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首都圈|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路径研究(作者:王金环 索惠赟 马彦蕾 赵鑫

2023-03-02 20:17 科技风杂志  主页 > 关注 > 首都圈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京津冀首都圈
      署书点睛: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天下口碑数据库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路径研究

 
科技风杂志 2019年29期 

 

王金环 索惠赟 马彦蕾 赵鑫

摘 要:本文以教育行业人才互动路径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与人才互动共享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基于“三螺旋”等理论,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教师与学生“五协同”的教育人才互动共享方案。

关键词:教育人才;合作共享;“五协同”

1 廊坊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意义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廊坊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由于毗邻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特殊的区域位置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侧重在经济领域、科技创新领域,而教育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同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19年1月,京津冀教育部门在雄安新区召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正式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内容包括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五大方面。当前形势下探索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的互动路径有利于缩小两地教育水平的差距,对京津冀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助推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政策的实施。

2 廊坊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理论基础

2.1 技术转移理论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上提出了“技术转移”的概念,技术包括地域转移、领域转移、人的转移、物的转移和信息转移等。技术转移遵循着一定的内部规律,即技术输出方与技术承接方不能存在太大的技术水平差距。最有效的技术转移需要伴随着人才的转移,人才是技术转移的活载体。

2.2 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由美国遗传学家查德·列万廷在《三螺旋: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一文中最早提出。亨瑞·埃茨科瓦茨(1997)首次把三螺旋理论引入经济学领域,深化了对创新结构理论的研究。勒特·雷德斯道夫(1997)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三螺旋模型结构由知识生产机构、企业和产业部门、不同层次的政府部门组成,这三个部门在知识创造与传播、技术产生与应用、职能协调与互动中,最终孕育出一种新型的知识创新体系。

2.3 区域创新理论

1992年,英国库克教授最早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概述,他认为,区域创新产生于区域创新系统,而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地理空间上相互关联与相互分工的企业、大学、科研部门等构成的区域组织体系,其主要功能是配置创新资源、促进知识生产和技术扩散、协调区域创新活动。

3 京津冀人才共享互动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3.1 京津冀人才共享互动的现状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活动,如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京津冀职业院校师生对口交流合作活动、京津冀产教对话活动等,但是由于行政定位等历史原因,河北经济发展落后于京津两地,由此产生的薪资待遇差距使得河北不能有效地吸引高层次人才。三地存在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人才发展前景差异大。虽然来自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的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这些协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但是三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共享机制,合作不够深入有效。

3.2 三地人才共享不深入、不频繁的深层原因

(1)高校数量级别的不对等:通州现有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国家法官学院等10余所高校。而未来,大批高校及科研单位将要入住通州。北三县现有燕京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两地高校的数量存在巨大差距,高校的级别也存在差距,这也反映出两地高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教师学历、薪资待遇的不对等:由于教師薪资待遇等历史原因,北三县的教师岗位较难吸引优秀毕业生,现有教师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动力不足。最终导致两地的教师学历、教学水平的不匹配、不对等。

(3)“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想:上述的各种不对等导致北三县通州两地高校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内生动力不足。通州的部分高校与教师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着眼,积极主动参与到与北三县人才互动共享的活动中去,进行“雷锋式帮扶”。

4 廊坊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路径研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本文提出政府、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五位一体、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五协同”方案,构建廊坊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新路径。

4.1 政府顶层设计规划

三螺旋理论认为,在知识创新驱动下,产业、科研院所、政府应相互协作,促进知识生产与传播、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及技术进步,推动创新系统动态螺旋上升。在“五协同”方案中,通州与北三县的教育人才互动交流不能仅局限于学校间自发的行为,更需要两地政府积极协作,共同做好两地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顶层设计。依据技术转移理论,北三县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与技术转移重要承接方,需要把准自身定位,积极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大量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努力缩小自身与北京的技术水平差距,具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

4.2 企业明确需求定位

根据三螺旋理论,企业在促进知识生产传播、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及技术进步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通州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北三县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场地,更好的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北三县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4.3 高校协同整合资源

根据知识经济理论与技术转移理论,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劳动者的技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力量,是技术转移的前提与保障。高校是“五协同”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其作为粘合剂将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关联到一起。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为保证学生培养质量,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提升学校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水平。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两地教育人才互动共享:1)两地高校应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明确高校与教师在该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坚定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信念;2)高校应提供制度支持,为积极主动参加人才互动共享的教师,在薪资增长、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制度倾斜;3)高校应提供资源支持,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人才互动共享路径;一方面主动举办教育人才互动活动;同时还需要组织教师参与人才互动共享活动;4)两地高校应实现人才评价体系互认互准,为两地教育人才互动共享、挂职轮岗锻炼提供制度支持。

4.4 教师积极主动参与

知识与信息是现代新经济的根本特征,而教师正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本文中“五协同”方案的主体,是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通过以下方面完成自身角色使命:1)确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紧跟时代前沿,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培养出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人才;2)积极主动参与人才互动共享活动。参与人才互动共享是教师认识自身不足的绝佳途径,也是了解自身专业前沿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3)有工匠精神,精研专业,教书育人。

4.5 学生反向监督推动

学生是“五协同”方案中的目标,也是人才互动共享效果的检验标尺。一方面,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消极等待,而应该积极主动向学校、教师反馈自身需求,让教师帮忙补短板、挖长处,最大化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活动中去,给教师提意见,推动教师职业素养、教学技能的提升,起到积极监督的作用。

5 总结

本文阐述了廊坊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共享的意义,在分析两地人才合作共享现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两地人才合作交流的“五协同”方案,以期为该地区其他领域人才资源共享以及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鲁继通.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潘德均.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

[3]孙翠香.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实审视与困境突破[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廊坊社会研究发展课题成果。项目名称: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北三县与通州教育人才互动路径研究;编号:2019038;课题组成员:王金环、索惠赟、马彦蕾、赵鑫

作者简介:王金环(1986-),女,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