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首都圈|路春娇、张 磊:武强年画的民俗性解读

2023-06-17 21:03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主页 > 关注 > 首都圈 > 我的武强 >

打印 放大 缩小

点睛:手工美学
署书”:惠民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武强常家庄籍人士)
栏头拓制:乔杨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李新宇、芬儿



武强年画的民俗性解读

 

 

路春娇, 张 磊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现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往往伴随着部分古老民间艺术形式的逐渐湮灭,武强年画便是其中一例。然其幸得有识之士及时加以保护、研究,终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武强年画因产于河北武强而得名,历史悠久。对其确切的起始时间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强年画在明代已形成规模,至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达到鼎盛。其作品大量出于农耕时期的武强农民艺人之手,充满淳朴、坚韧、粗犷之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意味深刻,是长期以来燕赵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的缩影,被称为“民俗文化的百科书”。

一、武强年画的历史源流

河北武强县地处燕赵腹地,位于黄河流域冀中平原,历史悠久。其战国时期先属燕,后属赵。西汉高祖六年,于今武强南部置武强侯国。(《河间府志.世系志》)几经波折,至晋惠帝时更名为“武疆”(武强),有史可考。《太平寰宇记》载:“武疆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疆县,因古城以名之。”后《明史·地理志》始将“武疆”改作武强。又据《畿辅通志》记载:“武强山一名弓形山,晋名县取此。”[1](武强山今无考)武强县今属河北衡水境内。正如韩愈所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武强民风淳朴,重义任侠,因盛产年画而闻名于世。历经岁月沧桑,2006年武强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千年古县”。

武强境内气候适宜,耕地较多,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县。然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却有“中山地薄人众”之语。这其实说明了在古代燕赵尽管气候湿润但农耕却属于落后的状态,不及关中等其他地区。曾为“辽宋旧分野,燕赵古战场”的武强县因为战争已满目沧桑,更是由于“地处滹滏滞洪区”,水旱灾害频繁,人民穷困交加,饱受煎熬。由此可想,在农耕社会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武强人很自然地养成了勤劳淳朴、自强不息的品格。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开始寻求以画作为谋生手段的生存之路,以补农耕之不足。《深州风土记》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2]。“五色纸”便是后来的年画。武强人富有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他们发现该县境内虽久经刀兵水患,但却不乏麦秸、芦苇等丰富的民间造纸原料,染色用的榴红、槐黄、靛青等作画颜料以及丰富的杜、梨木资源,这些正是木版年画制作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不同地域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使宋元时期的雕版印刷中心—山西平阳(今临汾)的雕版印刷工艺在该地传播开来。其与古老的剪纸、石刻等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促成了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不断成熟。武强艺人把自己对传统文化、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追求通过年画形式逐步由浅入深地表现出来,经年逐月之后终于使其发展完善,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燕赵民俗也为其提供了可供孕育、发展的土壤。每逢春节来临,河北农村家家要放爆竹、贴年画;端午佳节民间也要张贴年画来辟邪,有“家贴一张虎和鹰,年年岁岁保太平”之说。人们对年画的情有独钟寄托了农耕年代人们福佑平安,祈望消灾避难、诸事如意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燕赵人在清贫生活中的自强不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憧憬之情。总之,武强年画是中华民族儒、道、释思想文化及民间信仰、民俗文化等相互影响、杂糅的产物,其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武强年画过去称“武强画”、“五色纸”(《深州风土记》),后于清道光年间有“年画”之称谓(李光庭著《乡言解颐》)。今天,对于其确切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究。据文物《盘古至今历代帝王全图》可将武强年画的产生追溯至宋元。到明代,武强年画的发展已具规模,据《兰亨序》可考。清康煕、嘉庆年间(1662—1820)百业繁荣兴旺,武强年画也发展到鼎盛时期。县城南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画店、作坊、客店林立,兴旺不已,画师、画商、客人云集,热闹非凡。从康煕、嘉庆至清末,武强年画业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在全国设180多处外加工点和批发庄,畅销国内10余个省份。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不如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3]。可见当年武强年画业的繁荣景象。之后的八年抗战及解放战争更加丰富了武强年画的创作题材。虽然年画业遭受破坏,但武强人与解放区画家一起用刻刀、画笔表达他们对敌人的憎恨,对解放的渴望,表现出了燕赵儿女的正义、忠烈、爱国之情,在武强年画史上写下不朽的红色篇章。解放后,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强年画再获新生。“武强年画博物馆”作为中国首家年画博物馆在武强建立。199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中国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自此,武强年画开始续写历史的新篇章。

