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昭通印象|郑明:乌蒙磅礴变坦途

2023-09-08 20:24 云南日报  主页 > 记忆 > 乌蒙磅礴号 >

打印 放大 缩小









作家、摄影家、画家郑明和他的镜头          (天下口碑李新宇、乔杨拓制)
0
 
    滇东北的昭通,位于乌蒙大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昭通路难行,远比蜀道难。
  从古到今的两千多年间,中华历史的漫漫长河见证,路宽五尺的“五尺道 ”,是中原入滇的重要通道,“咽喉巴蜀,锁钥南滇”的盐津豆沙关,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一道隘口。
  如今,康庄大道通四方,大山大河无阻拦,给昭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昭通潜力巨大,希望巨大、发展更巨大!
——题记

历代难于上青天的昭通盐津秦修五尺道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从川中腹地资中入伍来到云南的。当时入滇是从成昆线到云南,后来从云南回故乡时,多经昭通、宜宾再到资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昆明至资中还没有高等级公路。进入昭通,公路入云端,弯多路窄,有的路段是弹石路,经常遇上堵车,得四、五天时间才可以到达。尤其是冬天,盐津豆沙关、大关、昭通,天寒地冻、翻山越岭、弯多又急、早晚结冰,常常堵车且事故频发。一路上,我心情紧张,心里总发问:会不会遇上事故?会不会遇上堵车、封路?尤其是车到陡峭的石门关,停车休息时仰望着对面高耸入云的石崖,不免感叹:遙远昭通真是路难行,远比蜀道难啊!
  明代充军入滇的状元杨升庵,在他留下的《滇程记》中记载,他从戍所安宁启程回老家四川新都奔丧,需要“匹马间道,疾驰十九日”。想当年,可见这条川滇之路何等山重水远,险象环生。然而,这条难行之路,却是千百年来川滇往来的咽喉要道。
  而在杨升庵之前的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蜀郡守李冰采用积薪凿山开石的办法,就修筑了僰道(今宜宾西南安边镇)到千倾池(昭通)的第一条内陆入滇之道,是古代中原进入云南的要冲,秦朝以后,在从僰道到千倾池的基础上,又将路修到了建立(今曲靖),略宽仅五尺,可供两匹马双向通过,古称“五尺道”。
  这条道路延续了上千年,承载着中原、川滇、渝滇的商贸往来,无数南来北往的行人和马帮,汗洒“五尺道”、泪洒“五尺道”。在秦朝的“五尺道”基础之上,汉代又修筑了南夷道,隋唐修筑了石门道,并延续千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古老的“五尺”马帮道,远远无法满足万千昭通儿女想要走出乌蒙大山、改造乌蒙大山的愿望和梦想。
      【故事插播】

      1995年10月6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冒着蒙蒙细

雨,沿
着泥泞崎岖的山路,来到云南最贫困的海拔2000多米的昭通地

区,走访
宁边山村贫困人家。

 

      在朴实憨厚的彝族汉子杨长才家,朱镕基拉着他坐到火塘边的木板上,红红的火塘上正烤着洋芋(土豆)。
      朱镕基问:“早上吃什么?”
      杨长才答:“吃洋芋。”
      朱镕基问:“中午吃什么?”
      杨长才答:“吃洋芋。”
      朱镕基再问:“晚上吃什么?”
      杨长才答:“吃洋芋。”
      朱镕基继续问:“一天三顿都吃洋芋吗?”
      杨长才答:“都吃洋芋。”
      在这低矮、阴暗的茅草屋里,朱镕基呆了近20分钟。他和夫人劳安将身上所带的钱全部留给了杨长才和另一位农民,留给了宁边这个贫困的高原小山村。坐上即将启程的面包车,朱镕基打开车窗,窗外是一群衣衫褴褛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细雨浓雾中静静地围观着,他们的身后是一片破旧的茅草屋。

