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国土典库|李振峰:揣摩用典 体味深意

2023-03-29 09:53 语文世界杂志  主页 > 趣旨 > 文化地理 > 国土典院 >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土名片网 “国土典库”
    栏目合作:北京典院(用典读书院筹备组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19号大院)
    主持人:陈宗泰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插播导读:国土名片网小编芬儿、李新宇、李浩、张杨


揣摩用典 体味深意

 

 

李振峰

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要紧抓“细读”之魂,引领学生在品读字词中深挖文意,在感悟思想的基础上捕捉智慧,在启迪智慧的过程中联系生活,让古诗词在岁月长河的冲击下迸发出文化的光辉。

一、紧扣课标,揣摩用典

高中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教学要从意象、意境、艺术手法的解读中深化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学习文本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欣赏文本内容呈现出的丰富画面,在联系生活中感悟古诗词中的哲理和情感。

1.品读文本意象,感悟用典艺术

郭沫若先生指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和思考,要引领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做,自己去想。高中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引领学生在“看”中细读文本,在“做”中品读文本,在“想”中感悟文本。

例如,在曹操《短歌行》的审美鉴赏中,引领学生在品读文本意象的过程中感悟其高超而自然的用典艺术。一是从“用语”中品读意象。诗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在凝练的语言表达技巧中以文言志,凸显了曹操诚心纳才的愿望。二是从“用事”中学习方法。曹操在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以周公自比,借“吐哺握发”的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三是从“用典”中揣摩表达手法。曹操在《短歌行》中,以简短的四字对仗的表达方式从用语和用事的角度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理,更以周公自喻,在山水的自比中表现自己渴望统一天下的愿望。

2.品析文本意境,学习用典技巧

在高中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细读古诗词中去品析文本意境,在品析文本的过程中精准地学习作者的用典技巧。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审美鉴赏中,从文本五处用典中让学生在学习、对比和整合中品析文本意境,学习用典技巧。一是学习典故。古诗词中运用了孙权建都京口希望统一中原的宏图大志、南朝刘裕以京口为基地消除内乱取代东晋政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中急于事功而大败三个典故,并以“佛狸祠”下沦陷区人们安于现状与烽火扬州的对比警醒统治者要尽快收复失地。最后以廉颇自喻,表达老当益壮,希望能为恢复大业而出力的决心。二是对比典故。这五处典故中前两次与第三次的对比表达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并在第四次的现实警醒与第五次的出征意愿表达中吹响了收复失地的号角。三是整合典故。文本在典故的運用上自然、严谨,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3.评析艺术手法,把握用典尺度

在高中语文细读教学对于古诗词用典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品析其中的艺术手法,把握用典尺度,不能单为“用典”而拼凑,要注意其中的衔接艺术和分寸的把握。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用典艺术,文本在结尾处用典,以“用语”和“用事”两种不同的手法表达诗人求贤若渴、希望统一天下的愿望;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次用典,虽然用典艺术非常精妙,结构衔接也非常紧凑,但是从整篇文章的感觉上还是有些用典颇多的遗憾,这虽然彰显了词人厚重的文化功底,但是在文本上却暴露了用典小而多的缺点。

二、立足生本,体味深意

狄德罗指出,所谓天才要有浩瀚的精神、活跃的想象和勤奋的心灵。在高中语文细读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要立足生本,扎根于对学生精神、想象和勤奋三点的定位,引领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体味其中的深意。

1.激趣导读,摒弃功利性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教学要“展个性”“尚自然”。而学生个性和自然的展现需要从其内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开始。为此,细读教学要在激趣导读中摒弃功利性阅读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快乐学习。

例如,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细读教学中,首先从“读什么”的定位中指出要学习古诗词中归耕田园的自由、快乐和豁达的情感。然后从“怎么读”中结合课后字词的注释,品析语言运用的技巧,尤其是结合生活化情境的融入,在对比感悟中体味文本的深意。接着“读中悟”,细读不是拘泥于对文本字词的理解,要结合整句话、整首诗进行全面的感悟,摒弃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性阅读导向,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展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化体验。

