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保护】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2023-05-08 18:22 360图书馆-彝族文化综合  主页 > 名片 > 世界美丽名片 > 中外记忆遗产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记忆瑰宝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乔惠民诗《古彝文课题移交国土经济学会研究作》
     (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点睛导读)





古彝文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昵称36592375 2021-04-03   |  946阅读  |  6转藏
已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的文字鼻祖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古彝文和当今世界及世界通用的先进文字——英语文二者的存在。二者有没有相互联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的回答是:二者不仅有客观真实的、内在本质的、密切关联的、直接而普遍的联系:而且是主流与支流、整体与部分、本原与派生关系。

 

一、从专家教授学者对两者的研究中得出结论看直属渊源关系。英文字母与彝文字有何关系呢?“刘志一教授以世界各地出土的古彝文字和实物为铁证,说明了'古彝文-苏美尔文-拉丁文-英、德、法、俄文’的历史沿线”;斑远老先生将古彝文和苏美尔文对照研究后得出了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的结论;云南学者戈隆阿宏说:“苏美儿(楔)形文字被塞姆人继承下,发展成为西奈字母文字,以后又发展成为比布洛斯、腓尼基字母文字和希腊文字,最后成为拉丁字母文字。因此西方学者认为苏美儿(楔)形文字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西方学者发现我国殷商甲骨文与苏美儿(楔)形文字相似,由此论断:“是中国文明西亚文明西传的产物。通过这些文字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刘志一先生的'中国古彝文是西方文字的始祖’的提法,并不为过。”(彝语_百度百科;彝族文字是汉字的原始雏形 - 中国民族宗教网)

连西方学者都供认不讳,认为古彝文即苏美儿(楔)形文字(见《新华字典》493页)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并由此论断:中国文明西亚文明西传的产物。这就足以证实:刘志一教授的“中国古彝文是西方文字的始祖”的论断,和斑远先生得出的:“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的文字鼻祖”的结论,是有根有据的,是千真万确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据此证明:古彝文与英文字母(⑧戈隆阿宏《彝族对世界文明的十大贡献》凉山彝学1998年第6期第32-35页)有直属渊源关系。既然西方学者和国内专家、教授、学者都一致公认,古彝文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和西欧六国文字鼻祖。那么,理所自然古彝文也是英语字母的始祖和鼻祖。这是不论而喻的最简单的一个道理。

二、从彝英语文关系研究成果看二者的直属渊源关系。依据有关专家教授学者:田昌武、丁椿寿、李乔、刘尧汉、伍精忠、沈伍已、李家祥、刘志一、斑远、马拉呷等先生对古彝文的历史与现状、古彝文与英文字母关系的探讨研究中提出的见解、论点、论据、论证、论断、结论,和任溶溶、吉克曲日的英文字母形成情况具体描述和英文字母与彝文联系的学述研究成果等,进行探索研究、论证后得出以下结论:

(1)古彝文已有九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2)古彝文在先英文等西欧六国文字在后,古彝文是西欧六国的祖先;

(3)古彝文字和现代彝文字与英语文字有密切关系,这是明摆着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事实,彝英语文有直接而普遍的联系;

(4)英文26个字母全都是从彝文字演变而形成的。

刘志一教授说:“古彝文和古越文是中国古文字的两个源头,也是世界古文字的两个源头。”“古彝文在7500年传到西亚西域河流…6000年前左右,再传入非洲尼罗河(12)。”随后传入英国,然后英国人民加以改造,以适应英国人原始先民的语言表达需要,而演变形成英文字母文字的。古彝文是怎样演变成为英文字母的呢?演变情况主要有以下3种:

1、古彝文单字组成英文字母。

2、古彝文字偏旁部首演变形成英文字母。

3、英文字母中还采用古彝文字的基本笔画2个组构英文字母。这就足以证实,全部英文字母都是用古彝文单字、偏旁部首和笔画三部分构成,即这三部分演变而形成26对52个英文字母。据此,我们认定,大写、小写英文52个字母100%的来源于彝文字,即本原与派生、母与子的关系。

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

从远古走向现代,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香港)赵德静的署名文章《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一文。这是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邀请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合作,共同组成的“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组”,经过多次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根据《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体系——试行体系》,该课题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总体评鉴后,彝族文字的总分值排名第一。

为了加强人类古文字遗产的拯救、研究与保护,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邀请了两岸有关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参与讨论,连续3次召开“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最后于2009年8月22日在香港正式形成《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

该评鉴与建议报告一个阶段性的评鉴结论是: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课题组还通过以上这份《报告》,提出了中国古彝文依托主要历史方言区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建议。

该课题组组长、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秘书长吴淳说,《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是依据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独立研制的《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体系——试行体系》中有关指标、方法、流程,依托和参考大量专业性、史料性、考古性彝族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完成的。

