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名片】抗战精神|赵惠昆: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独特贡献

2023-08-27 00:0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主页 > 年鉴 > 红色瑰宝史册 > 大滇红瑰宝 >

打印 放大 缩小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独特贡献

 

 

赵惠昆

(民革云南省委,云南 昆明 650000)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独特贡献

赵惠昆

(民革云南省委,云南 昆明 650000)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边远的云南省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省主席龙云在“九一八”事变后,即以积极态度应对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云南派出20万军队开赴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和及江西北部的防御战,作出巨大牺牲。 云南民众用9个月在崇山峻岭中抢修出524公里下关至畹町,连贯直达昆明的滇缅公路,成为西南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抗战唯一的输血管”。1942年初,日军入侵滇西,怒江以西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于敌手。滇西人民坚持敌后抗战。滇南抗战拒敌于国门之外。1944年5月,在滇西各族民众支持下,中国远征军反攻作战,收复失地,最终将日本侵略者逐出国门,取得自抗战以来首次反攻日军的完全胜利。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的典范。

云南;抗战;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所受的耻辱,形成中华民族由衰败向振兴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形成高潮,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形成,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赢得最后胜利。今天,我们回顾这一过程,联系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的实际,缅怀云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战前期备战

(一)龙云积极应对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各党各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团结抗日通电,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此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怀着爱国热忱,大声疾呼:“日本军人蛮横无理,辱我华人,至此已极,凡我国人应下最大决心,准备为国牺牲。”

1937年8月8日,龙云飞往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高级军政人员会议,途径西安,与朱德、周恩来、叶剑英会见,龙云欣然同意云南讲武堂同学朱德、叶剑英及周恩来三位中共领导人一同搭乘专机飞往南京参加会议。在整个参会过程中,多次广泛交谈抗战问题,“意见大体一致”。龙云提出要与中共中央保持联系,得到朱德同意,并由朱德编好云南与延安的联络密码交给龙云。[1](P54)

在这次会议上,龙云及时向蒋介石提出“国际交通应当预作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公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助;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可以协助修筑。”龙云抗战态度坚决,他从南京回来后及时召集会议,声明“云南准备出兵,完全出于自动,完全出于国民天职之义务观念”。8月22日,国民政府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龙云致电祝贺表示“立复兴民族之伟绩,同心御侮”,“众志成城,有战必克,何敌不摧”。[2](P278)龙云仅用28天时间,就以6个旅、12个团新编成陆军第60军。10月10日,从昆明出发奔赴抗日第一线。

龙云较早就着手采取了与抗战相关的一些重要措施。

办理积谷。“九一八”事变后,龙云意识到中日将来会有大战,粮食问题非常重要,那时就积极办理全省积谷,而且禁烟禁种,烟地一般改种杂粮,粮食增产。到1938年已有相当成效。后来内地学校、工厂大量迁入,驻滇部队、美军进入,军民增加百余万人。1941年至1944年累计征粮700多万石,保证了军需民食的供应,没有发生粮食短缺现象。

购买武器,训练“保卫队”。1931年以后,龙云就与法国军火商面商购买武器,购买了大量轻重武器,装备“保卫队”。全省普遍成立“保卫队”,进行训练。由省政府委任营长统率和训练。全省编为48个营,每营有上千人,或四五百人。[1](P57)

(二)修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全长959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411公里,1935年初步修筑了路基,下关到畹町548公里,其间,翻越高黎贡山、怒山的横断山系,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地质复杂,工程艰巨。云南各族人民具有源远流长的反帝爱国传统,有互助和睦的深厚社会基础。国难当头,公路沿线民众踊跃投入修路。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下拨200万元,用于修建公路。12月筑路全面开工。时间紧迫,命令严厉,筑路民工每天出工多达20万人。有汉、回、彝、傣等10多个民族。民工风餐露宿,轮班昼夜赶修,劳作艰辛。边疆瘴气严重,患病人很多。公路进展极快,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死亡人数达2000多人,死亡率达1.5%。尽管如此,筑路民工克服困难,忘我劳动,用血汗和生命筑起抗战之路工程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各族土司在民族危难关头,深明大义,干崖土司刀京版专门送5000银元解决公路的急需。潞江安抚司线光天在修筑滇缅公路时,每天组织1000多人出工,提供吃喝,亲自到工地指挥。1938年8月整个滇缅公路全部完成提前通车。全线工程挖填土石方2200万方,石方占三分之一,90%是征用民工修筑。[3](P16)平均每公里仅6100元。因为公路是靠各族民工的抗战激情和报效国家的热望、血汗所筑成。这条公路是当时唯一的国际交通线,美国援助的军用物资均从此道运昆明,从公路建成通车到1942年5月被日军切断之前,仅汽油就运进20多万吨,一度作为“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在军事上起了很大作用。10万远征军全靠卡车运输入缅作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令驻华大使詹森专门考察,大使报告说:“滇缅公路工程浩大,民工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修筑滇缅公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可同巴拿马运河相媲美”。英国《泰晤士报》赞扬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的时间内做得到。”[4](P91)当时日本曾强化对中国之压力, 以断绝公路“作为解决中国事变的转机”,“使重庆政权屈服崩溃或分裂 ”的一招。[5](P37)滇缅公路建成“ 避免了重庆政权的崩溃,坚定了蒋介石的抗日信心,推动了国民政府继续抗日”,成为联结这一地区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纽带,成为促进盟国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对敌的桥梁。

