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署书研究|榜书的审美摭谈( 作者:孙立滨

2024-04-14 09:34 《常州工学院学报》  主页 > 墨宝 > 口碑署书 > 署书研究 >

打印 放大 缩小






榜书的审美摭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5期   作者:孙立滨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榜书历经千百年发展,后人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文章分析了历代名家的榜书作品,从书家创作的主体与客体、形式和内容统一以及书法艺术意境与环境结合等方面,得出了榜书艺术在审美上的鲜明特征和认识。在总结前贤对于榜书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探寻榜书的审美特点,深入分析不同的书法生态环境的榜书特点和最终需求,以期有着千年历史的榜书朝着更加科学的道路发展。
 
榜书;审美;表现;意境;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榜书得到了愈加广泛的运用。除了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等旅游景点有大量的榜书题刻之外,一些公园和酒店以及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榜书招牌广告也越来越多,其样式和规格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建筑当中,特别是写字楼的办公和会议场所也少不了榜书的美化和装潢。可以说,榜书成为了一种用途广泛和备受人们喜爱的艺术门类。
 
一、榜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瀛《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1]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榜书是这样定义的:“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2]“榜书有尺外者,有数寸者。”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说:“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孙毓修编《涵芬楼秘笈·雪庵字要》也以永字八法为法,论及大字说、大字评。“擘窠大字”,即用“虎口”抵住笔杆,拇指与其他四指协力捉住大毛笔书写的大字。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3]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拔镫,大笔大书用擘窠。
 
唐以后榜书成为大字书法的泛称,香港书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中说:“凡数寸至迳丈之字皆可为榜书。”[4]凡是楷隶篆行草诸体,只要书写出来符合榜书的范式都属于榜书的范畴。自从唐代颜真卿开创颜体至今,题榜书法大多以楷书为主。从榜书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其成长轨迹:署书—扁—匾—牓—榜—擘窠—泛指大字。榜书在书法中的分支地位越来越明显,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有其独特特点,表现为:
 
第一,题材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宗教、哲学、历史、教育、自然、地理等内容,多是古人开源纪事、宣德誓师、祈福天地、开张典礼、安民通告等。
 
第二,思想主题鲜明,庄严肃穆,雅量含高远,清言见古今。多是抒发志存高远,豁达而超凡,气魄博大,气贯长虹。如明人萧显1472年书《天下第一关》(图1)。
 
 
 
图1 萧显书《天下第一关》
 
第三,表现载体随处可见。宫殿楼宇的匾额、厅堂高斋的雅号、大川名山的摩崖石刻、亭榭画栋的题署、商场大厦的招牌、农家小院的楹联,载体可谓海纳百川。可五体兼具,既突出时代特征,又言简意赅地表现书写者、观看者的感情[5]。
 
第四,艺术历史承载持久,有王者风范和名人效应。历代书家名流,墨客文人,帝王将相都留下许多墨宝,金石久存,可以见证历史,亦能流芳于千古。
 
第五,能够结合工艺美术,充分表达时代精神。经过传移摹拓,再加装饰,可以把榜书的魅力更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沙孟海题《大雄宝殿》(图2)等。
 
 
 
图2 沙孟海题《大雄宝殿》
 
随着经济的发展,榜书从传统意义上的歌功颂德、装饰皇家苑囿和宫殿发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例如臣子宅邸、庙堂寺宇、关隘城楼、亭台园林和寻常百姓的家院。书体也从单一使用真书,发展到行书、草书。这门雅俗共赏的艺术随着发展变化,它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首先,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其次,宣扬教化,启迪智慧,以古为鉴,增强历史文化底蕴。最后,结合现代工艺,体现商业价值。
 
二、榜书在审美上的表现
(一)榜书的鲜明特征
 
1.形制巨大
 
榜书的代表《白驹谷题名》,盈尺大字,乃擘窠大字之奇迹也!它与泰山脚下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共称为榜书的绝佳妙品。郑道昭曾云:“云峰石刻,体高而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杨守敬也赞曰:“道昭诸碑,与南朝《瘗鹤铭》有异曲同工之妙,擘窠大字此为极则也。”[1]2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大唐中兴颂》则古意盎然,苍老至极。又如东坡书法,人谓之曰“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
 
2.一般文辞壮美者居多
 
凡榜书的言辞内容多具宏伟大气之特征,唐代的边塞征战诗和宋代的豪放词可以说是豪放的形式和旷达的意境美的完美结合。不有壮辞,何书大字?且看王学仲盛赞沙孟海说:“气象高华,是继颜真卿之后一千多年以来壮美派的又一高峰代表。”此言又何等壮观!
 