《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课题组,依据保护人类珍稀文化遗产的主旨精神,遵循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形成了古彝文字专项评鉴指标系统,以六项内核评鉴单元构建了研究评鉴矩阵模型。

课题组对古彝文研究评鉴系统主要从古彝文的生命力——“长度”;古彝文字的影响力——“宽度”;古彝文字的文化力——“厚度”;古彝文字的传承力——“活度”;古彝文字的稳定力——“定度”;古彝文字的价值力——“值度”等6个维度对彝族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定量与定性评鉴。

该课题组选取了全球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比对参照,如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古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哈拉般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等;选取了香港发现的贵州毕节地区《彝文字典》(1978年手抄油印版)作为彝族文字样本,与选取的世界古文字、国内4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字文化符号进行对比;从上百篇专家学者论文中精选了14篇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资料作为参照佐证。

从文字长度——生命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支持中国彝族文字走过1万年以上时间“长度”的观点在学界上比较认可。原始古彝文的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可推算为7000-1万年或以上。

从文字的宽度——影响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彝族文字曾在中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根据最近国内相关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画符号。截至2008年12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山西、青海、西藏、新疆、北京、上海、重庆、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宁夏、台湾、香港等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刻画符号”。课题组认为,古彝文的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经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4000多个甲骨文中有600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此外,该课题组认为,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云南九乡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云、贵、川、桂的许多彝族毕摩和古彝文字专家能够用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中的一部分。贵州省毕节地区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距今数千年的世界古文字。在国内,彝族许多毕摩和古文字学者能够对中国甲骨文、西安半坡彩陶刻画符号、三星堆巴蜀图谱、印度考古出土的古印章、复活节岛石像文字等等,都能够进行一定的语法、语意、字义上的破译解读。这些,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

从文字厚度——文化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30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从文字的厚度与文化力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目前,《彝文字集》共收录彝文单字87046个,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种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因此,课题组认为,彝文真正体现了能完全承担彝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参照佐证。

从文字长度——生命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支持中国彝族文字走过1万年以上时间“长度”的观点在学界上比较认可。原始古彝文的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可推算为7000-1万年或以上。

从文字长度——生命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支持中国彝族文字走过1万年以上时间“长度”的观点在学界上比较认可。原始古彝文的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可推算为7000-1万年或以上。

从文字的宽度——影响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彝族文字曾在中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根据最近国内相关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画符号。截至2008年12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山西、青海、西藏、新疆、北京、上海、重庆、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内蒙古、宁夏、台湾、香港等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刻画符号”。课题组认为,古彝文的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经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4000多个甲骨文中有600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此外,该课题组认为,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云南九乡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云、贵、川、桂的许多彝族毕摩和古彝文字专家能够用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中的一部分。贵州省毕节地区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距今数千年的世界古文字。在国内,彝族许多毕摩和古文字学者能够对中国甲骨文、西安半坡彩陶刻画符号、三星堆巴蜀图谱、印度考古出土的古印章、复活节岛石像文字等等,都能够进行一定的语法、语意、字义上的破译解读。这些,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

从文字厚度——文化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30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从文字的厚度与文化力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目前,《彝文字集》共收录彝文单字87046个,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种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因此,课题组认为,彝文真正体现了能完全承担彝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成熟、稳定和具有厚实饱和度的文字。

从文字活度——传承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古彝文与其它任何古文字相比的优势在于“活”,尽管其它古文字都一一不复存在,其它世界上的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过渡变化了的文字,而古彝文至今还鲜活在人间,被当代彝族人等活学活用。课题组认为,有上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比较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的奇迹。彝族语言文字的活态教育仍在现今彝族方言区普及,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字活度——传承力体现,反映了政府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导向。双语教学是彝族文字得以保护传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从文字定度——稳定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围绕古彝文历史、特征、体制、人类贡献率等诸多方面所表现的文字定度——稳定力来看,中国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国外彝族人口已有近100万。长江、珠江上游流域是彝族的主要生息片区。彝族人口众多,生息地域广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国家,文化底蕴十分悠久而丰厚。课题组认为,彝族文字发育很早,彝文古籍不仅收藏量大,而且富有特色,形制稳定。彝族文字与包括中国甲骨文在内排列前茅的世界文字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具有世界古文字的形成基础。目前,可证为世界古文字行列中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世界古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文字瑰宝之一,是世界古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字值度——价值力指标评鉴分析认为,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相比之下,中国彝族文字所表现的极强的生命力、影响力、文化力、传承力,令人震撼。课题组认为,世界六大古文字,目前只有古彝文一项还在中国西南彝族地区存活、传承、使用,是活化的文字遗产,其余五种早已经“作古”。该课题组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彝族文字如不加强保护和合理研发利用,也可能面临传承困难。因此,课题组呼吁,将彝族文字申请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等级加以保护,刻不容缓。