二、出滇抗日

在全国各族人民一致奋起抗日时,云南军民积极准备出滇抗日。当时,龙云将原有部队——近卫军一、二两团、炮兵团、工兵团、机关枪大队等十四个步兵团和几个特种兵部队改编成第60军。1937年9月初整编成立。军长卢汉,辖3个师、6个旅和12个团,182师师长安恩溥;183师师长高荫槐;184师师长张冲。

重阳节在巫家坝举行誓师大会,10月10日奔赴抗日第一线。60军徒步行军40余日,12月9日抵达长沙。在平汉线孝感整训,师长、军长先后调去武昌将官班训练团受训,听周恩来、叶剑英等的报告。1938年4月,60军开往前线。

(一)血战台儿庄

1937年7月以后,日军相继攻陷平津、张家口、太原以及济南、济宁,津浦线正面大门洞开。日军“南北夹击”徐州的计划破产后,改为“南守北攻”,取道山东,进攻藤县、峄县,得手后改变战略,企图向东南展开,夺取台儿庄,西取徐州。然后将南北兵力会合,沿陇海线西进,直取郑州,并沿平汉线南下,一举而下武汉,如果日军得逞,抗战局面将更加困难和危险。

1938年3月14日至4月7日,为了守住台儿庄,阻敌南渡运河,攻取徐州,第五战区李宗仁调集12万余人攻入台儿庄和临沂,成功地进行了徐州会战第一阶段作战。之后,日军调动30余万人分6路对徐州进行包围,蒋介石调60余万人汇集徐州,欲与日军作战,这是徐州会战第二阶段。日军兵力集中台儿庄北面一线,这是日军发动侵略战争最疯狂的阶段。

4月22日,60军奉命集结地区,恰当日军正面。最先开往台儿庄地区的183师最先开始遭遇战。先头部队在开往陈瓦房、耿庄途中,与整队开来的日军相遇。尹国华营在陈瓦房激战一个上午,与敌白刃争夺,战至最后10余人,突围后,仅1人生还,全营500余人壮烈殉国。[6](P57)潘朔端率两营在耿庄与日军激战,伤亡较大,潘团长负重伤。紧随潘朔端团之后,严家训、杨炳麟、余建勋团相继展开战斗,卢汉军长也亲到浮桥头督战。陈钟书旅长在军中素有勇将之名,此次出征前说:“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这次外出抗日,已对家中作过安排,誓以必死决心报答国家。”他到前线指挥抢占五圣堂、邢家楼,牺牲在战场。

23日,日军重点向183师阵地进攻。这时的战斗,敌人是主力进攻,60军是固守阻击。由于地形开阔,官兵不分昼夜构筑工事,抗击日军强力攻击。184师师长张冲在战场上冲锋在前,并大声喊道:“我们滇军护国靖国中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传统,如果我们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我们滇军的的脸就丢尽了。我是师长,如果我后退,你们就用枪打死我。你们谁要后退,我也要用枪打死你们。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师长舍得死,你们敢不敢?”战士齐声回答:“敢死。” 军心稳住了,阵地稳住了。