3.感情鲜明
 
“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脱兔”①。史上榜书大家,大都豪情满怀,壮志在胸,直抒胸臆真挚豪迈。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曾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
 
4.字少而气势恢宏
 
明书家祝允明,狂放不羁,有征服一切的气势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傅山则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若猛将当阵。王铎则追求雄强和阳刚之美。吴昌硕作品都以雄强植根,气度恢宏,大刀阔笔,貌拙实酣。
 
5.文古而形式新颖
 
书法艺术的精巧绝妙看似平常,实际上必须要仰仗高超的技巧和高深的学问来支撑,积微成著,众妙攸归。
 
(二)榜书基本的审美标准
 
简单死板地放大和排列组合成的书作,反映不了书家的个性和气质,也失去了书法艺术内在的联系。在结构的奇趣和墨韵的变化上寻找突破点,在艺术形式和创作观念上赋予新的解析,显示出了榜书书法艺术不朽的生命力。优秀的榜书艺术不仅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更使观赏者流连忘返。
 
1.抒情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
 
陈振濂在《书法美学》中提到了书法艺术的抒情性和文学性,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传达出作品的感情,加上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载体的,就更能抒发书家本身的情感[6],特别是通过榜书作品渗透出的或豪放或淡定的不同情感,传达到观赏者身上也就越强烈。当年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时乘着酒兴,崇山茂林环绕,清流曲水映带,士大夫及好友吟诗作赋,有感而发,即兴提笔为记,酒醒复作终不如前,才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和“书圣”的美誉;颜鲁公即兴创作的《祭侄文稿》,既是他心灵的奏鸣曲,又是他哀怒愤极的心灵写照,是鲜血与泪水凝聚而成的不朽鸿篇;宋代书家苏轼偶得佳作,又何尝不是感慨万千。
 
榜书的内容,一般按题材分类,如边塞征战诗,有如在马背上厮杀般壮烈;答谢诗则表达的是作者的坦荡胸襟和真挚情怀;登临送别诗有如凌云健笔,豪气冲霄汉;悼亡诗情真意切,言哀已叹;咏物咏怀诗磅礴大气,气象壮丽;寓言诗酣畅痛快,句句出肺腑,字字吐真情。
 
榜书在抒情性上要求表现得更强烈。沙孟海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堪称旷世罕见。杭州岳庙大殿《碧血丹心》匾②(图3),为沙孟海于1979年书。文辞强烈体现岳飞对国家无比忠诚的一腔热血。而同样的《还我河山》(图4)四字,根据岳飞的遗墨集字放大,文字内容诚然表达了岳飞眼看着国破家亡而强烈想要收复失地的悲壮豪情,可从形式美与作品意韵的关系来看,其流畅潇洒的线条与传达的情感不能很好地融合,这也有集成者没考虑周全的因素。
 
 
 
图3 杭州岳庙大殿沙孟海题写《碧血丹心》匾 图4 杭州岳庙集岳飞字成《还我河山》匾
 
抒情性与文学性并不矛盾,两者能够很好地结合。榜书的书写内容多种多样,亦能充分抒发不同的感情,明代书家张瑞图所书《充塞天地》③(图5),文字内容抒发了强烈的充天塞地之感,可谓气势磅礴。而傅山所书《兴怀静远》④(图6),则体现出了旷达自在的感情色彩。上海老城隍庙豫园,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图7),字势雄健而笔墨飘逸,运笔风神流动而洒脱劲秀,充分表达了清赏溪山的情怀。又如“八大山人”所书《山房涉事》⑤(图8)和清代瑞麟书《冲虚古观》⑥(图9),运用圆转的线条,抒发的是大智若愚、古雅大度的田园情怀。云南省通海县秀山风景区涌金寺大雄殿内的《佛谷云深》匾额⑦(图10),为清康熙年间云南按察使许弘勋⑧所题,弘一法师亦有题刻《极乐庄严》⑨(图11),两者所书用恬静和凝练的线条,抒发的是文字体现出来的对于佛教文化万分敬仰之情。
 
