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江治贤 朱山川 冯雪汪 诗垚 郑钧:广元市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2023-02-11 23:12 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  主页 > 趣旨 > 绿色国土行 > 两山美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山域  九彩亚高原(栏头署书:乔惠民)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通讯员田明彦点睛导读


广元市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江治贤朱山川冯雪汪诗垚郑钧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元农产品绿色

 

江治贤 朱山川 冯雪 汪诗垚 郑钧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广元

“十三五”时期,广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全链融合为路径,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建设,农业发展质效、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水平加快提升,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1 发展现状

1.1 突出特色做大基地

在稳定发展优质粮油的基础上,大力构建广元富硒茶、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道地中药材、广元山地蔬菜、广元油橄榄、生态畜禽水产7大优势特色产业以及现代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67万hm2,发展特色农业基地32.00万hm2,认定苍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四川第二大核桃种植基地、全省重要高山露地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土鸡生产基地。

1.2 绿色发展提升质量

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六大行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45.2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00%,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7.1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00%以上。推进标准化生产、种养循环发展,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1.05万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40万hm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7个县(区)均建成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00%以上。

1.3 推进融合全链发展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升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和冷链物流业,全市冷藏烘干能力达30万t,产地初加工率达58.00%。着力培育精深加工“旗舰”企业,引进巨星、温氏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川珍实业、米仓山茶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0家,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8个,开发出猕猴桃、茶叶、黑木耳等13个大类、80个小类、上千种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市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中国农业公园1个,认定省级农业公园5个、省级休闲农庄14个。构建“1+7+N”农产品电商体系,建设村益农信息社1 650个。

1.4 培塑品牌拓展市场

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区域农业品牌。旺苍米仓山茶叶、朝天曾家山蔬菜、青川七佛贡茶、广元油橄榄、剑门关土鸡产区入选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王家贡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广元七绝、广元黄茶、剑门关土鸡获全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米仓山茶叶、曾家山蔬菜、白龙湖亭子湖有机鱼等11个产品获全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称号。创建川珍、米仓山等中国驰名商标8个,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达360个。

1.5 培育主体带动增收

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累计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1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9家。农民专合社达4 454个、家庭农场达7 59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5家,省级示范社137家、示范场124家。培育职业农民14 742人。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实行“一园一超”建设,发展农资、农技、农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 170个,推行土地托管服务超过2.00万hm2。2020年,广元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 367元,增速9.40%。

2 存在问题

2.1 绿色农业发展不充分

绿色有机、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与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节本增效、信息化、机械化等现代装备推广不够,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效益体现不够,优质绿色农产品研发与区域品牌市场竞争力尚需加强。

2.2 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强

基地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缺乏有实力的加工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营销、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滞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力不强,高素质农民、农业经营带头人缺乏。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需提升

农业发展仍面临自然、市场与环境等风险,农业生产面临的水源、土壤等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农产品安全检测、质量可追溯、风险预警等体系建设尚需提升。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有待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相对不足。

3 发展对策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产出来、管出来”并举方针,坚持市场导向、绿色引领、融合发展,全面形成产加销一体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绿色优质、产出高效、供给充足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将广元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和全省特色农业强市,加快推进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3.1 坚持绿色引领,做优绿色农产品质量生命线

1)推进绿色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实施农业科技良种化、数字化、机械化、绿色化工程,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品种选育,建设一批优质粮油、茶叶、红心猕猴桃、核桃、广元灰鸡等产业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园、种子保护资源库、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和种业园区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农业园区和数字化规模养殖场,创建一批数字农业试点县(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数字乡村。广泛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现代设施、农机装备,推进农业生产“五良”融合与全程机械化发展。强化产学研企结合,每个优质特色产业建一个研究院,重点开展良种繁育、绿色生态、精深加工、数字化机械化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从市、县、乡延伸到村到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链,探索推广“技物结合”“技术托管”“互联网+”等技术服务新模式,加强高素质农民、种养能手、农业经营人才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2)推进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完善地方和生产经营企业标准,构建涵盖产地环境、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的全链标准体系,完善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全域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一批土壤改良、标准化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水肥一体、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精准施肥用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一批标准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开展“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一批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

3)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保护。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农业发展始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全面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稻渔综合种养、种草养畜、林下种养等循环利用、立体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劳等资源投入节约、轻简节本的生产技术。加强动植物疫病预警监测和植物检疫、动物强制免疫,有效防控动植物疫情。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饲料清洁化、废弃农膜回收、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六大行动”,加强土壤环境分类治理,持续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优化绿色农业生产环境。

3.2 坚持全链融合,做畅绿色农产品产销供给线

1)优化绿色农业产业链。建强产业基地,坚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巩固提升优质粮油和生猪产业,壮大茶叶、红心猕猴桃、核桃、山地蔬菜、土鸡、生态肉牛羊、道地中药材和生态有机鱼等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四级”同建,争创一批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做大农产品加工,在重点产业乡镇、农业园区配套建设一批仓储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巩固提升省级、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转化增值。完善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冷链物流设施装备和服务功能,补齐“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和“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短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耕文化等新业态,推进农业公园、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建设,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

2)优化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深度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完善区域特色农业品牌体系。扎实开展“有机广元”营销,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展会、产销对接活动等,重点加强和央视等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推介广元优质绿色农产品。持续办好农民丰收节、米仓山采茶节、猕猴桃采摘节等农业节庆,完善“1+7+N”农产品电商营销体系,发展直销配送、农超对接、团购定制、视频农业等新型营销模式,支持经营主体参加“西博会”“农博会”“茶博会”“绿博会”等展会和“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等农产品推介活动。完善品牌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品牌证后监管,擦亮广元绿色有机农业品牌。

3)优化绿色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双提升”工程,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集产、加、销、供、服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资供应、农机与植保作业、产品营销、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推行订单式、托管式、代养式、入股式等合作经营,完善“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让广大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发展“红利”。

3.3 坚持从严监管,做强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果,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党政同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健全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增强市、县(区)农产品质检机构综合检测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村建设,着力补齐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短板。探索“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检测、监管、执法体系,实施生产经营主体名录,落实农业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双随机”要求,建立完善“飞行检查”、监督抽查等常态化监管机制。推进乡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品牌农产品中大力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LOGO”模式落实,“两品一标”农产品等规模主体及产品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全覆盖。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检打联动”机制,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水平。牢固树立“人才强检保安”理念,引进检验检测专业高层次人才,优化检测机构专业配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公务员、专技人员在现代科技、绿色生产、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农业检测行业竞赛,提升管理本领和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农业服务机构质量安全管理定岗定责,全面落实乡镇专(兼)职农产品质量监管员、村级协管人员。加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增强诚实守信、按标生产、依法经营意识,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