24日,日军向蒲旺东北面猛攻,飞机、大炮轰炸,但滇军没有后退一步。钟汉光代团长回答安恩溥师长“虽然我团官兵伤亡三分之一,但阵地守住了,请放心”。坚守在蒲旺东北的范文学代营长回答前来巡视的郭建臣旅长说:“报告旅长,我们营加上我还有18人,请旅长放心,我们知道军人的光荣是献身为国,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容许日寇从这里通过。”这时敌寇复来猛攻,吕建国排十余人守着的西部角阵地被敌重坦克连人和掩体碾为平地,官兵与敌肉搏血战直至入暮,敌方退出村外对峙。 183师莫肇衡团长率部在火石埠阵地英勇冲杀,中弹倒地,后送途中以衣蘸血,在道旁石上写下“壮志未酬身先死”,旋即牺牲。

26日,日军重点进攻183师阵地之后,主力深入60军正面。 60军决定展开一线争夺战,歼敌于禹王山以北地区。182师攻击目标为蒲旺、后堡,183师为李庄、五圣堂,184师为陶沟桥。听到出击命令后,董文英团长就写下遗嘱,在收复蒲旺战斗中,他带领一线部队,冒着敌人的火力出击。在与敌激战中,用战刀与敌人搏斗,不幸牺牲。代理团长陈浩如率部增援,又阵亡。杨从善连长率领唱起“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向日寇攻击。

禹王山是台儿庄地区的制高点,是60军阻挡日军南渡运河直趋徐州的核心阵地,守住就守住了大门;一旦失守,运河北岸的部队就有全军覆没之虞。这座石头山周围是胡山、锅山,五圣堂、邢家楼。战前,安恩溥师长向卢汉军长表示:决心与阵地共存亡。27日起,以禹王山为中心,60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战斗,分散了敌人兵力,遏制了敌人的攻势。

29日,张冲、安恩溥部反攻被日军攻陷的胡山、锅山,在反攻锅山时,胡山数百之敌蜂涌反扑,陈浩如代团长阵亡,锅山复陷敌手。此时,日军进攻胡山,在钟光汉团的顽强阻击下,未能攻克。蒋介石得知反攻战况,传令嘉奖全军将士。 30日,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步兵向60军各阵地轮番冲锋,均被击退。我守兵不乱放一枪,滥发一弹,待敌接近以密集火力消灭之,最后击溃敌人的攻势。一天内消灭敌人500名以上,60军官兵伤亡200余人。

直至5月14日,60军整整坚守了27天,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近2000余,机械化的板垣、矶谷师团遭到重创,使日寇南渡运河威胁徐州的阴谋破产,60军也遭受了重大牺牲。日军“九一八”与中国军队开战以来,从未遇到像滇军这样的劲旅。久攻不下,只好避开正面的60军,将主力向微山湖方面西移。60军胜利完成了阻击战任务。[7](P194)

(二)中条山抗日战役

抗日战争开始,第三军奔赴前线,参加冀西、晋东、晋南诸战役,旧关杀敌,晋南肉搏,远近闻名。第三军,又称老三军,系云南子弟兵组成。始建于1915年护国之役。1926年,北伐军兴,朱培德任军长,后曾万钟继任军长。北伐军忠勇善战的传统,云南子弟兵吃苦耐劳的特点都保持下来了。第三军军长由唐淮源担任。唐淮源系云南江川人,在云南讲武堂与朱德为同班同学,参加过靖国之役,才能出众。第三军在著名的娘子关战役中,坚守九龙关、马岭关之线。12师为第三军主力,战斗力较强。

当时,日军以主力进攻旧关,中国华北军队退出铁路干线,退守中条山根据地。中条山位于山西晋南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是华北的盲肠”,它与黄河是保卫中原和大西北的天堑。日军控制中条山,是妄图南渡黄河,夺取洛阳,占领潼关。由于抗日将士对中条山决心死守,从1938年以来,日军就没有放松过对中条山的进攻,以若干师团组织大规模的会战达13次之多,都失败而归。 1941年3月,日军密集调集兵力,准备发动“中原会战”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一举夺取中国军队固守数年的中条山。在短短两个月,日军调集了6个师团又三个旅团加上若干特种部队,总兵力在25万以上,超过中国军队近一倍。

