度指数(Zs)的阈值范围为-9~27之间,康养气候年度舒适度指数(Zy)的阈值范围为-36~108之间,见表1。Zm、Zs、Zy值越大,表示该气候条件越适宜开展康养旅游;相反,Zm、Zs、Zy值越小,表示该气候条件越不适宜开展康养旅游。3

表1 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阈值及类型

根据康养气候季节舒适度指数(Zs)阈值和分值,可以划分区域康养气候舒适度类型,如春季舒适型、夏季舒适型、秋季舒适型、冬季舒适型或春秋舒适型、秋冬舒适型、四季舒适型等。

三、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样本选择

我国康养旅游起步较晚,2012年攀枝花市在全国首倡“康养旅游”,康养旅游“星星之火”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全国康养旅游的发展轨迹和历程必看攀枝花市。攀枝花市可作为探索气候康养舒适度的典型样本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全国温室数据系统,以1990-2019年30年各月气温、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为参数,计算得出攀枝花1-12月的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着衣指数(ICL)及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季节舒适度指数(Zs)和年度舒适度指数(Zy)。

(二)温湿指数分析

从温湿指数看,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的特点。近30年来,攀枝花市各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年平均气温20.9℃,最冷12月平均气温13.01℃,最热6月平均气温26.16℃,全年温差相对较小,日温差比较大。一年里高温和低温的时间都比较短,除了5、6、7月份气温比较高,1月、12月气温相对低外,全年气温都比较适宜,而且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温低温月份存在明显的错峰,2-4月平均气温要比全国同纬度地区高4-12℃[7],最热月份为5、6月份,而全国普遍最热月出现在7、8月,具有冬暖夏凉的典型特征,是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绝佳去处。

攀枝花市1-5月相对湿度较低,低于50%RH,相对干燥;其余各月相对湿度均保持在60-74%RH之间,处于人体适宜的湿度范围内,干、湿两季分明。雨季气候湿润凉爽,干季气候干暖,相对湿度与北方地区接近但没有北方干燥,同时又显著区别于南方其他城市,比四川盆地其他城市以及重庆、海口等地空气湿度小得多,非常舒爽。

2月和11月温湿指数为A,最适宜康养旅游;1、3、4、10、12月温湿指数为B或b,适宜康养旅游;5-9月气候偏热,比较适宜康养旅游。从温湿指数来看,全年共有7个月适宜和最适宜开展康养旅游活动,适宜康养旅游的时间长。从月份分布上看,与全国其他城市存在明显的错时错季特点,全年无冬,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不分明,冬暖极为显著,夏凉显著,是“冬季避寒、享受阳光”“夏季避暑、体验清凉”康养旅游的绝佳去处。

(三)风寒指数分析

从风寒指数来看,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其东、西、北部有高大环山屏障,冬季极少受北方强冷空气和寒潮影响,主要受来自西南印度洋的温暖海风影响。全年平均风速1.34m/s,风速最大月4月平均风速1.95m/s,风速最小月12月平均风速0.75m/s,全年风速差异非常小。3-6月风速大于1.6m/s,全年几乎是轻风和微风。

2月和11月风寒指数为A,为舒适风,非常适宜开展康养旅游。其余各月风寒指数均为B和b,为暖风或凉风,适宜开展康养旅游。全年各月的风都比较舒适,适宜开展康养旅游活动的月份达到12个月。

(四)着衣指数分析

上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只考虑了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对人体裸露皮肤的影响程度,并没有考虑通过着衣来改变气候带来的不舒适情况。

从着衣指数看,攀枝花市全年各月着衣指数平均值为0.85,处在等级A的范围内,即适宜穿衬衫和内衣的典型常用便服。一年中2、3、9、10、11月的着衣指数为A,着装非常舒服;1、4、5、7、8、12月的着衣指数为B和b,康养旅游者穿轻便的夏装或配有棉布外套的典型常用便服,着装舒服;仅6月着衣指数为C,需要穿着短式、短袖开领衫、凉鞋。总体来看,攀枝花市的着衣指数非常舒适,冬季免去了北方冬季和南方冬季传统冬季常用服装,常用便服加坚实外套和羊毛帽的着衣不舒适感;夏季可以通过着衣来改变5-9月,特别是6月的偏热气候。

(五)康养气候舒适度分析与类型

攀枝花市月份舒适度指数(Zm)均大于较舒适临界值3,其中6月舒适度指数最小为4,月份舒适度指数(Zm)最大值为8,分别为2-3月、10-11月。康养旅游较舒适期为5-8月,康养旅游较舒适期达4个月;1-4月、9-12月为康养旅游舒适期,康养旅游舒适期长达8个月。无较不舒适和不舒适期。康养旅游舒适期和较舒适期达12个月。

攀枝花市春、夏、秋、冬四季季节舒适度指数(Zs)均远远大于较舒适临界值9,其中秋季舒适度指数(Zs3)最大为22,是开展康养旅游的最舒适期;冬季舒适度指数(Zs4)次之,春季舒适度指数(Zs1)为19,冬季、春季和秋季都是开展康养旅游的舒适期,攀枝花市冬季开展康养旅游优势和特色明显。夏季舒适度指数(Zs2)最小为14,是开展康养旅游的较舒适期。