 
 
图5 明·张瑞图书《充塞天地》题刻 图6 清·傅山书《兴怀静远》题刻
 
 
 
图7 明·祝枝山书《溪山清赏》 图8 八大山人即朱耷书《山房涉事》匾
 
 
 
图9 清·瑞麟书《冲虚古观》榜书 图10 清·许弘勋书《佛谷云深》榜书
 
 
 
图11 弘一法师《极乐庄严》题刻
 
2.形式美与意韵美的强烈统一
 
形式美和意韵美的统一,其实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经典的书作都会注意这一点,欣赏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书法作品内容表现的意韵之中。这也是书法作品的感人之处,如同中国诗、词、曲、戏剧乃至音乐等其他姊妹艺术。古语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⑩书法特别是榜书艺术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作品内容表达的意韵,反之就会弄巧成拙。
 
内容形式之和谐,往往为人忽视,其实至为重要,由于字径大,如以颜真卿书体去写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样的《正气歌》,则可使内容强化。
 
如以之去写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醉花阴》,其效果必然相悖。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又怎么能以纤细婉转的笔触来表现?再如,倘若用清秀流美的小字行书来书写《枯树赋》,便隐隐约约会有一种缺憾感。同样,用大刀阔斧似的写意手法挥毫泼墨来表现依依杨柳或以浅唱低吟式的笔触来描绘西北荒漠景象,也无异于南辕北辙。榜书极为敏感,它需要内容与形式的强烈统一。
 
作为大字鼻祖的北齐经石峪摩崖《金刚经》代表了北朝书法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缣竹易销,金石难灭。”为抗灭佛,于是出现了摩崖刻经。经石峪摩崖《金刚经》书体在楷隶之间,偶有篆隶草情,古拙朴茂,静谧安详。包世臣《艺舟双辑》称:“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瘗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有“云鹤海鸥之态”。“大字如小字,惟《瘗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7]康有为《广艺舟双辑》鄙薄北齐碑,惟对泰山经石峪推崇备至,说“经石峪为榜书之宗”[2]2。
 
泰山经石峪摩崖《金刚经》(图12),是书作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妙品之一。细品《金刚经》,既没有剑拔弩张的彪悍之气,也不含华贵雍容的媚态。如此擘窠大字,凝神而静谧,看似平实却力贯笔底,可以说是集聚楷书工稳、隶书静肃、行草情性、篆籀神韵诸体之长而化为一体。远观此刻经,有如佛家长者体察物情,静观浮沉,风神淡泊而体态详和,颇具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气格[8]。遥想当年书家采用这种书体风格书写佛经,真是神形兼具,妙不可言,可以说刻经形式与书写内容达到了和谐和升华。
 
 
 
 
 
图12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3.意境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榜书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结合,多应用在梵宇殿楼、厅堂高阁、名山大川、画栋亭榭及商街店铺等场所,与当地建筑民俗、文学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榜书的内涵也不断增加和变化,从环境学的角度来看,榜书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审美和伦理等多方面需求。
 
首先,要与环境相和谐,符合环境美学要求。榜书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其审美重在共性,美感要让大部分人能接受,故其风格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审美标准一经确立,便要延伸下去。另外,在建筑物上的榜书需慎重考虑以下几点:
 
(1)要顾及匾额的大小和建筑物自身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匾额大小和结字的疏密比例要和谐。匾额小而字大显得散漫,匾额大字形小又显得过于局促。
 
(2)要关照书体风格和建筑物风格的对应和谐关系。例如精致的建筑用粗犷的风格书写榜书,雄伟的建筑用纤弱的线条去表现,都会因为不能协调统一而大煞风景。安徽盱眙山摩崖题刻米芾的《第一山》题刻(图13),其书法风格沉着痛快,秀逸洒脱,题刻风格与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的自然风景相映成趣,融为一体。苏州怡园山上的六角亭,有祝允明书写的行书对联“竹月漫当局,松风时在弦”,因为考虑到了书法风格和文辞内容以及整体环境的统一和谐、相互生发,游人触目所及,均能让人备感清秀可人、气爽神清。
 
(3)榜书在镌刻后,还要辅以施染和贴金装饰。如黑漆匾搭配金字、棕色匾镌刻石绿字等,从视觉艺术美学的角度,就要考虑建筑物色相、明度等方面的观赏效果,力求高雅而端庄。
 