5月7日,日军发动了中条山血战。以优势兵力猛攻第三军主力12师阵地唐王山,第80军新编第27师掩护主力转移,奉命殿后,因寡不敌众,经过两昼夜激战,全师殉国。12师师长寸性奇督率全师,奋力还击,血战一天一夜,守住了唐王山阵地。此时,第三军已无友军掩护,日军把第三军的防地中条山主脉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全面猛扑。8日,日军猛攻第七师司令部,唐淮源派预备队增援,激烈反击,恢复了第七师阵地。此后,日军增兵迳袭第三军司令部,因军部力量薄弱,第三军驻地唐田被攻陷。此时,我军阵地与日军成犬牙交错之状,所有地面无处设防,只能随地抵抗,形势险恶,战局危殆。9日,第三军在悬山东面阵地与日军展开猛烈激战,以一当十,给敌人大量杀伤。日军突破80军阵地之后,战况进一步恶化。当五福涧渡口被占领,日军封死了所有渡口,第三军被包围。唐淮源向三个师长说:“我们是中国的军师长,打仗打到今天,我们虽然吃了无数败仗,但是,只有阵亡的军师长,可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我们第三军开其端。”说完,即下令各回本师分道突围。经过两天血战,均被日军截回,援兵和补给断绝。12日上午,唐淮源亲自指挥的军直属队,只剩少量兵员,他号召所属部队要与中条山共存亡。中午,唐淮源饮弹自尽于悬山岭上,壮烈殉国。[8](P197)这支军直属队战到当晚,也为祖国英勇献身。此时,寸性奇师长也身陷重围,他向部下说:“无论胜败,都千万不可使国家蒙羞。”他沉着指挥,要夺回水骨朵高地。13日,护卫官兵已尽牺牲,他被炸断右股,仰天长啸,慷慨举刀自戕,壮烈殉国。[9](P349)

第三军在中条山的这次英勇战斗中,历时21天,威丧敌胆,掩护了友军的撤退,给敌军以巨大的杀伤。[9](P314)

唐淮源军长壮烈牺牲后,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部于1941年5月16日在陕西城固县召开一万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追悼唐淮源军长、寸性奇师长和第三军全体阵亡将士。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书挽联:“国土未复失壮士,碧血千载染中条。”1942年6月6日,云南开大会追悼唐淮源军长、寸性奇师长和第三军全体阵亡将士。龙云主席致词说:“敌人倾华北可调部队,大举进犯中条山,在弹尽粮绝下,唐将军视死如归,卒以身殉。唐将军与寸师长的牺牲,是国家的光荣,地方的光荣,也就是唐、寸两府的光荣,我们要学习两公的战斗精神。”

8年抗战中,滇军出师3个军20万军队开赴前线,参加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此后,又组编58军和新3军,开赴华东、华中抗日前线,武汉保卫战和江西北部的防御战,坚守在湖南、湖北、江西前线抗击日军近8年之久。滇军前后经历各重大战役20余个,伤亡10余万人。中共主要领导人曾对滇军出省抗战给予充分肯定:“抗战军兴,滇省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质,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3](P16)

三、滇西、滇南抗战

(一)滇西抗战

1938年修筑完成的滇缅公路,成了西南大后方主要的国际交通线,输入了大量的抗战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3200多名南洋华侨以抗日爱国主义壮举,组成南洋机工回国参加滇缅公路的抢运。日军为了切断这条公路,完全封锁中国,尽快实施进攻重庆,达到消灭中国的目的,于1942年初,先后攻陷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5月攻占缅甸。企图截断滇缅公路,向云南进犯。

1942年5月3日,畹町失陷,4日,龙陵失陷,5日日军先头部队进抵怒江惠通桥。为阻止日军进入怒江以东,前线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奉命当机立断炸掉惠通桥,11集团军36师歼灭肃清了一些进入怒江东岸的日军。5月10日,腾冲失陷。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于敌手。日军驻军56师团,兵力2万人。云南由抗日大后方,变成了抗日前线。美国罗斯福总统出于对整个反法西斯战局考虑,决定以近千架运输机在空中架设通向中国的桥梁,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和横断山的中印驼峰航线。云南民众全靠人力苦战在全省修建了40多个飞机场,提供盟国空军使用。[10](P188)