二、武强年画的民俗性特色

(一)上善包容、意味深刻

武强年画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广泛,包容性强而独具特色。其生于燕赵民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具体的地域环境、生存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整开、对开、四开等不同大小及多幅连环画形式,具体有门画、中堂画、窗画、灶画、对联、灯方、斗方、条屏、贡笺、炕围、桌围、历画、顶棚画、囤画、云子、开条、扇面、绣样儿、张搭、册页、西洋镜 、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可根据位置、区域不同分别进行装饰。旧时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人们购买年画已成习俗。入户大门要张贴门神,窗户、炕头及周围、堂屋、灶房、粮仓、甚至牛棚马圈都要贴上缤纷多彩的年画来进行装饰。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有除旧布新、万象更新之意,而年画特有的民俗性、艺术性也给旧时的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美的熏陶。武强年画题材涵盖面极广,贯穿天地、古今。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雅士、世俗生活、寓言童话、革命战争、战后生产实践等多个方面,且意味深刻。最原始的便是神灵护佑类,涉及天、地、灶、仓、财神、弼马温等诸神,具有祈求护佑之意,如《天地三界》、《观世音》等;吉祥祈福类年画,如《吉庆有余》、《四季平安》、《五路进财》、《八仙祝寿》、《和气吉祥》等,深寓喜庆、祥和之意;驱邪镇妖类,如《镇宅钟馗》、《鞭锏门神》等,有趋吉避凶、家宅安泰的寓意;民俗生活类,如《二十四节气农事图》、《春牛图》、《九九消寒图》、《十二生肖》、《渔乐图》、《女十忙》、《男十忙》、《二十四孝图说》、《老来难》等,有的表现农耕生活、节令气候,有的深具教诲意义,传扬道德礼仪;幽默讽刺类,此类年画通过对人物、情节、文字的组织及艺术表现,使画面或富幽默趣味性,或富讥讽嘲笑意味。幽默诙谐、大胆讽刺之风是武强年画区别于其它年画的重要不同之处,也表现出燕赵儿女的刚直与正义。《顽童闹学》描述的是一群调皮的孩童趁先生睡着之机,进行戴先生眼镜,学先生说话等一系列淘气行为。画面生动诙谐,令人不禁发笑。诸如此类作品还有《猴子抢帽》等。而《老鼠告状》、《蛤蟆娶亲》等则是具有童话色彩的作品,画面生动幽默,富说教意味,轻松愉快之中又发人深思。《尖头告状》、《杠箱官》、《爱钱钻钱眼》、《扶上杆儿掇梯子》等是极富讽刺意味的年画作品。河北常把奸佞及爱占便宜之辈称为“尖头”。而画中则大胆地画出种种“尖头”形象,有一头更比一头“尖”之势,辛辣嘲讽味道甚浓,再配以文字则更为鲜明有力。“原告本尖头,被告头更尖。不若二差人,尖中带拐弯。尖上更带刺,还得数着官。”[4]辛辣尖锐、意味深刻;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类,如《三国演义》、《竹林七贤》、《水浒传》、《狸猫换太子》、《冲霄楼》、《嫦娥奔月》、《白蛇传》等;花卉、动物及其它类,如《花开富贵》、《虎》、《狮子滚绣球》等,具有富贵、平安等象征意味;战争及战后生产实践为题材的武强年画也有众多,如《打日本救中国》、《参军图》、《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从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历史的瞬间,表现了燕赵人民的刚正、爱国、奉献精神。

总的来说,武强年画凭借其多样的形式、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的燕赵民风民俗,也表现出诸多燕赵人民的精神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纵观武强年画,其中有祈望、有赞颂、有批判、有嘲讽、有说教、有娱乐,可谓包容众多、意味深刻、美不胜收。

