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我们的京三角|张娜: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2023-03-02 18:2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主页 > 关注 > 首都圈 > 京三角 >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京津冀金三角(简称京三角)
     栏头署书:乔惠民(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研究室主任)
     点睛导读:国土名片-天下口碑数据库小编芬儿、李新宇、张杨、李浩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张娜

【摘要】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全国城市群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并存,要充分认识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经济形势,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等措施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这是加快建设世界级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  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2.011

2015年4月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内涵集约发展,推动京津冀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整体发展中的长期重要战略。[1]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和最开放、最创新的城市群。作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一环,京津冀城市群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城镇化建设高速区、人口大量集聚区、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集中区,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中又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级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全面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实现京津冀城市群更好更快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面临的优势。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京津冀城市区的交通便利,天津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等港口分布在渤海区域,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密集。特别是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立足于构建交通一体化战略,培育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引擎,共同联手加强了“海、陆、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城际高铁、京津高速公路二线、京石段高速和京冀段高速都已正式投入使用,京承高速和京石铁路客运专线也已全线通车。随着京沪高铁、津秦铁路和京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的相继通车运营,初具规模的京津冀交通圈将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重要交通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丰富的生产资源优势。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探明的铁矿石和石油储量占全国的40%,部分矿产资源的储量居全国首位,矿产种类丰富,资源潜在价值巨大,且工业化程度较高,配套产业发展较好,能够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原料供应保障。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还拥有享誉全球的土特产品牌和海产品优势,为海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靠这些资源优势,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形成了石油、钢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

第三,强大的发展政策支持优势。我国早在2006年就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正式明确了京津冀城市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结合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和河北省的资源优势,所形成的京津冀城市群从确立之初就备受重视,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先后规划启动了天津滨海新区和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经济发展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插上了翅膀。

第四,与周边省份的经济联动作用前景利好。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周围的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近些年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政策取得了较好较快发展。内蒙古曾连续8年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首位,河南的GDP也已超过4万亿元大关。山西凭借煤炭资源优势也一直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周边各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给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资源供给,摆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形势疲软的影响,保持城市群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面临的劣势。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劣势:首先,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缺乏统筹的协调和管理。区位上,北京、天津被河北省环绕形成一个整体,但从行政上却是相互独立的。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和一个经济中心。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各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各城市之间缺少配合协作。在这种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彼此间由于缺少协调与合作將会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城市之间的分工不明确、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直以来,在京津冀三地的总体经济发展上,北京、天津长期处于经济增速领先位置,得到了较快发展。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态环境问题都比较突出,同北京和天津比有较大差距。北京、天津凭借政治、经济等优势,具有较强的资金、人才和资源集聚效应,也造成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如果不能有效消除,将会严重阻碍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进程。

最后,京津冀城市群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遵循,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2]随之京津冀群市群发展加快,而经济增长方式没有随之转变,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重工业发展带来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使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水污染、雾霾、光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由于京津冀城市群处在北方生态过渡区域内,农牧业发展相互交织,对生态的影响也较大,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京津冀城市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破坏了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影响到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建议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同城化和建设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要求。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同城化建设,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市场、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经济、利益、环保和责任共同体,把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

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任何一个城市群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3]产业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离开发达的产业作支撑,城市群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一体化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避免各自为政的产业规划格局。要坚持高站位、高起点,在规划、政策、分工、链条、布局、建设和市场统一部署,突出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特色,深化各城市间的分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链条,加快发展大产业集群,在各城市之间形成密切的产业链体系。要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点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各产业区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使各城市间结合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京津冀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奠定基础。

京津冀城市群的各城市之间要结合区域实际,客观分析比较优势和面临的制约因素,把自身放到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大范围内来考虑分工,从而明确产业、功能和发展定位,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和产业,同时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建立起庞大的特色产业链,构建起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断提高区域创新和产业竞争力。

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实现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是实现产业、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就是要统筹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各城市的城镇空间结构进行谋划,实现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要形成满足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基础设施连接带,让基础设施具有区域化特征,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保障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跨京津冀区域的智能化高速交通运输网络;建立更加经济、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网络;建立综合数字化的信息通讯网络和防洪、抗旱的水利设施网络,全面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保障程度。要加快建设覆盖京津冀城市群的信息通讯大容量高速传输网络,取消区域内的漫游费和长途费,把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一个统一的大区域通信网,实现区域内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设施互联互通共享,建立起覆盖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强大的信息化体系。要加快建设连接各城市的区域性快速轨道交通、城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系统建设,打造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建立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依托北京现有近千公里的城郊铁路和近千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近千公里的京津、京滨、京唐、京石、京承、京张等城际铁路线,加快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一小时轨道交通圈。

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就是要构建一体化市场,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监管作用,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享,对京津冀城市区进行整体规划、重点布局、逐步推进,打破城市间的条块分割和政策机制形成的市场壁垒。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起满足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层级市场网络,形成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机制。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下的一体化市场建设还要共同培育好区域性的批发、销售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建连接各城市的综合性商贸集团,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区域性市场过程中要突出城市群一体化商品市场建设、一体化金融市场建设、一体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一体化技术市场建设和一体化的市场管理建设。通过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市场建设,构建起统一开放、商品齐全、有序竞争的活跃的区域市场,严格规范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在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的开放和共享。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标准,打破城市间条块分割的壁垒,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市场共同体。

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据统计,区域经济总量每翻一番,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将增加2~3倍。如何统筹好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城市群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一體化环境保护包括一体化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一体化的生态敏感区建设、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一体化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建设等方面。作为典型的城乡统筹城市群建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大气污染保护、水污染保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等诸多跨区域,需要各城市协同配合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仅由一个或几个城市来完成,需要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全体城市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建立起一体化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保护体系,共同做好跨行政区划的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防治,统筹规划和布局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和大型垃圾填埋设施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对大气和水环境的共同防治。对于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跨行政区划的山川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要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结合城市群的总体规划,加快一体化的生态景观建设和结构设计,共建共管,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蓝天、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生态共享。

注释

[1]张晓丽:《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群建设》,《社科纵横》,2019年第7期。

[2]张雪花、许文博、张宝安、胡玉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形特征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邢中先:《产业化视域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初探》,《现代城市》,2019年第2期。

责 编∕张 晓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