为了抗击日寇,滇西设立了腾冲及龙陵潞西、大盈江等4个游击战地区。国家民族危难之时,63岁的民国元老李根源多次电请民国政府准予奔赴前线襄助军事,发表《告滇西父老书》“ 苟可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他坐镇保山,誓与滇西共存亡,其举动振奋了军民斗志。边疆各族土司也以民族大义为重,纷纷出钱出力支持抗日。仅德宏地区就有24家土司共赴国难,其中有13家傣族及阿昌族、白族、佤族、拉祜族土司。[11](P19)干崖宣抚司刀京版在人力、物力方面全力支持在瑞丽雷允建中央飞机制造厂,组织抗日武装,远征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授予他少校军衔,后升任滇西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中将司令,自卫军发展到近千人,在盈江、莲山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曾配合远征军预备二师在浑水沟伏击日军。日军入侵后,潞江安抚司线光天组织滇西抗日自卫军潞江支队,辖200多人开展抗日活动。运送粮食、弹药和副食品,马驮、牛驮、人背,收集情报,铲除奸细。“抗日县长”张问德《答田岛书》振聋发聩,令敌丧胆。他组织游击队,组织军民合作站,拥军劳军,充当向导,协助军事,随军转战,救济难民。在整个滇西反攻战中,16万军队的粮食是当地百姓供给,有20至30万百姓支援军队作战。仅腾冲县在游击战、支前运输中牺牲的民众就有4070人。

滇西局势,受到中、英、美三国首脑开罗、德黑兰会议关注,决定在1943年冬季在缅北发起对日的大规模攻势。为策应缅北反攻,蒋介石命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下辖11、20集团军和直属第8军。卫立煌将军把司令长官部从楚雄推进到距怒江前线仅有70公里的保山县马王屯。[12](P140)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调集16万余人,发动滇西反攻战役。

5月11日,11集团军39师一个团在惠通桥上游抢渡成功,揭开反攻战序幕。20集团军第一梯队54军选择6处渡口,利用少数民族特制的民用渡船和橡皮艇,夜间强渡成功。在高黎贡山与日军148联队主力血战9天击溃敌人,占领各据点。6月16日、21日分别攻占两个要点。7月26日,远征军在空军掩护下,集中兵力攻占来凤山,在腾冲县城与穷凶极恶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我敌肉搏,声动江河,尸填街巷、血满城墙,战斗之惨烈,“为中日战争中所鲜见”。9月14日,将城内之敌全部歼灭。从渡江到收复腾冲,大小战斗40余次,54军伤亡官兵1.83万人, 毙伤俘虏日军官兵6000余人。 与此同时,左集团军5月下旬渡过怒江,进逼松山。日军56师团113联队约3400人守备在坚固工事的阵地上,狂言中国军队不死10万,休想攻取松山,气焰极其嚣张。6月16日,新28师83团、84团经过激战,攻占腊猛。28师向阴登山日军数日猛攻,切断日军松山、龙陵间联系,与日军对峙。从7月1日,28师采取逐步攻取的战略,空军轰炸和轻重炮火对敌堡群彻底破坏,并对壕作业,逼近敌阵。左集团军一部围攻龙陵,敌后援断绝。历时3个月,9次攻击,几十次战斗,相继攻占滚龙坡、大垭口,目标直指松山顶峰。卫立煌亲临前线指挥,工兵昼夜不停进行坑道作业,步步紧逼,19日炸毁主力堡垒,攻占松山顶峰。此后,日军数次夜间强袭,顶峰阵地一度失守。经40名敢死队冒死冲锋,与敌肉搏厮杀,阵地得以恢复,敢死队员全部阵亡。9月7日,占领黄家水井,完全聚歼马鹿塘之敌。历时两月有余的松山战役结束,第8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歼敌3000余人。

6月5日至11月3日,远征军为攻克龙陵县全境进行了无数次大小战斗,主要阵地反复易手达三次之多,歼敌万余,远征军伤亡、失踪2.8万余人。龙陵战役之后,第71军等挥师合攻芒市,12月1日,收复遮放。翌年1月20日,畹町收复。至此,日本侵略军被全部逐出滇西国土。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正式会师于中缅边界的芒友。[13](P60)

滇西反攻战,历时8个月余,经历渡江战役、腾冲战役、松山战役、龙陵战役的殊死奋战,歼灭日军56师团全部及第2和第53师团一部,日军伤亡和被俘2.10万人,收复了滇西沦陷的全部国土。远征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官兵阵亡2.66万人,伤3.55万人。[14](P307)这是七年来中国抗战史基本上是一系列防卫战局面中第一次主动攻击,军民联合抗战,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典型战例,保卫了后方之安全。滇西缅北反攻作战的胜利,打通了被日军切断了两年多的滇缅公路,又新开通了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修通了中印输油管道,援华战争所需物资通过陆路交通和输油管道大量进入中国。1942年以来经驼峰航线空运的物资约为31万吨,而滇西缅北反攻作战胜利后,从中印公路运进的援华物资7个月就达到50多万吨。