 
 
图13 宋·米芾书《第一山》
 
其次,榜书在与环境融合的同时,其伦理意义要更加确切,表达明确的意境,具备教化作用。中国传统艺术在形态的审美上往往以纲常伦理为准则,要通过环境的构成,渲染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能动地陶冶环境人物的性情,从而激起情感上的波澜,并由情感上升到情理,使人们得到教益。在古代的建筑环境中,宫殿壮丽威严,古刹宁静深邃,园林高雅亲切,都直接体现了环境艺术目的性[9]。这同样也要求榜书书写的场合和内容的教化意义要十分确切。
 
泰山上的摩崖刻石与周边自然景观巧妙搭配,互映生辉,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文化效应和美感。尤其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图14),堪称第一,古人选择在经石峪一带刻经布教颇具美学眼光。可以说是巧借自然而浑然天成的上乘佳作。泰山经石峪刻经与周围的环境尤为协调,相映成趣。四面群山环围,周围植被郁郁葱葱,交相掩映着描红了的经文,十分醒目。泉水顺山峪流经石坪。石坪上方的山峪落差很大,形成了三米多高的瀑布。泉水流经石坪的经文之上,刻经隐没在长流不息的水幕中,表现了佛教万劫不息的精神,增添了刻经的神秘色彩。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来看,《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还是雕刻艺术的典范代表,高深的书艺刻在宽阔的石坪之上,雕刻者必须有精湛娴熟的雕刻技艺。经石峪刻经字体的边缘行笔雕刻顺直而流畅,刻制深浅适中,刀法顿挫有致。
 
 
 
(a) (b)图14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经环境
 
一方面,从刻石与大环境的结合来看,遍布泰山以雄浑刚健风格为主的题刻与泰山的气势互相协调。另一方面,从刻石与小环境的结合来看,多是缘情题字,触景生情。纵观山路,随着盘道的张弛和收放变化,刻石的内容和形式也跟着产生相应变化,在山路比较平缓松弛的地段,刻有“风月无边”;在陡峭崎岖险崖壁刻有“迥马岭”“峰回路转”;在近水泉处刻有“洗心涤虑”;在万松山附近刻着“松壑云深”;在南天门则刻“天门长啸”;在山峰绝顶处刻有“擎天捧日”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这里人和山峰乃至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刻石的内容既有对人生的寄托,也有对自然的感悟,一边爬山一边欣赏题刻,把登山的艰苦都消融在对题刻体现出的意境美和环境美的享受中。
 
总之,对于榜书审美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抒情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是榜书的灵魂所在;形式美与意韵美的高度统一是榜书的核心追求;意境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是榜书的最终升华。这三个方面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说书法是一种高雅的古典艺术,只有少数具备文学、美学知识的人能理解、欣赏。那么榜书则走向了社会生活,走向了广大人民群众。虽然它发展的大部分时间中曾盘桓于市井,服务于商贾,但它毕竟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并不断适应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要求,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步伐促进了它的发展,把它与现代化材料与技术,比如声、光、电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熔为一炉,榜书将更加五彩缤纷,炫丽夺目,走向美好的未来。
 
注释:
 
①出自《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②③④⑤⑥⑦图片来源于书法江湖论坛,http://www.sf108.com/bbs/,2016年4月10日。
 
⑧许弘勋,清书家,当时在书坛颇负盛名,与范承勋、阚祯兆、赵士英、王继文并称“滇中清初五大名家”。
 
⑨图片来源于中国书法网,http://www.freehead.com/index.php,2016年4月10日。
 
⑩出自《尚书·虞书·舜典》,永者,咏也,发心声以文字,即为诗;谐声和律,歌之以咏志。
 
[1]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孙玉祥,李宗玮,解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4]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M].香港:香港书谱出版社,1987.
 
[5]黄金元,黄娅.榜书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6]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7]包世臣.艺舟双楫[M].李宗玮.解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8]沈维进.泰山:一部中国书法史[J].泰山学院学报,2005(1):7-10.
 
[9]萧然.环境艺术的特征性和艺术家的任务[J].美术,1986(3):4-7.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5.014
 
2016-04-22
 
孙立滨(1986— ),男,讲师。
 
A
 
1673-0887(2016)05-0066-06
 
J292.1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