      朱镕基鼻翼动了一下,眼泪终于忍不住涌出了眼眶。
  

       第二天上午,朱镕基在昭通发表重要讲话。昭通地委、行署负责同

志在汇报中陈述了争取内昆铁路复工建设的理由。内昆起始四川内江,

穿越昭通,终点昆明,本应是一条富民大动脉,然而因文革等各种原

因,铁路修建历尽沧桑,长达30多年而未修通。朱镕基一边倾听着汇

报,一边在地图上查看内昆线的地理位置和走向。他说,昭通的困难在

什么地方?关键是交通不方便,97%的山区交通困塞,而且是高寒地

带。因此,中央和地方要共同来解决昭通地区的交通问题。路不通,昭

通就无法富裕起来。应该尽快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准备工作,赶快修通

这条路。


       【以上插播故事摘自作者郑明“
和平树下”公益网另文】


过去昭通稍好点的路面,常常也是泥泞难行。

  时值2021年冬月,昭通市委、市政府,邀请北京、湖北、贵州、云南等地一批著名作家、摄影家,来昭通进行“大道昭通”采风活动。我在邀请之列。这次到昭通,距我2015年到昭通时已时隔6年多。当时,我从云南省文联转岗到省政协工作不久,到昭通的镇雄、威信、彝良三个县进行工作调研。这三个县是我在云南工作40多年没有到过的地方,内心一直向往,希望参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旧址,彝良罗炳辉家乡,和云南人口最多的大县镇雄。当然还牵挂那山那水,和那里的一批文友作家。
  当时,昆明到昭通的高速路已经修通了,但镇雄、威信、大关、巧家、永善诸县,仍然是“县无寸铁(铁路)、境无高速”。人们出行依然是晴灰雨阻、出门靠走,弯弯山路、峡谷幽深,到镇雄、威信常常选择从四川宜宾、泸州或贵州毕节绕道而行。
  2019年12月,高铁开进乌蒙山,通往镇雄、威信。今年4月27日,云南省委常委班子乘坐“和谐号”高速列车,往返行程千公里,到威信“扎西会议”旧址开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现场学习体验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这是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有梦想不能如愿的事。


  这些年,昭通交通情况快速发展和蜕变,在一代又一代昭通人的努力下,到“十三五”期间迈入了发展快车道,进入了交通先行,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综合交通建设“黄金”时期。“十三五”期间,昭通五年共投资1658亿元,每天几乎1个亿投入到交通基建上,这是何等的气魄和力度。五年时间打通了出滇入川进黔11条大通道。2021年年底通车近9百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市11个区县两小时交通圈。现在的昭通高速公路位居全省前列。随着成贵高铁的建设,镇雄、威信迈入高铁时代。











  除了高速公路和高铁,昭通的航空也架起了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以及全国大部分特大城市的“空中走廊”。2021年7月20日,昭通机场迁建工程开工,预示着末来的昭通更加便捷,通过高铁、航空实现全国特大城市4小时经济圈。即将扩建后的水富港,将成为云南省内陆港口,公路、铁路、水路无缝对接的主要枢纽,长江第一港口直接通达重庆、武汉、上海……
  千年巨变的昭通,已不再是乌蒙山中的“孤岛”,昭通不再是偏僻、遥远、落后的代名词。大道昭通,打通了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交通畅通,万事亨通。
  我们采风团一行,从昭阳区出发到镇雄、威信、绥江、水富,看到乌蒙大山宽阔的六车道高速公路,穿越悬崖险峰和一座座巍峨壮观的桥梁,一条条钢铁大道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没有一个人不赞叹。昭通以一往无前的磅礴之力,抒写了昭通建设的奇迹。每到一地,昭通人都满怀喜悦之情,自信地告诉我们,大道昭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盐津豆沙关,这是我无数次经过的地方。站在“五尺道”上的石门关上,放眼望去,只见绿色的关河水路静静流淌,五尺古道蹄印深深,滇川公路、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五条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分层并行,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壮观。这一特殊的交通奇景,世界罕见。一目三千年,古老昭通道路的发展尽收眼底,豆沙关已不再是锁喉之道。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写下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展示了当年红军穿越崇山峻岭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昭通条条天路如虹,道道坦途通畅,这是昭通人在党的领导下奋斗出来的交通辉煌。
  采风团一路前行镇雄、威信、盐津、绥江、水富,都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横空出世的高速公路,钢铁大动脉,与高耸入云,无边无际的崇山峻岭交相辉映,像一幅幅巨型水墨画,千古一脉,宏壮辉煌,磅礴乌蒙美不胜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难行的昭通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新的记录,跨越发展,使得磅礴乌蒙变坦途。大道昭通极大地推动了昭通市的发展,让昭通历史性地告别了贫困!










      交通兴则昭通兴。昭通人自信地告诉我们,如今的乌蒙大地沧海变桑田,昭通苹果过去埋在深山无人问,自产自销,现在80万亩的昭通苹果远销全国各大城市,这叫“天赐冰糖心,乌蒙神奇果”,成为“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的著名品牌;过去的穷山恶水,如今变为走向富裕之路的富山富水。今天的昭通有了巨型的水电站三座: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创造了世界水电发展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世界单组装机容量第一的100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一号机组已并网发电,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从金沙江顺流而下,巧家、永善、绥江、水富等高原山区农业县,高峡出平湖,一跃成为山水碧波的观光城市。金沙江沿岸,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磅礴乌蒙变坦途,给昭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祝愿昭通各族儿女谱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创造出更新的奇迹。 

(原编辑:刘禹森 天下口碑编辑整理: 李新宇,图片转自和平树下公益网)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