(二)滇南抗战

1935年以来,日本已在东南亚地区做了入侵的各项准备,大批日本特务在这一地区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入侵印度支那以及东南亚地区,以完成对中国的包围是日军蓄谋已久的。1940年9月,法国同意让日本占领越南东京,将河内、海防、金兰湾让给日本。日本把侵略军推进到滇越边境地区,越南境内日军有3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其中有两个师团在老街、安沛至河内滇越铁路沿线,剑拔弩张,妄图从西南地区包抄中国。[15](P70)

其时,龙云主政的云南省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全省军民投入滇南抗战。龙云要求国民政府从江西前线调回滇军第一集团军,主要是60军和新3军,以防日军向滇南发动进攻。6月20日,滇越铁路被日军截断,龙云报告说:“敌军海防登陆,滇省首当其冲,感受严重威胁,防务倍形重要。”6月25日,又报告“如果不调回第一集团军主力,而以其他零星部队凑数,恐难以担负滇南抗战之重任。”经过多次协商,60军182师、184师回滇,由60军军长安恩溥率领。龙云甚至为回师部队的行军路线及粮草后勤保障都做了细致安排。

滇军回云南,即组建滇南作战军总司令部,制定了《防守滇南作战计划》,为防御日军沿铁路进犯滇南,9月10日派工兵炸毁滇越铁路之河口大桥及一号隧道,使铁路瘫痪。随后,拆除河口至蒙自碧色寨铁轨177公里,选择险要地点,构筑坚固工事,使日军丧失进犯滇南的便利条件。

1941年10月,蒋介石给龙云电报“敌正向越北边境集中,有即向我滇南进犯之企图。”可能有“一个旅团以上之敌进袭,尤须预防骑、炮兵快速部队之袭击。”要龙、卢妥为布置,以防不测。同年秋,设立滇越边区总司令部,以卢汉为总司令,指挥第一、二两路军,第60军及第九集团军的3个军。滇越边区总司令部权力增大,部队增多。第一、二两路滇南作战军,沿滇越边境河口、屏边、金平、个旧、建水一带设防,滇越铁路以东由关麟征的第九集团军布防,大量构筑工事,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与进犯越南的日军形成对峙。1942年以后,美军顾问训练部队,并补充新式武器、装备。1945年1月,何应钦来视察,媒体纷纷报道“滇南防线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张冲领导第二路军,他亲临滇越边境一线巡视,监督布防,督修工事,联络土司武装,动员和组织民众,组织游击队,积极储备枪支弹药和粮草。 在严密布防同时,各部队广泛发动百姓,滇南沿边一线土司武装也结成抗日的铜墙铁壁,形成以滇军为主、各族人民支援、军民共同抗日的局面。[16]1945年6月17日,滇军奉命主动出击,追击在越南的日军。在2个多月时间,作战32次,毙敌300余人,为8月滇军入越接受日军投降,创造了有利条件。[15](P80)

直至抗战胜利之时,日军在滇南未能越过中国边界一步。 滇南抗战拒敌于国门之外,也为滇西反攻战获胜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这是云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抗战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滇西、滇南抗战是正面战场的重要战事,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联系,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集中体现了国民党抗战的积极方面。[17](P20)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命令卢汉率第一方面军开往越南受降。入越受降部队有60军、93军共6个师、暂编19师、23师以及其他部队,总共5个军,4个独立师,共计20万人,分四路入越。9月28日,在河内总部举行受降仪式。这是中国军队出国接受日本侵略军投降唯一的史例,大长中国抗战军队的尊严和威风。

四、云南的抗日救亡运动

云南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中央关怀指导下中共云南地下组织团结云南各族各界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带来了“五四”、“一二·九”爱国主义传统,给云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文化教育事业以极大推动。抗战期间,内地许多机关、企业、学校迁入昆明,一批爱国民主人士随之到达。中共地下党组织经常请民主人士出席活动,发表谈话,扩大影响。如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田汉、曹禺、茅盾、冼星海、林之音、范长江等等。1938年7月,抗日救亡团体和文化界抗敌协会,邀请知名人士和群众在聂耳墓前举行有500多人参加的纪念会。还持续不断举行了许多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活动。如,举行“欢送第60军北上抗日大会”,“欢送第58军出省抗日大会”,“欢迎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大会”,每年举行“‘七七’抗日纪念大会”,举行“保卫大武汉”火炬大游行,“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火炬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搞分裂、投降活动示威”游行,举办“‘纪念周’活动”,“抗战周年时事晚会”。昆明抗日民主运动高潮迭起,反法西斯盟国称誉昆明是大后方的“民主堡垒”。