2.文本细读,摒弃片面性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指出,语文教学要跳出语文、跳出课堂、跳出课本进行学习。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高中文本细读也要跳出文本的束缚,摒弃片面性学习和独立性学习的倾向,从整合的角度实现对古诗词艺术的深入品析。

例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进行文本细读。在学生从对仗手法的运用中深入体会到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后,再引领学生跳出整句诗结合整首诗进行细读,从一个“常”和一个“独”字更能体会到以客自居的诗人对故乡那无尽的思念。而结合古诗的情感基调和诗人的生平更能体会到诗人寄情于诗的坎坷经历。对古诗词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词中字词的品读,还应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诗词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理解和感悟。

3.因势利导,摒弃表面性

“善诱者,善导。”在指导当前的高中语文细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导学的艺术,要注意在因材施教中因势利导,摒弃表面性教学的方式,要引领学生植根文本,扎根传统文化,深入剖析其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情感美和文化美。例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词人豪放的性情,而对于其中字词的品析和所蕴含的情感美和文化美需要从对整首词的深入解读中去学习和体会。首先,文本的结构非常严谨。上片写景为抒情作铺垫,下片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热烈奔放后回归沉静而旷远。然后,从音韵上看,韵文节奏短促有力,余音袅袅。

三、读思结合,夯实基础

“读思结合”既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读思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古诗词的阅读要强化“熟读”和“精思”的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思结合中夯实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文化基础。

1.文本素读,强化个人理解

高中语文细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扎根于学生思考力、想象力的基础,引领学生在文本素读中强化个人理解。例如,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细读教学中,让学生选择重点字词进行细读,从字词表面的含义、蕴含诗人的情感、结合当前生活的感悟等几方面进行个性化品析和理解。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认知的过程,也是在素读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能力,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

2.合作研读,深化全面感悟

高中语文细读教学要强化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合作研读中发挥集体的力量,推进学生实现在古诗词审美鉴赏中的全面感悟。例如,在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合作研读中,对于其中用典艺术的学习如果单靠学生个人的解读难以深入,而合作研读使学生对用典艺术的细读和品读实现了深入化、针对化、细致化,推进了对于词人用典艺术的全面感悟。

3.深入悟读,提升课堂效率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阅读思考,引领学生在深入悟读中深化对于古诗词的鉴赏、理解和品析,在主动阅读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对于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的细读教学中,词中到处写愁,却没有“愁”字的叠加和反复,只在词尾的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将这诉不尽的愁绵延开去。引领学生在读思结合中品析其中的语言语用的技巧,在深入悟读中感受诗人寓情于景、融情于境的表达艺术,在深入悟读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四、方法指导,学以致用

在高中古诗词细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独立性和哲理性,而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有效举措。

1.矛盾还原,对比分析

孙绍振教授结合文本细读法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还原分析法,认为应强调对文本中各种矛盾的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解读作品,而发现矛盾则得力于“还原”。基于此,高中语文细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在矛盾还原中对比分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技巧。例如在对比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领学生学习文本借景抒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在针对性品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否用典的过程中,对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艺术,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审美鉴赏。

2.个人质疑,融入生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指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指导高中细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要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经验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审美鉴赏中强化个人体验。其中对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隐居之闲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自喻的老当益壮之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对于两者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的理解。

3.分層教学,合作探究

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差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能力。叶圣陶先生提出要科学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对高中生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细读为引,在分层教学中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古诗词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引领学生模仿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结合生活中的某个情景或者某个事件进行诗词的写作,在合作中锤炼语言,在分层教学中推进学优生在用典中升华诗词的艺术魅力。

总之,高中生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扎根文本,在细读中揣摩经典,体味深意,在读思结合与方法指导中深化理解,学以致用,在个性解读与合作探究中让古诗词的学习绽放智慧的光芒,闪烁创新的光辉,让学生在细读中读出经典,读出艺术,读出文化,读出魅力,在鉴赏中品出精华,品出韵味。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