欧洲地中海文化来自上古中国巴蜀文化(夏文化)

欧洲地中海文化来自上古中国巴蜀文化(夏文化)。《彝文与英文、彝语和英语有直接联系》的重大发现,其论文获得2003年四川省中青年专家组委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四川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自2005年2月22日成立以来,成就斐然。

彝文是夏代文字,上古中华早已西传

彝族与夏是什么关系?古彝文又是什么呢?彝文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文字。刘志一先生曾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第一期上的《论民族文字的起源,发展与消亡》一文说::“全世界所有民族文字,除三种民族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彝文、汉甲骨文)之外,其余各民族文字和现代民族文字,都是不同民族文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照上述三种原始民族文字,先由少数人创制出来,然后再向全民族强行推广的,…彝族曾经是夏代的统治者,彝文也曾是夏代的官方文字,为夏代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夏王朝灭亡之后,彝族被汉族逐渐的赶到云、贵、川三省高原山区,不能再重新建立统一的民族政权,只能建立分散的血缘家支奴隶主统治,因此彝文不能作为公开的官方文字使用了。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及华夏子孙的定义……中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创造、文化共同交流融合的历史。

古彝文是世界文字始祖?(作者:奥吉戈卡)

随着地下考古文物不断取得突破性收获,一些刻划符号不断发掘出来,加上野外考古取得不少刻划符号。人们的注意力便集中到如何破译、解析或识读这些刻符。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刻符是古文字,它又是什么样的文字?由于有些不识汉字的彝族老人能识读这些刻符,一些学者又基于这些刻符是现在发现为世界最早的文字,就有人提出“古彝文应该是世界文字的始祖”的观点,一时轰动了学术界。

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刘志一(1988),他认为: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文字,除三种民族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彝文、汉甲骨文)之外,其余各民族古文字和现代民族文字,都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照上述三种原始民族文字。先由少数人刨造出来。然后再向全民族强行推广的。…彝族曾经是夏代的统治者,彝文曾经是夏代的官方文字,为夏代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夏王朝灭亡之后,彝族被汉族逐渐赶到云、贵、川三省高原山区,不能再重新建立统一的民族政权,……因此鼻文不能作为公开的官方文字使用了”(1988)。“古彝文对世界古文字的广泛影响涉及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广大地区,包括75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符号、苏美尔楔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

彝族文字,叫做:《韪书》或者《爨文》,据史书记载:唐朝时,今云南曲靖马龙县属东爨纳垢部,其纳垢部酋长的后代阿轲,彝族,隐居于今马龙县半个山(村),用三年时间,将所创造的一千八百四十个彝文,编撰成《韪书》或者叫《爨文》。

彝族,自称“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

彝文,为上古时期镌刻在祭祀用器皿上的文字。故称:彝文。  

古夷族生活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后北进,在今张家口以东的涿鹿地区与炎黄联盟相遇,随即展开了一场战争,史称:涿鹿之战。夷族战败,其首领蚩尤被杀。夷族人一部分被流放至长江以南地区(现在的彝族),一部分回到了华中(后向华南迁徙,古七闽人)。还有一部分来到了西南(故三星堆人)。

古彝文至中国先民创造的文字,夷族人也必然会使用的。这跟夏朝使用没什么区别。

有兴趣的人可以搜《彝族羊骨卜初探》一文,这是篇收录在社科院《中国甲骨文集成》内的文章,这从占卜角度印证了文字的起源。

在古老的彝族里有这么一个传说,在远古时代,地球上发生大洪水,大海里升起高山(难怪现在云南的大山经常可以捡到海洋化石),原来的大海海枯石烂,导致恐龙灭绝,人类被海水淹没(全世界都有大洪水、诺亚方舟的传说),而聪明的彝族顺着新出生的大山上跑,海水不断漫延大地,地面上的人类和恐龙根本没有活路,只有少数彝族人一直往山上跑幸运活了以来,多年过去海水慢慢退去,人们开始生活安居,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一声巨响,天崩地裂,原来在海面上不断升高的大山垮了,不断发生泥石流移动(大家可以看卫星地图,中国西南板块犹如是从喜马拉雅山坍塌的巨大泥石流迹象),致使很多人丧生,这个时候地球上的大型动物已经爵迹,只能少部分人类,年复一年海水渐渐退去,有些不怕水的人开始远离家乡寻找出路,而有些人从此怕水不愿再出走就留在了大山(难怪现在很多彝族人怕水),彝族神话阿诗玛里也有大洪水,藏族传说也有大洪水,所以假设如果当时地球真经历了那一场大灾难,那么或许真的彝族是人类的先主了,古彝文、元谋人化石、彝族的天地进化论等都跟西方的圣经、人类起源说、文字、埃及文化、地理位置等等因素似乎都跟彝族有关……值得人们思考人类的起源。

来源:彝族文化综合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