民众歌咏团经常有500人参加,工厂、学校成立歌咏队,还在宜良、晋宁、个旧、昭通、南华、凤仪等县组织各县歌咏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激发民众的抗日救国激情。中华戏剧界抗敌后援会昆明分会推动上演抗日救亡剧目,其中话剧、京剧、滇剧、花灯剧、 儿童剧。许多剧社、剧团还深入全省各地演出《八百壮士》《打回老家去》等话剧。进步书刊在全省广为流传,《云南日报》有地下党员张子斋等,该报刊登了毛泽东《论持久战》,[18](P20)民众争相阅读。李公朴创办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一些民主人士还创办《滇缅日报》和《滇西日报》。

在抗战期间,云南民众自己节衣缩食,保证了进入云南的100万人的粮食和副食菜蔬供应。 抗战后四年里云南就为盟军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鲜猪、肉牛、鸡、鸡蛋、蔬菜。1944年滇西反攻作战时,保山县向部队供应猪、牛肉。在后方各省中云南提供的农产品仅次于四川省。

云南上至地方官吏、土司头人、富商大贾,下至学生、贫困百姓,年年“七七” 都为抗日捐款。1941年,全国发起捐款购买对日作战飞机,云南虽是贫瘠之省,却捐献了可购买30架飞机的款,名列全国第一。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献机典礼上,云南代表受到典礼主持人冯玉祥将军的表彰。抗战前线需要药品,昆明大小数十家中西药店慷慨捐献,尤以曲焕章药房百宝丹,公生药房云南白药捐献最多。云南人民带头喊出“前方将士流血,后方人民献血”口号,1944年,中国第一个血库在昆明建成,云南人民献的鲜血,救活许多前线抗日伤员。[7](P183)

在出省参加抗日滇军将士中,广为流传这样的诗句“古有花木兰,今有女南蛮。奋起为国家,解放又何难!”诗中“女南蛮”指的就是随滇军出省,驰骋抗日战场的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成员。1937年12月13日,徐汉君等60名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成员长途跋涉到武汉。在集训时听了郭沫若、邓颖超、史良、田汉、冼星海等的讲课,并请冼星海、安娥作了60军军歌。在台儿庄战斗中,她们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夜以继日进行战地救护,宣传鼓舞士气。她们随60军昼夜行军,有的还与第一线的士兵并肩作战,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为了收容、安置、教养战火后幸存的孤儿,卢汉军长指示成立了“60军难童教养院”,先后收容了57名难童。 1942年初,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60军回滇防守,结束了抗战生活。[7](P230)另据国民政府“国防部”档案记载,云南在八年抗战中总计征召新兵38.1万人,加上组成60军的4万多人,云南各族人民先后把42万子弟送上抗日战场。[19](P13)

五、结语

7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新篇章奋斗,成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 在八年抗战时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20]云南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国家民族存亡,为了抗战的胜利,毁家纾难,赴汤蹈火,抗战的伟大业绩和贡献永垂史册!滇军将士前仆后继的英勇抗战精神将与祖国山河万古长青!

[1]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17辑[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2]香港文汇报.龙云与现代中国研讨会论文集[M].

[3]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云南事典[M].云南年鉴,2011

[4]政协西南文史资料协作会.抗战时期中国西南交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5]林超民.滇缅抗战论文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6]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90辑[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7]政协昆明市委员会.云南百年风云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8]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滇军出滇抗战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9]人物志.云南省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云南政协报社.历史大通道[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11]耿德铭.滇西抗战史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25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13]国民党高级将领列传(第一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14]张宪文.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15]云南文史资料选辑32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16]谢本书.滇南抗战拒敌于国门之外[N].云南日报,2005-2-7.

[17]云南大学,保山行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研讨会论文提要[Z].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18]政协云南省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30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19]云南政协报社.滇缅抗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0]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云南日报,2014-9-4.

责任编辑:蒲 跃

赵惠昆(1949—),男,民革云南省委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E293

A

1671-2811(2015)02-0005-08


责任编辑:天下口碑

---国土名片网版权所有---