(二)乡土厚味、拙雅相饰

“南桃北柳论画庄,庄稼年画数武强。”武强年画作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年画生产地之一,凭借其别具一格的乡土气息及厚重的燕赵地域特色在当年的年画行业中独具魅力,焕发异彩。自古南方多柔情细腻,北方多粗犷豪迈,生于燕赵地域的武强农民在岁月长河的风雨洗礼中养成了淳朴刚正、热情豪放、自强不息的品格。他们农忙时在田地里头面朝黄土背朝天,闲暇时便勤于年画制作。武强年画从“绘”到“刻”、“印”多出于其粗糙之手,属于难得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

此种手工制品,线条粗犷豪放、构图错落而均衡饱满、造型夸张大胆、色彩艳而不媚,可谓乡土厚味、拙雅相饰。刻版是武强年画制作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手法老练沉稳、刚健挺拔,以阳刻为主,辅以阴刻,大刀阔斧而不受条框束缚,富豪迈、阳刚之风,体现燕赵风骨。这种品格在很多年画作品中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如《镇宅钟馗》、《兄妹开荒》。其用线生动有力、长短粗细相间、错落有致,流畅中又富顿挫之感,有节奏、富韵律。在画面组织设计及造型上,传统的武强年画秉承中国古代艺术特点,重表现不重再现,重“神”不重“形”,敢于突破现实,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主、客观结合起来进行大胆的艺术尝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具体说来,武强年画的画面布局多紧凑、饱满,主题突出,有圆满、喜庆之感;造型上突出重点,手法大胆。常夸大头部,而缩短身体其他部分,变成五短身材;注重细节处理。眼睛刻画寥寥几笔便可别具神采,喜怒哀乐皆于其中;同时,武强年画在色彩上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配以黑白,多版套印后可呈现红、粉、黄、蓝、绿、橙等多种颜色,色彩对比鲜明,无乏味之感,烘托出节日的喜气气氛。综合而言,武强年画融稚拙与清雅于一体,别具艺术特色。例如《狮子滚绣球》中狮子的头部比例占到身体的1/2,经夸张变形后方圆得体、双目圆睁、具足威猛而不狰狞。毛发以蓝、黄为主,辅以红、粉,分组、块概括归纳为各种图案,状如叶子、花朵、吉祥火云、漩涡纹样,并嵌以五瓣花点缀其间,冷暖相映,极富装饰性。而其身体上的红火图案更体现出节日的喜气洋洋,象征着未来日子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神画中的钟馗、门神及其他诸神形象一般只有三四个头高,头部造型皆以方正、圆满为主。双目炯炯、身材五短、重心稳定。其形象既庄严、神圣又不失慈祥、仁义,且常用戏曲造型手法,如脸谱、戏曲服饰等。衣帽、铠甲等皆由富有规律的装饰性图案组成,形式感极强。色彩对比强烈鲜明,无矫揉造作的脂粉气,画面整体感觉古雅而质朴。如《鞭锏门神》、《镇宅钟馗》等。武强年画对世人形象的描绘与前者相比在比例及形象设计上都较为合理,但与现实仍有差距,整体仍有“五短”之感,并常借用戏曲中的“亮相”来使形象更加明确生动。五官、神情及动态仍作重点来刻画,借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陶潜爱菊》、《羲之洗砚》等,其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皆由传神的双眼、丰富的表情、生动的姿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至近现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与本土传统思想文化发生碰撞、融合,加之时代的变革,武强年画的创作手法也发生分化,一部分保持原貌,另一部分则逐渐由表现向再现过度。《保卫我们的好日子》、《一张幸福的画》等这些年画较之以往的年画在比例、造型上都要合理、具体得多,但其仍具传统武强年画的独特魅力,实乃燕赵本色使然。

三、结语

武强年画是河北民俗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年画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乡土厚味、拙雅相饰、包容众多而意味深刻,融燕赵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于一体,被称为“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近年来,武强年画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发展。2006年,武强年画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多幅作品分获国内、国际大奖。现在,武强年画不仅享誉国内,还盛名远播于海外,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引得美国、日本等国外专家纷纷前来考察、交流。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形象地称武强年画为“东方圣经的图解”。可以说,武强年画如同一壶陈年的老酒被开启后不时散发出阵阵的醇香,沁人心脾,令人辗转流连。

[1]薄松年.中国武强年画艺术[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58-70.

[2]吕大卫.传统图形之“武强年画”的色彩探究[J].才智,2011(13):197.

[3]东谦,郎彦,李鹏.武强年画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启示[J].文学界,2011(19):198.

[4]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80-90.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