总体来看,攀枝花市一年四季均适合开展康养旅游。攀枝花市康养气候年度舒适度指数(Zy)达到75,远远大于较舒适临界值36一倍多,年内康养旅游气候舒适期变化呈“M”形变化(见图1),可将攀枝花市康养旅游气候舒适度命名为“四季舒适型”。

图1 1990-2019年攀枝花市月平均气候舒适度指数(Zm)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科学测度和分析康养气候条件,是康养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前提,也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首先构建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模型,将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分为康养气候月份舒适度指数(Zm)、季节舒适度指数(Zs)、年度舒适度指数(Zy)三类,并确立康养气候舒适度分类阈值与标准;其次,根据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分值,将康养气候舒适度划分为康养舒适期、较舒适期、较不舒适期和不舒适期四类;根据康养气候季节舒适度指数(Zs),可将区域康养气候舒适度分为春季舒适型、夏季舒适型、秋季舒适型、冬季舒适型或春秋舒适型、秋冬舒适型、四季舒适型等基本类型。最后,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结论

1.定量佐证气候“康养”价值

用较长历史时间(30年)数据的观察,定量验证了“六度理论”[8-9]和祝向波[10](2017)、龙耀辉、刘娇[11](2020)等学者关于攀枝花市与其他城市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的直接对比研究结果。用定量的方法验证和佐证攀枝花市的“康养”事实,无疑比定性的康养质量和康养效果阐释更为可信、可靠,使攀枝花市的气候康养旅游的“康养”属性、“康养”价值、“康养”功能、“康养”特色再次获得印证和凸显,实证说明气候条件对康养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有利的、有疗养因子的气候条件不仅是吸引旅客的重要标签,而且是开展康养旅游的基础条件

2.首次界定“康养”气候阈值

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Z)为评价和识别康养气候舒适度提供了标准和依据,界定了康养气候舒适度的阈值,不仅反映区域月份、季节和年度康养气候舒适度范围,而且反映康养旅游适游期、分布规律、时间长短、特征类型、差异特色,便于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间康养气候舒适度的对比和分析,能直观反映康养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时间分布、变化和类型,重构旅游目的地“康养”属性和话语权,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康养”价值透明化、“康养”功能可操作化,为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

3.有效唤起游客“康养”想象

作为气候康养(阳光)的发起者、典型地,攀枝花市为全国各地气候康养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打造提供了“坐标系”和“参照物”,有利于其他区域对比“参照物”和康养气候舒适度指数标准,找准自身的位置和优势,更有利于唤起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健康想象。在康养旅游产品稀缺,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条件下,以数字化方式横向和纵向对比展示目的地的“康养”属性,更容易形成目的地“康养”话语权,更容易唤起游客对目的地的“康养”的信任。

(二)政策建议

1.划分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基本类型

康养旅游目的地气候条件的康养价值、康养功能和“康养”属性,以及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康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旅游者选择康养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宏观上,调查和摸清我国气候康养旅游资源的家底,对全国省、市(县)及城市气候康养旅游资源的类型组合、质量等级、品质品级、价值功能、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等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划分我国气候康养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微观上,调查和评价区域或城市气候康养舒适度的历史变化趋势,年度、季节、月份气候康养舒适度及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属性、特色及其对游客数量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与全国气候康养典型区域或周边区域的优势与劣势、发展潜力和发展现状,为国家和区域康养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2.创新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产品体系

全国康养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应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和布局全国气候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引导各地准确认识和把握气候康养旅游资源优势,深化康养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气候条件,发挥气候比较优势,科学有效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休闲体育设施与服务、医疗设施与服务等资源,提高资源全要素利用率,催生康养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丰富我国气候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构建更加完整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3.营造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文化氛围

德国最早创立气候+森林行走的“气候疗法”,国民健康指数上升了30%,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对目的地的健康想象是旅游者主观选择的结果[12]。各地应加强康养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及产品与服务的科普宣传,科学普及和广泛宣传优越适宜的温度、高度、湿度、洁净度等气候疗养因子,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水质好等有益健康长寿的生态环境,对于养老、养身、养心、病后康复、疾病治疗、保健美容、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康养”功能和价值,推动全民健康导向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转变。

4.拓展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营销方式

依托线上线下方式,特别是借助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大气候康养旅游线上销售、经营和营销,运用在线旅游、数字旅游、专家直播、网红导览、短视频等线上营销和消费模式[13],体验和营销目的地不同月份、季节的气候条件,为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属性赋能,让气候“康养”价值重复呈现,使气候“康养”功能过程透明化,让游客更加直观感受、亲近和体验目的地气候康养及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事实和健康效果。

5.构建旅游目的地气候康养信任机制

在康养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旅游者康养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科学方法佐证、技术验证、临床试验等手段,为气候康养旅游赋予科技新动能、创新动力源,打通科技赋能气候康养旅游“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科学佐证旅游目的地气候条件的康养质量和康养效果,让旅游目的地的康养旅游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康养”价值、“康养”功能、“康养”属性、“康养”特色、“康养”差异具有可视化,让游客通过数据、对比和体验感受认知旅游目的地的“康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激发游客康养旅游动机和选择目的地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